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中國近代歷史遺蹟介紹

中國近代歷史遺蹟介紹

  1、南京總統府:位於南京市玄武區長江路292號,是中國近代建築遺存中規模最大、儲存最完整的建築群,也是南京民國建築的主要代表之一,中國近代歷史的重要遺址,現已闢為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南京總統府建築群佔地面積約為5萬餘平方米,既有中國古代傳統的江南園林,也有近代西風東漸時期的建築遺存,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2、圓明園:又稱圓明三園,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宮苑,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與頤和園毗鄰,由圓明園、長春園和萬春園組成,所以也叫圓明三園,此外,還有許多小園,分佈在東、西、南三面,眾星

中國近代歷史中籤訂的條約有哪些

  中國近代歷史中籤訂的條約有:《中英南京條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門條約》《中美望廈條約》《中英南京條約》《中法黃埔條約》《中俄愛琿條約》《中俄天津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中俄北京條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中英煙臺條約》《中俄伊犁條約》《中法新約》《中英會議藏印條約》《中英會議藏印條款》《中日馬關條約》《辛丑條約》《中俄呼倫條約》《陸軍共同防敵軍事協定》《海軍共同防敵軍事協定》。

  中國近代史是從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到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為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中國近代歷史的主旋律是什麼

  中國近代的主旋律是反對外來侵略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獨立、民主自由。

  1840年,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用大炮轟開中國的大門。隨後西方列強接踵而來,發動了一系列侵華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等,給中國人帶來深重災難。然而面對強敵,中國人民從來沒有屈服過。他們不屈不撓,前仆後繼,英勇反抗外來侵略,積極探索復興道路。

  太平天國運動、辛亥革命、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一浪高過一浪。在反對外來侵略的過程中,經歷抗爭、失敗、在抗爭的多次反覆,中國人民終於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在反對國內外反動派的鬥爭中,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這樣,近代中國人民反抗侵略壓迫、追求民族獨立、反抗封建專制、追求民主進步的願望終於實現。


中國近代歷史是真的嗎

  中國近代史是從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到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為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充滿災難、落後捱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國人民探索救國之路,實現自由、民主 ...

中國近代歷史中偉大人物

  1、光緒皇帝:清朝的光緒皇帝,是清朝末期一個較為有自己想法的皇上;   2、孫中山:孫中山領導中國人民革命,結束了長達兩千年的封建帝制;   3、蔣介石:是近代中國著名政治人物及軍事家,歷任黃埔軍校校長等;   4、毛澤東:中國人民的領袖,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   5、周恩來:偉大的馬克思 ...

中國歷史人物介紹

  1、《中國歷史人物》是2006年6月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振東等。本書為繪畫本“中國歷史人物”之一,講述了中國歷史上著名人物陳化成、蘇武、辛棄疾、張騫、白居易、張衡、扁鵲、李時珍、魯班的故事。   2、《陳化成》一百多年前,英國侵略軍進範吳淞要塞。江南提督陳化成率領上海軍民英勇抵抗。由於清 ...

中國近代反侵略的歷史

  ⒈鴉片戰爭,簽訂了《南京條約》《五口通商章程》《虎門條約》《望廈條約》《黃埔條約》。 中國的市場開始被開啟,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成為中國歷史的轉折點,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⒉第二次鴉片戰爭,簽訂了《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璦琿條約》《北京條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訂》。 中國社會半殖民 ...

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四大丑女

   古代最出名的醜女,當首推嫫母。形同夜叉,醜陋無比。漢王子淵《四子講德論》中雲:“嫫母倭傀,善譽者不能掩其醜。”但她為人賢德,智慧非比尋常。為此,黃帝娶她為妻。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始祖,傳說,黃帝敗炎帝,殺蚩尤,皆因嫫母內助有功。   人們常用“貌似無鹽”來形容醜女,這“無鹽”指的是戰國時代齊國無鹽縣的醜女鍾 ...

中國的傳統節日介紹——中秋佳節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   中秋節始於宋代,在中國已有1000多年曆史,是中國最主要的節日之一。 中秋節的命名來源於中國的農曆,農曆中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為它的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 ...

八佰的真實歷史事件介紹

  1、淞滬會戰開始於1937年8月13日,是盧溝橋事變後,蔣介石為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以利於長期作戰,而在上海採取主動反擊的戰役。   2、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鬥,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20萬餘人,宣佈死傷4萬餘人;中國軍隊投入最精銳的中央教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