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典型代表,對我國社會的影響延續了幾千年,並且仍佔據著重要作用。那麼,中國龍到底有什麼樣的特點讓它的生命力可以延續如此之久呢?又有什麼樣的人文精神是從古到今都存在並有其價值的?一起去了解看看吧。
一、中國龍文化的鮮明特色:
1、悠久性
中國龍崇拜歷史在世界上最為久遠。據考古發掘資料,最早的龍形象是在1994年發掘的遼寧阜新查海遺址中發現的,這一遺址中有一條距今七八千年的興隆窪文化石塊堆塑龍。在新石器遺址中,還發現了眾多的龍形象。至於玉龍和龍紋就更多。
2、延續性
從考古發現中可推測,中國龍的起源至少在8000年以上。龍文化在中國曆久不衰,歷朝歷代延續不斷,可以說是延續時間最長、生命力最強的文化現象之一。
3、多樣性
中國龍文化豐富多樣。龍的形象變化多樣,中國各朝代的龍形象均有所不同。各地與龍有關的民俗活動也各不相同,龍的神話傳說豐富多彩,祭龍儀式紛繁複雜。
4、普遍性
中國大多數民族都崇拜龍,有龍抬頭節習俗,帶有“龍”字的地名、物名、人名遍佈全國各地,龍也是中國的十二生肖之一。
5、整合性
自秦漢之後,龍神崇拜與帝王崇拜結合在一起,龍獲得了更為顯赫的地位,這使各地區、各民族本來不同的龍文化得到整合。中國龍文化經過整合,具有更強的生命力和傳播力。
二、龍文化的人文精神體現:
1、創新精神
龍文化歷久不衰,與古代中國人的創新精神分不開。龍文化經歷了若干發展階段,每一個發展階段主要是透過內部創新完成的。觀察各個歷史時期不同的龍藝術形態,從無角到有角,從無翼到有翼,從無足到有足,可看出龍形象是經過不斷創新而形成的。
2、綜合精神
龍的形象是古代中國人綜合了走獸、飛禽、水中動物和爬行動物的優長而形成的。龍文化的綜合性還表現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龍不斷吸收外來的優秀藝術元素,從而使其形象更為完美。比如,唐宋時期龍吸收了印度佛教中獅子的形象,頭圓而豐滿,腦後披鬣,鼻子也近似獅鼻,增加了龍的權威感。
3、包容精神
古代龍文化豐富多彩,與古代中國人的包容精神分不開。中國龍文化在自己的發展過程中,曾受到來自印度的龍王信仰的衝擊,但中國人並沒有將其拒之門外,而是包容與改造,形成了中國化的龍王,豐富了中國龍文化的內涵。
4、進取精神
從古代中國人描述的龍形象來看,龍具有很強的進取精神。龍的活動空間十分廣闊,能上九天,能潛深淵。各種藝術中的龍形象,大多是飛龍、騰龍或奔龍,朝氣蓬勃,奮發向上,威武不屈。神話傳說中的龍,大多是一往無前、勢不可擋、無所畏懼的。這些都是古代龍開拓進取精神的表現。
5、獨立精神
中國龍的藝術形象是獨一無二的,與龍有關的種種文化現象也自成一體、獨具一格。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龍文化雖與儒教、道教和佛教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但始終保持著相對的獨立性,不附屬於任何一種宗教。
1、基本精神包括剛健有為,自強不息,人本精神,天人合一,禮治精神等。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家文化主張“積極進取、建功立業”;道家文化主張“順其自然、自我完善”;佛家文化主張“慈愛眾生、無私奉獻”。
2、剛健有為,自強不息:中國傳統文化裡一直貫穿著剛柔、動靜、有為與無為等一系列相互對立又相輔相成,有著深邃辨證精神的範疇。
3、人本主義精神: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基本精神之一的人本主義,既不同於西方古典的以神為本,也不同於西方近代的追求個人的自由與民主價值。
4、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國傳統文化發展中提出的一個重要思想。這一思想認為,自然的發展與人類的發展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人們應根據自然的變化來調整並規範自己的言行。
5、禮治精神:中國傳統文化,不僅貫徹實施著人本主義精神,而且也滲透著一種禮治精神。作為一種社會理想的禮治精神,其實質是強調社會的有序,堅持社會的秩序。
1、《小蝌蚪找媽媽》: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水墨動畫片,於1960年面世,這部作品取材於畫家齊白石創作的魚蝦等形象,筆調細緻的水墨畫和細膩的動作設計,使其在世界範圍內引起轟動,並一舉獲得瑞士第十四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短片銀帆獎和法國第十七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2、《西遊記》:描述了孫悟空和他的兩個師弟豬八戒和沙僧共同保護師傅唐僧,由東土大唐去西天取經的過程。師徒四人沿途歷盡千辛萬苦、鬥妖降魔、劈荊斬棘,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取回真經,終於修成正果。
3、《花木蘭》:由迪斯尼公司出品的電腦動畫電影,由託尼·班克羅夫特和巴里·庫克聯合執導,溫明娜、艾迪·墨菲、黃榮亮、米蓋爾·弗爾等主要配音,該片於1998年6月19日在美國上映。該片改編自中國民間樂府詩《木蘭辭》,講述了替父從軍抗擊匈奴的隋朝女將花木蘭的戰爭愛情故事。
很棒睿智的說:“噴泉之所以漂亮是因為她有了壓力;瀑布之所以壯觀是因為她沒有了退路;水之所以能穿石是因為永遠在堅持。人生亦是如此。”
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來龍文化觀賞中國龍文化書法展圖片。感受其中的韻味美。 ...
1、中國文化的特徵:
第一,世代相傳
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內有所中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總的來說變化不大。
第二,民族特色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第三,歷史悠久
中國文化有五千年的歷史。
第 ...
1、中國人文精神的起源是近代,西方的科學技術、民主思想傳人中國中國民回族資本主義產生並發展,資產階級日益壯大。
2、思想成果:康有為、粱啟超等人的維新思想、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新文化運動宣傳民主和科學。
3、原因:這些思想成為先進知識分子批判封建專制、喚醒民眾的強大武器。 ...
1、人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中處於核心地位;2.和諧是傳統人文精神追求的價值目標;3.禮教是倫理道德發揮作用的主要形式;4.古代中國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為主的社會型倫理道德。
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以人為本”。也就是說,要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要尊重人的價值。
人文精神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表現為對 ...
中國古代人文精神的特點:一是論人事而不避天,從天人和諧中彰顯人文精神;二是從民本思想或人慾望的合理性來闡釋天、德治與民心的關係。
人文精神的基本涵義就是:尊重人的價值,尊重精神的價值。
人文,作為一種獨特的精神現象,是萬物的尺度,人類智慧與精神的載體,是人類所特有的且為人而存在的人類有史以來不可分 ...
旗袍是民國的國服,盛行於三四十年代。行家把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點,三十年代它到了頂峰狀態,很快從發源地上海風靡至中國各地。
旗袍追隨著時代,承載著中國傳統文明,以其流動的旋律、瀟灑的畫意與濃郁的詩情,表現出中華女性賢淑、典雅、溫柔、清麗的性情與氣質。旗袍連線起過去和未來,連線起生活與藝術, ...
中國傳統文化精神是自強不息、剛健有為的進取精神,以和為貴、和而不同的和諧精神。
自強不息、剛健有為的進取精神。中國古代文化經典《周易》上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就是提倡人應效法日月星辰剛健執行那樣奮鬥不息、積極進取,堅持獨立意志、人格尊嚴和做人原則。
以和為貴、和而不同的和諧精神。早在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