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來歷及飲食習俗
中秋節的來歷及飲食習俗
http://www.tech-food.com 2010-8-26 中國食品科技網
月圓最是中秋明,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四時俱可喜,最好新秋時。”按我國曆法解釋,農曆八月居七、八、九三個月之中,叫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故稱“中秋”。舊時的中秋節,有賞月、拜月、飲團圓酒,吃月餅等風俗,而中秋節又喜被人們看作團圓的象徵,因而中秋節又稱團圓節。佳節之時,閤家歡聚,賞月、飲酒、吃月餅,以示祝福,喜慶團圓。
中秋過節,始於唐代。中秋節的韻事是賞月,有唐明皇遊月宮的傳聞,到宋代,吳自牧《夢粱錄》中,有中秋節“臨軒玩月,……安排家宴,團聚子女,以酬佳節”的記載,形成風尚。月餅被列為節日佳品,流傳至今。蘇東坡有詠《小餅》詩:“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已將“月”和“餅”聯絡在一起。
明代以來,有許多關於中秋節賞月吃月餅的記載。月餅用以祭月,及作為饋贈的禮物,流行於民間。《宛署雜記》說,每到中秋,百姓製作麵餅互贈,呼為“月餅”。《熙朝樂事》也說,中秋,民間以月餅為禮品相互贈送,取團圓之意。《西湖遊覽志》亦云:“中秋民間以月餅想遺,取團圓之義。”明末彭蘊章在《幽州風俗》中寫道:“月宮餅,制就銀蟾絮府影,一雙蟾兔滿人間。悔煞嫦娥竊年藥,奔入廣寒歸不得,空勞至杵駐單顏。”說明廚師將嫦娥奔月的傳說藝術地再現於月餅之上。
到了清代,清統治者的宮廷生活皆襲明制,每遇中秋,便制月餅。為了適合本民族的飲食習慣,清宮月餅的餡心中摻入了奶油等,出現了“敖爾布哈月餅”、“奶子月餅”等特色品種。敖爾布哈為滿語,漢意是奶餅子。在塊形上,清宮月餅小者寸許,大者尺餘。重量上,輕者盈兩,重者二十斤強。在品種上,除以上所舉奶子月餅外,尚有桃頂月餅、供尖月餅、自來紅月餅等二十餘種。月餅的花色品種進一步鬥奇爭妍。據說大的直徑有一尺餘,上繪月宮蟾兔之形,用做祭祀。
中秋節到來時,家家戶戶除吃月餅外,有些地區還有自己的應節食品,以增添節日氣氛。比如陝西西安一帶,每到中秋節,當地每家做饃,全家共吃一饃,稱“團圓饃”。饃有頂、底兩層,中間加芝麻。饃上層用大碗拓一個圓圈,象徵中秋之夜,圓中刻“石頭”一塊,上站一個吃蟠桃的“小猴子”。饃在鍋裡烙熟後,切成尖牙狀,全家每人一牙,家人短期外出,則留下一牙。出嫁的姑娘,父母家則送饃上門,以示全家團圓不忘。在江蘇東臺一帶,每逢中秋節,則以藕橫斷為餅,包以碎肉,敷以小麥屑,入油鍋炸熟,謂之藕餅。俗稱“荷花”,寓意和睦團圓。
中秋佳節,各地有不少有趣的風俗。東北的一些地區,人們採摘葡萄、梨子等生果祭月;陝西的一些地區,賞桂花、划船、爬山、夜吃西瓜;安徽婺源地區必食塘魚;江蘇南京一帶食烤鴨或鹽水鴨;雲南昆明每戶必做“閤家大月餅”,然後一人一塊分而食之;山東泰安一帶吃小包子;江蘇武進人早上吃糖芋頭。有些少數民族更是隆重。仡佬族人在中秋前全寨合夥宰一頭公牛,取出牛心留到中秋節晚祭祀祖先,分吃牛肉。朝鮮族人於中秋之夜,由幾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爬上“望月架”,以先看到月亮為好運。最後點燃“望月架”,人們圍著火堆吹起筒簫、嗩吶,敲起長鼓、銅鑼,歡歌曼舞直至深夜。
臺灣的許多人家於中秋之夜在庭院中設案供上水果、月餅祭月,俗稱“拜月娘”。祭月之後全家人邊吃月餅邊賞月。
隨著時代的發展,月餅種類越來越多,有蘇式、廣式、京式、潮式、滇式等百餘種。月餅餡有豆沙、花生、百果、金華火腿等多種。餅皮上還刻有各種不同的圖案,外觀、口感更是各具特色,工藝越來越考究。
中秋節的飲食習俗
http://www.tech-food.com 2010-7-13 中國食品科技網
月餅:提起中秋節的應節食品,大家一定立刻想起月餅。其實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要遲至明朝才盛行。而在此之前的中秋食品,仍以應節的瓜果為主。至於月餅的起源,再民間有一項流傳甚傳說:在元朝末年,漢人想起來反抗蒙古人的統治,卻苦於無從傳遞訊息。所以劉伯溫便想出一條計策。 說是今年要有冬瘟,除非家家戶戶都在中秋節買月餅來吃,才能避免。 回到家中,咬開月餅,發覺裡面藏張條子,上面寫著:“中秋夜,殺韃子,迎義軍!” 於是眾人紛紛起義反抗統治者,這個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就這樣留下來。
月餅種類的特色,因地而異。蘇式月餅多是酥皮,油多糖重,鬆脆香酥。廣式月餅重糖輕油,皮薄餡美,不易破碎。京式月餅素油素餡,且多為硬皮。而潮式月餅以糖冬瓜為餡,食之鬆脆滋潤。另有一種產於東北的套月月餅,專供饋贈之用。最大的底盤直徑約三十三公分,由下而上逐一縮小,一套月餅像個寶塔。而且每個月餅上都有不同的花樣,組成一套嫦娥奔月的連環畫。
根據清代高拱乾的《臺灣府志》記載,月餅還是以前臺灣學子用來占卜自己未來功名成就的道具呢!清代以八月十五為秋闈,即鄉試第三場考試的日子。所以月餅也取了一些和科舉功名相對應的名字。含狀元、榜眼、探花餅各一,會元餅四,進士餅八,舉人餅十六,秀才餅三十二。參加占卜的學子輪流以六個骰子擲入碗中,各視其點數之多少,來預測其功名的高低。“博月餅”就是為了取狀元奪魁的的好彩頭。
螃蟹:秋天也是盛產螃蟹的季節,是很多喜愛海鮮的饕客嚐鮮的好時機。螃蟹性冷,吃螃蟹最好趁熱吃,並多沾些姜酒類食品,以去其寒。
芋頭:在臺灣,也流行在中秋節吃芋頭。有俗語說:“吃米粉芋,有好頭路”。取芋、路的諧音來祈求祖先保佑自己找到好的工作。
水鴨公:高雄縣飼養水鴨的風氣很盛,中秋節前後正是水鴨公初長最嫩的時候。因此美濃地區的客家人往往於中秋節宰食水鴨公加菜,成為當地中秋的特色。
菜餅:宜蘭地區在中秋節除了吃月餅外,還吃一種菜餅。菜餅以麵粉為材料,中間抹上黑糖烘培而成,味道香脆爽口。
其他:應節的水果,如臺灣的麻豆文旦柚和枇杷等等。
中秋節的宗教習俗
祭月:月光紙與兔兒爺。我們說過中秋節的起源,是來自古代帝王在八月十五祭月的習俗。在民間,後來也漸漸有了這種風氣。在明清時代,祭月的供品中,月餅必須是圓的,瓜果必須切成如蓮花般的牙瓣。街市出售一種叫“月光紙”的東西,上面繪有月光照耀菩薩,下面繪有月亮宮殿,有一兔人站立在那裡搗藥。祭月後即將月光紙焚燒。
清朝流傳一句話:“男不拜月”。所以拜月就成了婦女的專利,家中的主婦忙著拜月,小孩子也不愁沒事幹。中秋節前幾天,街市上都會賣一種專供兒童祭月用的“兔兒爺”。兔兒爺的起源約在明末,以泥土塑造成兔首人身,坐著的姿勢如人狀。到了清代,兔兒爺的功能,已由祭月轉變成兒童中秋節的玩具。製作也日趨精緻,有扮成武將頭戴盔甲,身批戰袍的、也有扮成商販,或是剃頭師父、縫鞋、賣餛飩茶湯的等各種造型。
祭拜土地公:臺灣農民有在中秋節,祭拜土地公的習俗,感謝土地公保佑其豐富的秋收。除了祭祀土地公,農民還得在田間插設“土地公柺杖”。土地公柺杖是以竹子夾上土地公金,插在田間。另外在臺灣南部,也有於中秋節祭拜樹王公的習慣。
祭拜太陰星君、太陰娘娘:太陰星君和太陰娘娘都是中國的月亮之神,其地位有如西洋神話的黛安娜。既然中秋祭月,自然少不了祭拜月神了。以苗栗頭份的太陽宮為例,每年中秋為太陰娘娘祝壽的活動包括奏表祭拜,唸經祝壽,舉行月光晚會,頌血盆經等等。
和女性有關的臺灣中秋民俗:
祈求長壽:臺灣民間相傳,中秋夜越晚睡越長壽。少女在中秋夜晚睡,則可使她的母親長壽。
祈求嫁得如意郎君:相傳未婚少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別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蔥,就表示她將來繪遇到一個如意郎君。有句俗語“偷著蔥,嫁好 ;偷著菜,嫁好婿”指的就是這項習俗。
祈求孩子:婚後尚未生育的婦女,在中秋節晚上,到人家菜園裡偷摘一顆瓜抱回家去,據說這樣明年就可生個胖娃娃。
聽香:連橫的《臺灣通史》記載,中秋夜深時,婦女先在家中的神像前燒香,表達所欲問卜的事項,請示過出門的方向後,便持香出門。以路上所聽到的談話或歌唱,就地擲杯問神,直到得到神明認可的答案為止。
其它的中秋習俗
烤肉:近來臺灣的中秋節流行烤肉活動,原本在秋高氣爽的戶外烤肉並欣賞皎潔之明月是件美事,但公德心不彰的情況下,為中秋夜製造許多破壞環境的垃圾。我們在享樂之際,也別忘了要還給大地乾淨的面貌!
秋節送禮:在臺灣,大家也流行在中秋節互相贈送禮品。每到農曆八月初,各商店紛紛推出各式禮盒禮卷,以中秋送禮的名義招來顧客。各公司機關的首長,也都在中秋節犒賞員工,或是致贈禮品,或是加發獎金。
語元宵互為因果的天氣:據說中秋節的天氣和來年元宵節的天氣互為因果。俗語道:“八月十五雲遮月,來歲元宵雨打燈”。又道:“雨打上元燈,雲罩中秋月”。
中秋節來歷和習俗
中秋節的來歷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 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 之中秋節。我國古曆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 稱謂仲秋, 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 此,又
中秋節的來歷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 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 之中秋節。我國古曆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 稱謂“仲秋”, 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 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 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 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 遊子,更 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 故鄉”,杜 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 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 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 絕唱。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 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 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 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 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 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 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 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 月亭”、“望月樓”的古蹟。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 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 每當中秋月亮升起,於露天設案,將 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上,拜月 後,全家人圍桌 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現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 盛 大、多彩多姿的群眾賞月遊樂活動所替代。
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象徵著團圓。月餅的製作從唐代以後越來越考 究。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 月,中 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 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看來當時 的月餅和現在已頗為相 近了。
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西湖遊覽志餘》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徵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後,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閤家團圓。
中秋節時,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乾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夏至節氣的由來和習俗 夏至的來歷及習俗儀式
夏至節氣的由來和習俗 夏至的來歷及習俗儀式
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古時夏至日,人們透過祭神以祈求災消年豐。《周禮.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為清除疫癘、荒年與飢餓死亡。
《史記.封禪書》記載:“夏至日,祭地,皆用樂舞。”夏至作為古代節日,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 ...
護士節的來歷及習俗
護士節的來歷及習俗
護士節的來歷
在1854年開始的英法俄之戰中,在英國有一家醫院護士主任南丁格爾,她帶著醫院的38名護士前往前線開創臨時醫院,開始參加和治療護理傷病員的工作。當時前線醫療混亂,一半的傷病人員死在了後方醫院中,她到了前線之後,開始改善醫院條件,加強對病人的護理,後來前線的傷病員死亡 ...
元旦節的來歷及習俗
元旦節的來歷
傳說在4000多年前遠古的堯舜盛世之時,堯天子在位時勤政於民為百姓辦了很多好事,很受廣大百姓愛戴,但因其子無才不太成器,他沒把“天子”的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品德才能兼備的舜。堯對舜說:“你今後一定要把帝位傳交好,待我死後也可安心瞑目了。”後來舜把帝位傳給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 ...
臘八節有哪些傳統習俗及飲食
臘八節的傳統習俗及飲食:煮赤豆、祭祀、吃冰、泡製臘八蒜、制臘八豆腐、吃臘八面等。傳統習俗是指人們在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的,從歷史沿襲而鞏固下來的,具有穩定的社會風俗和行為習俗,並且已同民族情緒和社會心理密切結合,成為人們自覺或不自覺的行為準則。傳統習俗的內容是複雜的,存在於一個社會的傳統習俗大體上分兩部分: ...
中秋節來歷和習俗
1、來歷:中秋節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習俗的遺痕。在二十四節氣“秋分”時節,是古老的“祭月節”,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而來。在傳統文化中,月亮和太陽一樣,這兩個交替出現的天體成了先民崇拜的物件。中秋節慶源自古人對月亮的祭祀,是中華民族祭月習俗的遺存和衍生。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時 ...
端午節的來歷及習俗
1、端午節最初為祛病防疫的節日,時間在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有許多說法,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屈原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羅江身死。
2、屈原死後百姓悲痛不已,便在每年五月初五祭祀屈原,端午節由此而來。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屈原。
3 ...
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有哪些 中秋節的由來與習俗
導語:在當今社會,大家越來越能感受到中秋節文化的多樣性,我們的生活也因此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那麼,大家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是什麼?中秋節的由來與習俗有哪些?
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
中秋節的來歷
中秋節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至今已歷史悠久。“中秋”這一詞最早記載於《周禮》。因我國古時的歷法,農曆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