search

中國稱呼的由來

中國稱呼的由來

  1、中國這個詞起源於西周時期,當時的中國是指的西周的中心,也就是西周的國都,其它分封的諸侯被稱為周圍地區或者是自個有自個的領地,這個劃分是非常嚴格的。清朝時期,中國進入了黃金時期,後來建立的民國全稱就是中華民國,再後來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所以就確定了中國這個稱呼。

思想碎片:“中國”的由來(一)

  根據於省吾先生在《釋中國》一文的論證,“中國”一詞至遲出現在西周初年,目前所見到的最早的證 據,是1963年在陝西雞賈村出土的一口“何尊”(尊為古代的灑器,用青銅製成)上的銘文。銘文寫道“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則遷告於上天曰:‘餘其宅茲中 國,自之闢民’”(周武王在攻克了商的王都以後,就舉行了一個莊嚴的儀式報告上天:“我已經據有中國,自己統治了這些百姓。”)銘文的前面還提到“惟王初 遷,宅於成周,復稟武王禮”;可見是周成王時的紀錄。

  在《尚書》的《梓材》一篇中,也記載了周成王追述往事的話:“皇天既會中國民越厥疆於先 王”。由於《尚書》中不少內容是出於後人的追記,又經過很多人的整理甚至篡改,往往被弄得真假參半。有了何尊銘文這件物證,《梓材》上的話就完全得到了證 實。可見在周武王和他的兒子周成王時的確已經使用“中國”一詞了。

  關於周武王滅商的確切年代,學術界還沒有一致的說法,但一般認為是在公元前十一世紀。這樣看 來,“中國”一詞有三千年的歷史了。當然,可能在周武王之前就已經有人用過,或者已經出現了,但即使有,也不會太久,因為在商人使用的甲骨文中還沒有發現 過“國”或“或”(與國字相通)二字。

  “中國”的本意是什麼呢?這還得從“國”字說起。“國”與“或”字相通,原意是指城、邑。當 先民因農業的發展而定居下來以後,以部落首領的居住地為中心,逐漸形成了初期的居民點和城市,城裡稱為國,城外近處就叫做郊人。開始時,國的差別並不大, 但以後有的國發展較快,有的則已經擴充套件到原來幾個國的範圍。於是大的單位就被稱為“邦”,小的單位還稱國。再行後,由於一位首領或一個宗族已經擁有不止一 個城、邑,即不止一個“國”,因而就將其主要的、或首領居住的城邑稱為“國”;這也就是以後將都城稱為“國”的來歷。

  正因為一個“國”不過是一個部落或一個宗族的聚居地,所以一般範圍很小,大的也不過相當於今 天一個小縣城,小的大概只等於一個“三家村”。由於絕大部分國人也得從事農耕,國中也包括大片農田,所以一個國的範圍比單純的居民點還是要大些。可以想 像,這樣的國的數量必定很多。相傳大禹召集各國在塗山(今地說法不一,以在安徽蚌埠市西淮河南岸一說較早)聚會,據說參加並表示接受大禹領導的有“萬國” 之多。當然,“萬”並不是實數,但數量一定也不少。到商朝第一位君主湯的時代,已經減少到3000多個。周武王出兵攻打商紂王,到達盟津(一作孟津,今河 南孟津縣西南黃河上)時,原來歸屬於商的國(史稱諸侯,實際是用了以後的名稱)有八百個投向周王。到周武王滅商後,分封諸侯,據說還有1773個。

  西周時,周王被稱為天子,由他分封或得到他承認的國稱為諸侯;但無論天子還是諸侯,他們居住 的城邑都是“國”。既然同時存在那麼多的國,在名稱上就漸漸產生了區別。天子所住的“國”(京師)處於中心、中樞地位,理所當然地被稱為“中國”。前面提 到,周武王在滅商後,認為上天將“中國”交付給了他,就是因為已經佔有了商的京師。《詩經.大雅》中的《民勞》篇中“惠此中國,以綏四方”;“惠此京師, 以綏四國”的詩句,很清楚地說明,所謂“中國”就是指京師。

中國的由來

  1、中國一詞最早見於西周初年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中的“餘其宅茲中國,自之闢民”,同時又以“華夏”、“中華”、“中夏”、“中原”、“諸夏”、“諸華”、“神州”、“九州”、“海內”等的代稱出現。

  2、故中國有禮儀之邦、衣冠上國之美譽。而漢語中的“中國”一詞,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區,後演變為黃河流域黃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區,中國以外則稱為四夷,所謂“天子有道,守在四夷”。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國,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


稱呼由來

  中國乃文明之國,禮儀之邦,古代人與人之間在日常生活交往中有許多規矩,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免不了互相稱呼,也免不了在談話中涉及他人。在這種情況下,就出現了稱呼。通常有“尊稱”和“敬稱”之分,對自己則使用“謙稱”。   稱呼釋義:1、指的是人們在日常交往應酬之中,所採用的彼此之間的稱謂語;即把…叫做、稱為。如: ...

中國國慶由來

  “國慶”一詞,本指國家喜慶之事,最早見於西晉。西晉的文學家陸機在《五等諸侯論》一文中就曾有“國慶獨饗其利,主憂莫與其害”的記載、我國封建時代、國家喜慶的大事,莫大過於帝王的登基、誕辰等。因而我國古代把皇帝即位、誕辰稱為“國慶”。今天稱國家建立的紀念日為國慶節。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 ...

中國由來

  中國結源於舊石器時代的縫衣打結,後推展至漢朝的儀禮記事,再演變成今日的裝飾手藝。周朝人隨身的佩戴玉常以中國結為裝飾,而戰國時代的銅器上也有中國結的圖案,延續至清朝中國結才真正成為了盛傳於民間的藝術。 當代多用來裝飾室內、親友間的饋贈禮物及個人的隨身飾物。因為其外觀對稱精緻,可以代表漢族悠久的歷史,符合中國 ...

中國由來

  中國一詞最早見於西周初年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中的“餘其宅茲中國,自之闢民”指的是當時天下的中心洛陽,同時又以“華夏”、“中華”、“中夏”、“中原”、“諸夏”、“諸華”、“神州”、“九州”、“海內”等的代稱出現。   中國,以華夏文明為源泉、中華文化為基礎,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中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 ...

元宵節稱呼由來 這天為什麼要吃元宵

  元宵節對人們的生活的影響隨處可見,元宵節馬上就要到來,充分的理解這個節日,瞭解關於元宵節稱呼由來,這個節日的特點和意義、風俗方面,還需要多花時間,這是一件有必要的事情,因為每個不同的節日會有不同的特點。   元宵節稱呼由來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 ...

中國元宵節的由來

  中國元宵節的由來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 ...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的習俗與由來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