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書省”是中國從隋朝和唐朝開始正式設立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一省,中書省是中國古代中樞官署之名,封建政權執政中樞部門。沿至隋唐,遂成為全國政務中樞,為中央最高政府機關。
中書省作為正規的宰相機構,掌管制令決策,是中央最高權力機關,其長官中書令是制度規定的首席宰相。中書令不常設時,副長官中書侍郎即為首席宰相。南北朝、唐朝中後期及宋朝,中書舍人是中書省的實際長官,行使宰相權力。
“中書省”是中國從隋朝和唐朝開始正式設立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一省,中書省是中國古代中樞官署之名,封建政權執政中樞部門。沿至隋唐,遂成為全國政務中樞,為中央最高政府機關。
中書省作為正規的宰相機構,掌管制令決策,是中央最高權力機關,其長官中書令是制度規定的首席宰相。中書令不常設時,副長官中書侍郎即為首席宰相。南北朝、唐朝中後期及宋朝,中書舍人是中書省的實際長官,行使宰相權力。
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分別負責決策、審議和執行。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官制,雖然確立於隋朝,但是早在漢朝和三國就出現了,之後在數百年內,三省的組織形式和權力各有演變,直到隋朝確定三省六部制。
從字面上來說,中書省起草詔令,門下省審查封駁,但實際上兩者並沒有那麼涇渭分明。比如散騎常侍這個職位,一般都把它歸於門下省,但是魏晉時期,它又自成一派,身具中書和門下的職能。再比如初唐時,門下省是第一部門,宰相都去那裡開會,唐中宗繼位後,裴炎是中書令,宰相們又都到中書省開會。由此可見,門下中書兩省實力很難一較高下。
中書省是皇帝直屬的中書官署,為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機要、釋出皇帝詔書、中央政令的最高機構。而行中書省則是直屬中央政府管轄的一級行政區,當時主要作為軍事管理,掌管所轄省內的錢糧、兵甲、屯種、漕運及其他軍政事務。
中書省是古代官署名。封建政權執政中樞部門,漢朝始設中書令,魏國建秘書監,有監、令,魏曹丕改稱中書監、令。晉朝以後稱中書省,為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機要、釋出政令的機構。沿至隋唐,遂成為全國政務中樞。宋元時中書版省設中書令和中書丞相,明清時期廢置。
行中書省是元行政區劃名,民間簡稱“行省”或“省”。元置中書省總理全國政務,也稱都省;因幅員遼闊,除腹裡地區(今河北、山東、山西及河南,內蒙古部分地區)直隸於中書省、吐蕃權地區由宣政院管轄外,又於諸路重要都會設立十個行中書省,以分管各地區。在世祖、武宗朝三次短期設立尚書省主管政務期間,行中書省也相應改稱行尚書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