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中秋節起源+中秋節節日起源簡介

中秋節起源 中秋節節日起源簡介

  中秋節起源 中秋節節日起源簡介

  中秋節起源於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禮記》中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這裡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兩漢時已具雛形,唐時,中秋賞月之俗始盛行,並定為中秋節。歐陽詹(公元785——約827年)於《長安玩月詩序》雲:“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於夜,又月雲中。稽於天道,則寒暑均,取於月數,則蟾魂圓,故曰中秋。”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與元宵節和端午節並稱為我國三大傳統佳節。究中秋節之來源,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神話傳說有著密切的關係。故中秋節的民間習俗多與月亮有關。賞月、拜月、吃團圓月餅等,均源於此。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

  中國古代皇權社會,皇家對神明有著至高的敬仰。春天祭日,秋天祭月,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亙古不變的禮制。早在兩漢時期,儒家經典《周禮》便提到了“中秋”一詞,《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詳細地描繪了中秋的飲食以及養生。

  皇家更是對祭月活動相當重視,唐朝時,祭月儀式便已完善。

  《新唐書·卷十五》中便有記載:“開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廟,以留侯張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樂之制如文”。

  後來一直延續到明清,尤其明朝,明世宗在位時,還特意在北京建月壇專用於祭月活動。

  《明嘉靖祭祀》中記載有:“夕月壇每三歲一祭,祭以醜、辰、未、戌年行事。朝日則遣文臣,夕月則遣武臣。”

  而隨著歷史不斷的發展以及推進,秋天祭月後來也變成了民間文人雅士的一個風俗,逐漸在民間興起,百姓為了祭祀先祖,同時也為了保佑土地豐收,家人團圓。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便自發形成了祭月的活動。

  中秋的習俗

  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到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每逢這一日,“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直到今天,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欣賞皓月當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節必不可少的活動之一。

  拜月的習俗

  《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意為拜祭月神,逢此時則要舉行中秋節迎寒和祭月,設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在少數民族中,同樣盛行祭月的風習。

  月光菩薩

  月光菩薩,又稱月神,是中國漢族民間流傳最廣的神仙之一。月神又叫月光娘娘、太陰星主、月姑、月光菩薩等。在黑夜中,月亮給人帶來了光亮;月色朦朧,又會使人產生許多遐想,許多美麗動人的故事因此產生。

  燃燈

  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豎於瓦簷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杆,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

  猜謎

  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燒塔

  南方廣泛流傳著燒瓦子燈(或稱燒花塔、燒瓦塔、燒番塔)的遊戲。如《中華全國風俗志》卷五記: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於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圓塔形,有多孔。黃昏時於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燒之。俟瓦片燒紅,再潑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時四野火紅,照耀如晝。

  吃月餅

  中秋節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中秋節的節日起源 中秋節是怎麼來的故事

  中秋節的節日起源 中秋節是怎麼來的故事

  中秋節的節日起源

  “中秋”一詞,始見於《周禮·夏官·大司馬》:“中秋,教治兵。”早在周代,人們就認為此良辰美景正是教練兵士的好時期。但根據目前所掌握的文獻資料來看,中秋成為節日,應在隋唐之時。因為根據我國目前最早的歲時專著《荊楚歲時記》來看,至少在南北朝時還沒有“中秋節”的概念。

  但若對中秋節探幽,可從先秦時代秋祀、拜月談起。我國是一個古老的農業國家。農業的發展與季節有很大關係,而秋季是一個收穫的季節,《說文解字》解釋“秋”為“禾穀熟也”。在生產力極為低下,科學尚不發達的時代,人們雖然還沒有系統的神靈觀念產生,但已將自然物和自然力本身直接看作是有意志的物件加以崇拜了。對天體崇拜之一,就是對月的崇拜。“夜明,祭月也”,“祭日於壇,祭月於坎,以別幽明,以制上下。祭日於東,祭月於西,陰陽長短,終始相巡,以致天下之和”等記載都說明了這一點。“祭日”為“春祈”,“祭月”為“秋報”。於是,圍繞“秋報”就出現了一系列儀式和風尚活動。“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這裡的“夕月”就是秋分晚上祭月。可見祭月之說,在先秦的古籍中已得到了確認,中秋節是在秋分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上古時只有秋分的活動,而無中秋節。秋分是在八月十五日前後,但由於有閏月的關係,秋分可以出現在八月初至八月末的任何時候。然而,秋分是祭月的,人們總是要把這個節日與月亮聯絡起來,如果秋分出現在下半月,甚至在月末,人們就很難見到月亮。在無月亮之夜祭月,就會失去它原有的意義。故後來人們便把“祭月”的活動漸漸由秋分固定為八月十五日,把八月十五這一天定為中秋節。

  中秋節是怎麼來的故事

  通常有許多人講,中秋節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據史書記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嫦娥此舉所付出的代價是罰作苦役,並終生不能返回人間。李白為此頗為傷感,寫有詩句:“白兔搗藥秋復春,女亙娥孤棲與誰鄰?”嫦娥自已雖覺月宮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圓夜清之時,返回到人間與夫君團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須回到月宮。後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與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許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時,祈求“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皓月。”年復一年,人們把這一天作為節日來慶祝。

  而有人提出,中秋節原本是推翻元朝統治的一次起義紀念日。在元朝末年,老百姓不堪忍受官府的統治,在中秋季節,把寫有“殺韃子、滅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齊動手”的字條藏在鉻好的小圓餅內相互傳遞。到了八月十五日晚,家家戶戶齊動手,一舉推翻了元朝統治。後來,每逢中秋節,都吃月餅來紀念這次歷史性的勝利。

  中秋節的錢塘江大潮

  錢塘江潮,是天下雄偉的景象啊。從農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為最盛。

  當潮水從浙江人海口湧起的時候,(遠遠看去),幾乎像一條銀白色的線;隨著潮水越來越近,就像玉城雪嶺一般的潮水連天湧來,聲音大得像雷霆萬鈞,震撼激盪,吞沒天空,衝蕩太陽,來勢極其雄偉豪壯。楊萬里的詩中說的“海湧銀為郭,江橫玉繫腰”描寫的就是指這樣的景象。每年(農曆八月),京都臨安府長官來到浙江亭校閱水軍,數百條戰船分列兩岸;然後演習五陣的陣勢,忽而疾駛,忽而騰起,忽而分,忽而合,極盡種種變化,同時有在水面上騎馬、舞旗、舉槍、揮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樣。忽然黃煙四起,岸上的人和船上的人彼此一點兒也看不見了,(只聽得)傳來水爆的轟鳴聲,聲音如同山塌了一樣。(待到)煙霧消散,水面又恢復了平靜,看不到一條船的蹤跡,只剩下被火燒燬的“敵船”,隨著波浪流走了。幾百個善於泅水的吳地健兒,披散著頭髮,身上畫著文彩,手裡拿著十幅大彩旗,爭相奮力逆流迎潮而上,(他們的身影)在萬初高的驚濤駭浪中出沒,翻騰著身子變換著各種姿態,但是旗尾卻一點也不被水沽溼,憑藉這種(表演)來顯示他們(高超)的技能。

中秋節吃月餅的起源

  1、秋節吃月餅據說始於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訊息。

  2、後來,朱元璋終於把元朝推翻,成為明朝的第一個皇帝,雖然其後清朝人入主中國,但是人們仍舊慶祝這個象徵推翻異族統治的節日。

  3、中秋節吃月餅可以加深團圓的氣氛,中秋節,習慣上又把它叫團圓節。因為每月的十五日月最圓,八月十五又時值秋高氣爽,這天夜間月又最亮。

  4、八月十五叫中秋節是因為七、八、九三個月為一年四季的秋季,八月十五正好是時間的一半,是秋季的正中,所以謂之中秋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中國五一勞動節的節日起源

  中國人民慶祝勞動節的活動可追溯至1918年。這一年,一些革命的知識分子在上海、蘇州、杭州、漢口等地向群眾散發介紹“五一”的傳單。 中國首次大規模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 1920年5月1日,《新青年》7卷6號“勞動節紀念號”出版。發表蔡元培“勞工神聖”的題詞、孫中山“天下為公”的題詞和李大釗的《“五一”運 ...

中國傳統節日起源和演變

  歲時節日是中國人民為適應生產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創造的一種民俗文化,是中國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 分。大體說來,節日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   1、曆法節氣。中國自古以農為本,以農立國。早在7000多年以前,原始農業已經出現了南北分野,北方以 粟作為主,南方以稻作為主。農業生產有很強的季節性特點:春播、夏 ...

美國母親節什麼時候開始的 美國母親節節日起源時間

  美國母親節什麼時候開始的 美國母親節節日起源時間   美國母親節1907年5月開始的,要求定立母親節這一倡議是由費城安娜?賈維斯提出。於1913年5月10日,美國參眾兩院透過決議案,由威爾遜總統簽署公告,決定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為母親節。這一舉措引起世界各國紛紛仿效,至1948年安娜謝世時,已有43個國 ...

情人節的起源 西方情人節的節日起源

  情人節的起源 西方情人節的節日起源   Valentine"s day是情人節在英語裡的叫法。從字面上來看,很難看出中西方叫法之間有什麼聯絡。這裡面隱藏著一個動人的故事。 大約在公元三世紀的羅馬,那時愷撒已經死去快三百年了,暴君Claudius當政。當時,羅馬內外戰爭頻仍,民不聊生。為了補足兵員, ...

中秋節是什麼節日 中秋節是傳統節日還是現代節日

  中秋節是什麼節日 中秋節是傳統節日還是現代節日   中秋節是傳統節日。中秋節又叫八月節、追月節、拜月節、女兒節等,中秋始於唐朝,在宋朝得以興盛,一直到明清時期,中秋節都是與春節齊名的重要節日。如今,中華文化影響深遠,東亞和東南亞地區也過中秋節。中秋節的傳統習俗有賞月、祭月、喝桂花酒、賞桂花等,並流傳至今。 ...

中秋節是什麼節日 中秋是一個怎樣的節日

  中秋節是什麼節日 中秋是一個怎樣的節日   中秋節,又有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等一系列名稱,是傳承已久的一種漢文化,中秋節日期在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因為這天又恰逢三秋之半,所以就被叫為“中秋”了。   中秋節開始於唐朝時期,在宋朝時期盛行,到了明清 ...

中秋節什麼時候 中秋節正式成為節日是什麼時候

  中秋節什麼時候   中秋節是每年農曆八月十五號。   中秋節2019年-2026年時間   2019年中秋節是9月13日   2020年中秋節是10月1日   2021年中秋節是9月21日   2022年中秋節是9月10日   2023年中秋節是9月29日   2024年中秋節是9月17日   202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