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選擇性考試科目時,大家還是要結合報考院校相關專業選考科目要求,根據個人志向、興趣愛好、自身優勢等因素進行選擇;也可以根據所在高中的辦學條件、特色優勢等進行選擇。“選物理保專業+容易得分的兩科”的核心思想貫穿始終;而選化學,就最好再選物理,這樣大學才好銜接;政治並不好得分,拉開差距較難。
在選擇性考試科目時,大家還是要結合報考院校相關專業選考科目要求,根據個人志向、興趣愛好、自身優勢等因素進行選擇;也可以根據所在高中的辦學條件、特色優勢等進行選擇。“選物理保專業+容易得分的兩科”的核心思想貫穿始終;而選化學,就最好再選物理,這樣大學才好銜接;政治並不好得分,拉開差距較難。
中等成績的高中生選科方法如下。
1、看自己的學習能力:各科都不突出,並不代表各科學的都差不多,文科和理科考察的能力和學習的方式是不一樣的,要看看自己是擅長記憶還是擅長思維。如果理解能力較強,可以考慮理科的組合,如果思維能力不好,就不要牽強,選擇文科的組合。比如物理,大家都覺著很難,但是對於喜歡動腦的同學來說,物理並不難學,只要理解透了就可以學好,反而是化學、生物和文科的學科,記憶的太多,顯得非常瑣碎。
2、看自己的時間投入:高一階段,學生在各科的時間投入肯定都不足,但是時間投入還是有差異的,比如你每天課外用1個小時學物理,但是物理只能考60分,而用10分鐘學歷史,歷史也是考60多分,那麼並不代表你物理和歷史都不好,只是時間投入不一樣,這個時候,選擇歷史可能更有利。
3、看自己的興趣愛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各科都不突出,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學科,分班後就會有進步空間;相反,如果討厭某一學科,即便是這個學科很重要,也不能激發出你的興趣和熱情。
4、看學校老師的實力:每個學校都會有優勢學科,老師的能力對於學生的成績還是非常關鍵的。如果你自己的興趣愛好沒有特別明顯的差距,選擇本校和本班教學能力強的那個老師的學科。
5、看未來職業規劃:這個不用多說,如果你對職業有很明確的要求,比如我就要當醫生,那麼就要選擇和理化生相關的組合,理化生三科至少要選擇一兩科。
6、看選課資料:本省、本市、本校、外省的選科資料都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因為新高考實行“等級賦分”模式,所以你的競爭對手很重要,如果選擇的競爭對手實力比較弱,你就會“意外”獲得好成績;如果你進入“死亡小組”,那麼出線都會很困難!成績中等的學生,可以選擇人數多的學科,因為這些學科中,有很多學習差的學生給你當“炮灰”。
1、根據新高考改革方案,學生有選擇權,高校也有限制權,一個同學選考了物理,只能被錄取到物理相關專業。選擇了歷史只能被錄取到文史專業的。於是高校需要根據大學專業對人才培養的需要,對相關專業的選考科目提出要求與限制。這就是雙方的選擇權,正因為此,導致了錄取規則的大調整。
2、新高考“3+1+2”模式:“3”指的是數學、語文、英語三大必須選擇的科目;而“1”則是從物理、歷史兩門中必須選擇一科學習;“2”是從剩下的化學、生物、地理、政治中4個科目選擇兩個科目學習。這樣既可以補足對於物理、歷史的欠缺,還可以讓同學們更大限度地選擇自己喜歡的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