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中秋小故事之中秋節為什麼要祭月

中秋小故事之中秋節為什麼要祭月

  中秋節作為中國傳統節日,在中秋節的時候都要舉行一個容重的儀式,什麼呢?就是祭月,那麼童鞋知道祭月在中國傳統節日故事中的原因嗎?不知道也沒關係,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為什麼要祭月吧。

  所謂“日者,陽之主”,“月者,陰之宗也”。在先人的觀念中,日月代表著陰陽兩極,兩者和諧是萬物正常生長的保證。《禮記?祭義》中記載:“日出於東,月出於西,陰陽長短,終始相巡,以至天下之和。”所以先人十分重視祭祀日月。

  春秋末年《周禮》記載:“中春晝,擊土鼓,龡《豳詩》,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描述的是先人在中秋夜擊鼓奏樂,祭月迎寒的場面。《禮記·祭義》有“祭日於壇,祭月於坎”。即按日月所代表的陰陽關係,祭日於高臺,祭月於坑穴。《史記·封禪書》還記載:“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即用牛祭日,用羊豬祭月。

  秦漢時期祭月在皇室禮儀中繼續傳承。秦時,各地均建有日月祠,山東有日主祠、月主祠。秦始皇祭日於成山,祭月於萊山。漢武帝時,則“夕夕月則揖”,行朝日夕月之禮。北魏、隋唐直至明清歷代沿用秋分祭月禮儀。明世宗時,還在北京修建夕月壇,專供天子於秋分設壇在夜晚祭祀月神,這就是現在的北京月壇公園。

  《明嘉靖祭祀》記載:“秋分祀夜明於夕月壇。”又曰:“夕月壇每三歲一祭。祭以醜、辰、未、戌年行事。朝日則遣文臣,夕月則遣武臣。”即每三年一大祭,遇醜、辰、未、戌年皇帝親自在月壇祭月。其他年份則派文臣代祭日,遣武臣代祭月。

  隨著時間的推移,原先為朝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的祭月禮儀,也逐漸流傳到民間。禮儀式的皇家祭神行為變成了大眾化的功利性民俗活動,並逐漸形成了一種風俗沿續下來。同時,祭月的日子,也由秋分日移到了離秋分最近的滿月日----中秋。

  宋代起秋祭月習俗開始成為求月神賜福,男人求功名利祿,女人則求貌美如仙。宋代金盈之《新編醉翁談》卷四“八月”中記載:“中秋,京師賞月之會,異於他郡。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飾之登樓或在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則願早步蟾官,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顏如皓月。”

  明清時期,中秋祭月形成了一套相對固定的祭拜儀式。明代劉侗、於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記述了明朝北京的中秋風俗:“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之,如蓮花。紙肆市月光紙,繪滿月像,趺坐蓮花者,月光遍照菩薩也。華下月輪桂殿,有兔杵而人立,搗藥臼中。紙小者三寸,大者丈,致工者金碧繽紛。

  家設月光位於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則焚月光紙,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月餅月果,戚屬饋相報,餅有徑二尺者。女歸寧,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團圓節也。”描述的是中秋節夜世人面月出方位設祭案,案呈月餅月果等圓形供品,對月拜祭。而後焚燬月光紙,分食祭祀供品。

  祭月活動在民國期間仍然風行,只是四九年後才因形勢的變化而逐漸消失,所以現代人中秋節只知吃月餅而不知祭月。然而,近幾年來又重新開始出現由官方或民間組織的祭月活動。

  中國素以“禮儀之邦”而著稱。孔夫子有“不學禮,無以立”的庭訓。祭祀禮儀是一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排在我國傳統“五禮”首位的吉禮,就是祭祀天地神靈之禮。

  所以說,祭月活動重新受到重視應該說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因為祭祀禮儀是文化傳播的主要載體,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每年清明節祭祀黃帝陵、端午節祭祀屈原、中秋節祭月以及孔子誕辰日(八月二十七日)的祭孔大典等活動,將會成為中華民族傳承千年中華文明的主要禮儀。

  【結束語】早在周朝,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禮記》中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描述了我國古代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

臺灣中秋“圓餅”“圓果”共祭月

  臺灣中秋“圓餅”“圓果”共祭月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佳節是個重要的民族節日,因此,臺灣中秋節積沉了豐富特色的風俗並代代相傳,流行至今。

  首先是祭月和拜月。據聞是中秋節的起源,源於古代帝王在八月十五祭月的習俗。後來,民間蔚然成風。到了明清時代,祭月時的供品,已形成規模:月餅必須是圓的,瓜果必須切成如蓮花般的牙瓣。街市上還會出售一種“月光紙”,上面會有月光、菩薩、宮殿,還有兔形人在月光下搗藥。祭月後,即將此“月光紙”焚燒。

  祭月的活動男士可以參加,但拜月的活動男士就不能參加了。所以在臺灣,“拜月”就成了婦女的專利,當婦女們忙著置辦各種拜月的物品時,小孩子們也趁機跟著忙活。每當中秋,臺灣街市上還會賣一種用來供兒童祭月用的“兔兒爺”。

  在臺灣農民中,過中秋時,則要祭拜土地公。此習俗是要感謝土地公保佑其有豐富的秋收。除了祭祀土地公,農民還得在田間插設“土地公柺杖”,是以竹子夾上土地公金,插在田間。在臺灣南部,森林茂密,農民們在中秋之日,還有祭拜樹王公的習慣。

  不可不提的是臺灣還有一些與女性有關的中秋民俗,如:(1)中秋夜祈求長壽:臺灣民間相傳,中秋夜睡得越晚越長壽,尤其是少女在中秋夜晚睡,會使自己的母親長壽。(2)祈求嫁得如意郎君:相傳未婚少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別家菜園中的蔬菜和蔥,就表示她將覓到一位如意郎君。(3)祈求孩子:婚後尚未生育的婦女,在中秋晚上,倘能到人家菜園裡偷摘到一個瓜抱回家,來年就會生個胖娃娃。除此,在中秋夜深時,臺灣婦女往往會在家中的神像前燒香,表達了欲問卜的事後,還要請示出門的方向,然後持香出門,一路上聽到談話和歌唱時,便擲杯問神,直到得到神明的認可答案為止。

大寒的經典小故事 大寒尾牙祭的故事

  每一個傳統的節日在我國都是有非常深遠的歷史意義的,這些歷史意義總是伴隨著民間的故事發展,成了各種各樣的民間習俗和美食文化,所以在大寒時候也會有非常有趣的民間故事,這些民間小故事不僅代表了節日的特殊含義,也從側面反映了在這個時節為何具有特殊的意義。

  大寒尾牙祭的故事

  每月的初一、十五或者初二、十六,是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稱為“做牙”。二月二日為最初的做牙,叫做“頭牙";臘月十六日的做牙是最後一個做牙,所以叫"尾牙”。尾牙是一年活動的“尾聲”,也是普通百姓春節活動的“先聲”。這一天,百姓家要燒土地公金以祭福德正神。除了近年來日益盛行的尾牙聚餐外,按傳統習俗,全家人都圍聚在一起“食尾牙”。主要的食物是潤餅和刈包。

  大寒口脂的故事

  在唐代長安城,小寒時節往往與臘日相鄰不遠。由於天氣較冷,社會上盛行相互贈,唐代帝王也有賜口脂、臘脂,盛以碧鏤牙桶的習俗。唐中宗景龍三年臘日,中宗在御苑中召近臣賜臘脂,晚上自北門入內殿賜食,又加賜口脂。杜甫有詩云:“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王建《宮詞》:“月冷天寒迎臘時,玉街金瓦雪漓漓。浴堂(殿名)門外抄名入,公主家人謝口脂。”口脂,即唇膏。面藥,即在臘脂中加防裂的藥。故口脂、面藥都是用來塗臉面以防止寒冬口唇凍裂之物。

  臘八粥的故事

  大寒恰逢臘八節。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名喬達摩·悉達多,年輕時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為尋求人生真諦與生死解脫,出家修道。他在雪山苦行六年,常常日食一麥一麻。後來發現一味苦行並非解脫之道,於是放棄苦行下山。這時一位牧女見到他虛弱不堪,便熬乳糜供養他。釋迦牟尼的體力由此恢復,隨後於菩提樹下入定七日,在臘月初八,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吃雜拌粥作為紀念,所以說臘八節是從古印度傳入中國的,臘八也就成了佛祖的成道日。


靈異故事買房看好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我們生活中,有著各種各樣的事情發生。天上不會掉餡餅,特別是很便宜的房子就特別要注意了,有可能就是凶宅的存在也不一定了。那麼本期的靈異故事,講講買房子真的要多看看。   這是我一個同學的同事的故事,這兄弟姓趙。   當年他發了筆小財,有那麼幾十萬,正好當時也處著一個女朋友,倆人到了談婚 ...

搞笑故事誰是醫生

  笑一笑,十年少,多看些搞笑的段子心情也會好很多。一個人從小到大,肯定都有去過醫院,在我們中國醫院掛號難這個也都是知道的。不過到醫院要怎麼辨別醫生呢?本期的搞笑故事,為你解析。   稍不注意,我又感冒了。一般感冒一週就好,可這次快兩週了,還沒有好的跡象。老婆叫我去看看醫生。我點點頭,衝老婆笑了笑。以前患感冒 ...

搞笑故事手機廣告

  說起廣告,小編覺得中國的廣告比較沒有國外那麼的有創新能力,有些廣告到最後才知道它要說的是什麼。最近泰國的公益廣告也是做得十分走心。那麼本期的搞笑故事,講講關於手機廣告的故事,一起看看吧。   眾所周知,廣告行業競爭慘烈,麥克作為一隻剛入行的菜鳥,心裡總想著能接到一筆大單,飛上枝頭變鳳凰。就在此時,一個手機 ...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睡前故事聰明的烏鴉

  大家對鳥類最高的統領是鳳凰應該沒什麼反對意見,不死之身估計是很多人類嚮往的。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烏鴉成為了不幸的代名詞,在電影中很多的情節都有出現,估計是因為叫聲太難聽了吧。本期民間故事,講講聰明的烏鴉。   新年快到了,百鳥都要去朝鳳,見到鳳凰自然都會說一些吉利話,以討鳳凰開心。喜鵲是有名的吹鼓手, ...

搞笑故事財神顯靈

  對於做生意的來說,過節日的時候拜拜財神是必不可少的,讓來年生意做的更好,財源滾滾。有些人說,生意做久了自然會好,感覺這說的放屁,生意一般的做的再久也是一般,要有能吸引顧客的方法才是硬道理。本期搞笑故事,講講財神顯靈的故事。   從前,有個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叫張三。   大年三十了,他看見人家放鞭炮,燒香燭 ...

民間故事法師

  法師像得道高僧什麼的,一般都是40歲以上的,經常會打坐修身養性,看淡世間的各種人情世故。以前看過關於龍泉寺的紀錄片,對有這種彷彿世外桃源般清淡的生活,小編也十分的嚮往,可惜最大的問題就是愛吃肉,看來與佛無緣啊。本期民間故事,講講法師。   去年我陪爸媽去川北一座寺廟去進香,由於是第一次去,不熟悉,所以就向 ...

這次真沒有 搞笑故事離怕了

  如今,中國的離婚率比以前的大大的增加了,特別是在大城市,閃婚的很多,離婚的更多。主要現在生活壓力大,而且城市拆遷許多人都分到一筆不菲的拆遷費,有的就因這天上掉下來的餡餅而迷失了,被物質給吸引了。本期搞笑故事,講講離怕了的故事。   劉麗莎長得貌美如花,卻十分愛慕虛榮,短短四年時間,她就離了四次婚。父親一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