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中華孝道故事之孝女曹娥

中華孝道故事之孝女曹娥

  我國是一個非常注重孝道的國家,在中國有一句諺語:“百善孝為先”,自古以來不孝就是最大的侮辱了,也是一個非常壞的名聲,所以在中國普遍都是非常的有孝心,做人不能忘本這個理念深深的烙印在我們的心中,本期民間故事為你解析。

  很久以前,上虞古舜江西岸的鳳凰山下,有個不知名的小漁村。村裡有個姓曹的漁夫,他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在舜江上捕魚。這漁夫有個女兒叫曹娥,年方一十四歲,生得美如天仙,又聰明絕頂,還是個遠近聞名的孝女。

  一年春夏之間,兩岸連續大雨,舜江洪水暴漲。江上濁浪滾滾,捲起一個個巨大的漩渦,洪水淹沒了灘塗。漁人盼大水又怕大水,漲了大水魚蝦多,但洪水洶湧危險大。曹娥她爸望著混濁的江水,再也憋不住了,有道是“混水好抓魚”,這是一年一度的漁汛,怎麼能錯過。他理出魚網,撐出小船,打算出江去捕魚。曹娥望著滿天風雲,勸爹不要去。爹說抓魚日日有危險,只要小心就無事。曹娥見爹硬要去,央求爹同去,好歹也有個照應。爹說女兒不識水性,去了給他添麻煩,一定不讓去。

  爹去了,曹娥在家不放心,時時盼、刻刻望,只望爹爹平平安安早回家。直到日中太陽過了西,還不見爹爹來吃飯。她一次次跑到江堤上去望,但見江水茫茫,掀起層層惡浪,卻不見爹的漁船。曹娥心裡不安了,她沿江向上遊走三里,轉身又朝下游走六里,還沒見到爹。太陽快擱山頭了,曹娥急得拼命叫:“爹爹,爹爹”喊聲招來幾個她爹的夥伴,他們個個衣衫溼淋淋,大家見了曹娥都嘆氣,說他們一起在張網,突然一個大浪,把她爹的小船推進漩渦,讓水沖走了。曹娥一聽嚇出了魂靈,大叫一聲“爹爹”,拔腳朝下游追去。

  天黑了,幾個漁家叔伯伴著她,一再勸她先回去,說她爹水性好,恐怕已在下游上岸,歇在別人屋裡,明天一定幫她找回來。曹娥不見爹,怎麼肯回去,誰也勸不住。整整一夜,她在江邊來回哭叫,沒有一個鄉親不為她難受。

  第二天村裡人給她送來吃的,她不吃。人們陪著她沿江找,找了三天,仍不見她爹。曹娥沿江啼哭,哭了三天,眼淚哭幹了。村裡人又是勸,又是哄,想勸她回家。曹娥說,不找到爹,死也不回家。她不吃不睡,沿江哭了七日七夜,哭得眼裡流出來的都是血。

  第八天,曹娥望著江水,忽見一個大浪托起一個黑團,好像她爹在跟水搏擊。曹娥一陳驚喜,果然爹爹水性好,還在水裡遊。她要救爹爹,幫他游上來,一聲呼喊,縱身向江水撲去。

  “曹娥跳進江水裡了”人們呼天搶地,紛紛奔去搶救。但見江水滔滔,哪裡還有曹娥的影子。

  “天啊!好人為啥偏要遭這種噩運?”人們熱淚滿眶,圍著江堤怨皇天。

  親不親,家鄉情,村裡人不忍心讓曹娥父女葬身水底,分頭沿江尋找他們的遺體。

  又過了三天,江面風平浪靜,江水清澈明亮,人們卻在下游十多里的江面上,看到一股江水在盤旋,隱隱約約好像有人在遊動。人們滿懷希望趕過去,果見一男一女,背貼著背,女的反剪雙手緊負著男的,原來正是曹娥和她的父親。曹娥雖然死了,但她卻能找回父親的屍首,把他負到江堤邊,人們都說這是她的孝心感動天。後來這個曹娥負父出水的地方就叫賀盤村。

  曹娥的孝心感動了天,更感動了四周的鄉親,他們好生安葬了曹娥父女,又在曹娥跳水救爹的江邊造了廟,塑了她的像,尊她為“孝女娘娘”,還把漁村叫做曹娥村,把這條江改名曹娥江。每逢曹娥救父這一日,曹娥廟裡都要舉行盛大的廟會,各省各府都有來拜曹娥孝女娘孃的,許多人題詞送匾讚揚曹娥的孝行。

  直到現在,曹娥江不管水急潮猛,江水奔騰咆哮,一到曹娥廟前面,立即變得無聲無息,彷彿愧對孝女,悄悄遁去,過了曹娥廟門口,才敢再發出響聲,真叫人嘆為奇蹟。

中華孝道故事之恣蚊飽血的故事

  每當到了夏天的時候蚊子總是特別的多,生育能力也是非常強大,被蚊子咬了一口之後總是特別心煩焦躁,可卻有的人為了孝心甘願去喂蚊子,本期民間故事帶你瞭解恣蚊飽血是怎樣的一則故事,你有聽過麼?!

  二十四孝之一,晉朝人吳猛,幼年母親早逝,與父親相依為命。由於家貧買不起蚊帳,每到夏夜,吳父常常因蚊蟲叮咬而睡不好覺,吳猛年紀雖小,但非常有孝心,為了讓父親睡好,自己竟赤裸上身,讓蚊子咬吸自己的血,希望蚊子喝飽了血就不再叮咬父親。

  《恣蚊飽血》講述了一個孝子在蚊蟲肆虐的時候,怎樣不讓親人遭受蚊蟲之害。這是《二十四孝》中的第十七則故事。

  吳猛是晉朝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從小就非常孝順父母。吳猛家裡很貧窮,床塌上沒有蚊帳。南方蚊子多,每到夏天,又大又黑的蚊子咬得一家人睡不好覺。

  八歲的吳猛心疼勞累了一天的父母,為了讓他們睡個踏實覺,他想了一個辦法。每到晚上,吳猛就赤身睡在父母身旁。小孩子家細皮嫩肉的,蚊子都集聚在他身上,且越聚越多。吳猛卻任蚊子叮咬吸血,一點也不驅趕。

  吳猛認為蚊子吸飽了自己身上的血,便不會去叮咬父母,八歲孩童的這種想法真是可笑,卻讓人笑不出來。雖然其法不可取,但只有對父母愛到極點,才會有“痴傻”的行為,這是一顆多麼純淨的童心啊!

  從一個孩童的心靈表現出人性的純真一面,即是孝,這種骨肉之情的孝,是人類最基本的情感。

中華孝道之目連救母的故事

  目連救母的故事一直在中國的佛教文化中深受民間歡迎。它所強調的佛力救度和對地獄、餓鬼、動物道的慘狀的描述,也表達了民間信仰對佛教接受的程度和風貌。這個故事中衍生出的盂蘭盆節、鬼節、亡人節、中元節等名目流傳至今。

  這個佛教故事能從西晉流傳到現在,而且是口口相傳,殊為不易,關鍵在於故事勸人向善,勸子行孝,更有“天下無不是者父母”的隱喻。據文獻記載,目連戲在宋朝時便有演唱的,而且越唱越盛。《東京夢華錄》記述:“勾肆樂人,自過七夕,便搬《目連救母》雜劇,直至十五日止。”即要七日方演完這出戏。明、清兩代不僅仍演唱此戲,還增加了些人物,節外又生枝,戲文、曲牌、唱腔都更多而且複雜了。官家還通常為“還願”而命梨園上演此戲。

  民間演唱目連戲,由來久且場面大。搭上戲臺,上場者幾十人,跌打相撲,也要鬧上幾天幾夜。這出戏似與民俗中的祭祀還願有關聯,漸漸地演成了鬼戲,天神地只、牛頭馬面、夜叉羅剎,鋸磨刀山鼎鑊不一而足。記載最著名的是魯迅先生的《無常》和《女吊》。鍾敬文先生曾調查過浙江地區的民間戲曲,認為目連戲是為了追悼和超度橫死的人而演的,也有的地方演此戲是為了防止瘟疫、驅除鬼邪。武打加鬼神,老百姓看的就是熱鬧。

  也正由於這數百年間唱神做鬼的鬧劇頻繁演出,佛教教義的一些基本思想得以在中國民間廣泛傳播。目連救母的故事感動了許多善良百姓,目連因而成為舊時中國孝子的楷模。佛教中因果報應、生死輪迴的思想,戒貪婪、戒殺生,積德行善的思想透過目連救母的故事更擴大了其影響。在中國流傳甚廣,曾經是無數圖畫及戲曲的題材。故事敘述佛陀的大弟子目連拯救亡母出地獄的事。‘目連’原名為‘大目犍連’(Maha^-mo-ggalla^na),‘目連’為其略稱。

  《盂蘭盆經》為西晉·竺法護譯。經中敘述目連始得六通後,想要度化父母以報哺育之恩,卻發現亡母生於餓鬼道中。目連盛飯奉母,但食物尚未入口便化成火炭,其母不能得食。目連哀痛,於是乞求佛陀。佛陀告訴目連,其母罪根深結,非一人之力所能拯救,應仗十方眾僧之力方能救度。於是教他在七月十五僧自恣日,為父母供養十方大德眾僧,以此大功德解脫其母餓鬼之苦。

  此經的基本思想就是以供僧的功德救度已亡故之父母。由於本經強調孝道思想,所以頗受國人重視。梁武帝於大同四年(538(戊午年))七月十五日,在同泰寺舉辦第一次盂蘭盆會。到唐代,盂蘭盆會便廣泛地在民間流行。直至今日,盂蘭盆會已成為中國民俗的一部分。

  隨著盂蘭盆會的盛行,目連救母的故事便廣泛的在民間流傳。代表這種流行的,便是變相(佛經故事圖畫)和變文的流行。唐人畫目連變相者不只一家;而在變文方面,敦煌發現的目連救母變文就有十六則。稱為《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大目犍連變文》或《大目連緣起》、《大目連變文》等。其中倫敦不列顛博物館藏編號S。2614的《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首尾完整,被收入《大正藏》第八十五冊。

  這些變文是唐人所作,是歷代目連戲曲中時代最早的,但這時的故事已有一些演變,添加了許多情節和描述。先是目連遍歷地獄尋母不獲,後憑藉佛陀的錫杖才得入阿鼻地獄見母。然後又承佛陀親臨地獄,放光動地,大破地獄,於是目連母轉成餓鬼。目連又依佛喻廣造盂蘭盆,出其母於餓鬼道而成為黑狗。目連引黑狗七日七夜誦經懺悔,才又得轉人身。於是目連乃勸其母求生西方佛國。

  在這個引申的故事裡,佛陀的威神之力被極力強調,這是與原經不同的。此外,變文中讓目連之母歷經地獄、餓鬼、動物三惡道。對三惡道中的種種苦處極盡描繪之能事。這也是變文的一大特色。

  宋真宗時(998(戊戌年)~1022(壬戌年))曾明令禁止講唱變文。但目連救母的故事並沒有隨之銷聲匿跡。現在可知的資料有元末明初的《目連救母出離地獄昇天寶卷》;明·鄭之珍有《目連救母行孝戲文》三卷(一百出),為元明最弘偉的傳奇之一;清人又擴大而成為十本的《勸善金科》。

  總的來說,目連救母的故事一再成為俗文學的題材。它所強調的佛力救度和對地獄、餓鬼、畜生道的慘狀的描述,也表達了民間信仰對佛教接受的程度和風貌。


三國曆史故事陳宮背叛操的原因

  三國,一個三足鼎立的時期,正所謂亂世出英雄,一代梟雄--曹操也應運而生。對於曹操的議論我們從未停止過,亦正亦邪的身份在他身上彰顯得淋漓盡致。這裡就舉例曹操與陳宮的民間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陳宮在曹操任東郡太守時出仕之,初平三年(192年),曾透過外交手段,為其收取因刺史劉岱跟青州黃巾軍作戰時戰死而處於 ...

中華文化典故孔融讓梨的故事

  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年紀輕輕的孔融都懂得這個道理,孔融讓梨這個故事並不是叫我們讓一個梨,而是教我們怎樣做人。我們應該學會謙讓,要多關心別人,不要光想著自己。本期民間故事為你講述。   東漢魯國,有個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聰明,也非常懂事。孔融還有五個哥哥,一個小弟弟,兄弟七人相處 ...

中華文化典故負荊請罪的故事

  俗話說,小不忍則亂大謀,戰國時候,有七個大國,它們是秦、齊、楚、燕、韓、趙、魏,歷史上稱為“戰國七雄”。秦國最強,但是又不敢侵犯趙國,為什麼呢?本期民間故事為你講訴負荊請罪的故事,你就知道為什麼了。   這七國當中,又數秦國最強大。秦國常常欺侮趙國。有一次,趙王派一個大臣的手下人藺相如到秦國去交涉。藺相如 ...

中華文化典故程門立雪的故事

  雪要下一尺,那得有多大,那得有多久?如果你為了見一個人。你會為他站一尺雪嗎?本期民間故事為你講訴程門立雪的故事,程門立雪舊指學生恭敬受教。現比喻尊敬師長。比喻求學心切和對有學問長者的尊敬。   成語出自《宋史·楊時傳》:“至是,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音zuò)侍立不去 ...

風水故事祖墳風水故事

  民間有很多關於風水的風水故事,在每個風水故事當中,我們同樣的可以看出一個道理。那麼,關於祖墳,其實民間也有流傳著一些關於它的風水故事。   接下來,就讓我們從搬家風水的角度一起來看看關於祖墳的民間故事到底都有哪些吧。相信一定可以讓我們悟出其中的道理。   很久以前,曲溪龜山旁有一風水活地(叫鳳地)。相傳揭 ...

中華美德故事

  1、孔融讓梨。孔融四歲的時候,和哥哥們一起吃梨,孔融總是拿小的吃。有大人問他為什麼這麼做。他回答說:我年齡小,食量小,按道理應該拿小的。“由於孔融這麼聰明早慧,很小就懂得這樣的道理,宗族親戚們認為他是個奇才。   2、子路負米。子路家境貧困時,自己吃的是粗陋的飯菜,而從百里之外把米背給父母。後遂用“負米、 ...

中華兵王警戒時刻是電影嗎

  1、是電影。   2、《中華兵王之警戒時刻》講述的是在一座看似普通實則“暗流湧動”的邊境小城,邊防臨時檢查站站長何中華給即將高考的女兒打了電話,因為工作太忙一直沒有很多時間陪伴女兒的何中華很愧疚,答應一定會陪女兒高考。結束通話電話,何中華開始進入工作狀態,例行邊防檢查,誰知這次過境的人是偽裝起來的毒梟,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