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從心態上正確面對現在學生的現狀。 面對與過去學生素質大不相同的教育群體,承認他們存在一定的客觀問題,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教師就是要代表廣大學生的利益,所作所為要有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牢固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思想。孩子都是好孩子,他們不過是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需要我們的老師付出更多的耐心去陪伴他們成長。在教學實踐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因為他們正處於長身體、長知識,逐步形成世界觀的關鍵時期,喜歡模仿甚至盲從他人,常常把與自己朝夕相處的老師當作心中的偶像和楷模,因此教師的言談舉止對學生的成長、發展具有極大的感染性和示範性。前蘇聯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教師的人格是進行教育的基石"。這也就充分說明了,作為一個現代的教師,不應僅僅只是傳授科學知識給學生,更應樹立自己形象,言傳身教,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成為學生的榜樣。
以愛為基礎,關心愛護學生 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教育生涯過程中,把教師熱愛學生作為了“教育的奧秘”,他的座右銘是:把整個心靈奉獻給孩子們。這也充分說明了,我們的教育不能沒有愛,否則就像池塘沒有水。教師是一個神聖的職責,教師也只有用一顆真心去熱愛這一群孩子,才能教導他們茁壯成長。從教師的角度來看,家長把孩子交給了你,你就是學生在校最親的人,你只有把他們視同自己的孩子,用真誠和愛心,無私奉獻的情感去打動學生,才能更能得到學生的愛。有經驗的教師都會有這樣的體會,當學生意識到教師是真心愛護他關心他,為他操心時,無論你是耐心的幫助,還是嚴肅的批語甚至是必要的斥責,學生都會樂意接受。這就是所謂“親其師,信其道”。作為教師,要想贏得學生就要經常深入到學生中去,去關心他們,瞭解他們,用真誠與愛心去跟他們交友,做他們的良師益友。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教好學生,才會千方百計地發揮教育的作用。教師對學生的熱愛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學生只有感受到教師的愛,才會主動地、愉快地接受教育。教師熱愛學生,必須熱愛每一個學生。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教師要用自己的愛去創造愛的氛圍,從愛的氛圍中育人教書。教師既應是學生生活中的慈母,又應是學生學習中的嚴師,還應是學生人生中的摯友。
理解學生。 教師要避免帶有成見、偏見,或以“先入為主”、“第一印象”等錯誤認識看待學生,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或學生的各種需要,教師要在瞭解的基礎上給予合理的解決。特別是對於學生的“冒犯”,要正確對待,冷靜處理,要學會寬容,因為寬容本身就是一種愛。現在許多不愛上課的中專生,上課時坐不住板凳,總是在老師課上到一半時,擾亂課堂,不是上廁所,就是找拿包裹、接電話等各種理由要出去幾分鐘。這時你就不能一概而論,可能有大部分人就是故意的,有一部分人是有一定的原因。剛開始我很生氣,就是不讓去也不行,個個都讓去課就沒法正常進行,有的讓去有的不讓去,學生會說你對他有偏見。經過仔細考慮,我對幾個課上經常上廁所的同學進行了單獨談話,找出他們真正去廁所的真正原因,讓他們在課間把這件事處理好,並鼓勵他們如果課上不去廁所就給他們平時成績加分,並經常在課上提問他們能答上來的問題,鼓勵他們,讓他們對學習增加興趣,這樣經過一段時間,課上上廁所的越來越少了,不是特殊情況再也沒有這種現象發生了。
做到以身作則。 一個處處以身作則,一言一行都成為學生表率的教師,不僅是學生學習和效仿的楷模,而且會引起學生內心由衷的崇敬和嚮往心理。他們對學生的表揚和批評,都將喚起相應的情感樣式,激起學生奮發向上的激情,使師生關係處在和諧融洽之中。你安排學生去做一件事,有時他們不是那麼情願,如果教師能和他們一起來做,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班級衛生差,老師來到班級沒有批評學生,而是拿起工具自己幹起來,學生馬上也會跟著老師一起幹起來。時間長了,學生就不會再等老師來再打掃衛生了,而會去主動完成自己的工作。有時,多說不如多做,以身作則,才會成為學生的表率,才能樹立自己在學生中的形象。如何樹立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應樹立一個什麼樣的形象?這是每一個為人師者在從教之初就應確立的。要讓自己的學生心悅誠服地信任自己,以自己為榜樣,首先就需要博學,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喜歡博學多才,授課時能夠深入淺出的老師,也同樣地以擁有這樣的老師為自豪。韓愈在《師說》中提道:“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作為一個優秀的教師,不僅僅只是傳授科學知識給學生,更多的時候應當能夠把深刻的問題從淺顯易懂的角度去解析。同樣的,作為一個優秀的教師,更應該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和文化水平,以紮實的專業底子去“征服”自己的學生。如果一位教師授課漏洞百出,是難以取信於學生的,反之,如果這位老師知識淵博,授課深入淺出,辦事有條不紊,他必能吸引學生進而贏得學生信賴。
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教師”只是我們的一份職業,每個老師都是一個正常人,有喜怒,也有哀樂。如何把自己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傳授給學生也是一個頗值得每個師者注意的問題。有些教師是有點不注意這一點的,也許在家庭中、生活上有了煩惱,或困頓不安的時候,他把這種氣息帶到了課堂,帶到了學生當中,甚至將脾氣發在學生身上,這種處理方法是極不正確的。教育是人與人心靈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觸,在教育的過程中,教師的一舉一動都可能直接影響到學生今後處理事情的方法,所以,教師在學生面前應當儘量撇棄一些個人生活的消極態度,引導學生向積極樂觀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