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少數民族都有著屬於自己民族特色的,傳統文化和飲食文化,俄羅斯族也不例外,新疆的俄羅斯人民繼承了俄羅斯的飲食習慣,又結合了漢族的一些飲食習慣,從而形成了中西合併的俄羅斯飲食文化。
那麼,對於俄羅斯的飲食文化你瞭解多少呢?下面的俄羅斯族文化為您帶來更多內容,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俄羅斯族的傳統飲食以麵食為主,主要有面包“合列布”、雞蛋煎餅“布里內”、發麵煎餅“阿拉吉”、油炸或烤制的包子“比拉什給”、餃子“別列滅尼”等。合列布是自家烤制的。和合列布的面要用俄羅斯人自制的酵母,叫“得羅日”。和麵時,先要將得羅日在清水裡泡一夜,然後加入麵粉攪成糊狀使之發酵,發酵後再和成麵糰,再發酵,揉麵,再發酵,最後才揉成麵包團放在烤盤裡,發酵半個小時左右才放進烤爐裡烤制。
和麵時要放一點鹽,面和得要軟一些。揉好的麵糰要在俄式大火爐裡烤制。俄式大火爐長約2米,高約1.3米,儼然是一個龐然大物。它是用木柴作燃料的。最早俄式大火爐就在俄羅斯族家庭中,它既是烤列巴、煮湯、燒水的爐子,又是全家取暖的工具。後來俄羅斯族家庭中使用土爐子和生鐵爐子後,這種俄式大火爐就被請到了院子裡,幾家人合用。再後來有了俄羅斯人開的列巴店,大家都去列巴店買列巴了。
合列布是俄羅斯人的主食,可以說一日三餐都離不開。吃合列布時要切成片,上面塗抹黃油或果子醬或酸奶皮子“斯滅達尼”一起吃。另外,喝“蘇波”湯時主食就是合列布。俄羅斯諺語:“合列布、鹽、水是上帝的食物。”可見和列布在俄羅斯人生活中的地位了。他們把和列布當做生命,當做最聖神的食物。和列布是定情的信物,用和列布迎接尊貴的客人是俄羅斯族最高的禮物,用和列布迎送新人是最真誠、最神聖的祝福。
俄羅斯族的日常飲食比較簡單,一日三餐,主食就是列巴。早餐叫“扎無塔拉卡”,一般是喝紅茶或牛奶,吃一兩片列巴,吃列巴時要在上面塗抹黃油或果醬等。中餐叫“阿別得”,是一天中的正餐。中餐一般有“蘇波”湯、土豆燒牛肉或紅燜肉餅等,並配以列巴。蘇波是俄語肉菜湯的音譯,是俄羅斯人日常生活中最普通最常見的一道菜,相當於漢族人的肉湯或菜湯,只是操作方法及作料不同而已。
烤制甜點是塔城俄羅斯族飲食的又一重要特色。塔城俄羅斯人喜歡吃甜點,甜點不僅是待客時的必備品,而且是日常喝茶時的佐料。塔城俄羅斯人都是在自己家中的烤箱裡烤甜點。他們烤制甜點以發麵為主,主要品種有奶油小麵包“布拉其給”、果醬派“比羅哥”、果醬卷“魯列特”、圓柱體面包“古力其”,另外還有不用發麵的餅乾“皮且尼葉”、小麵包圈“蘇式給”等。
“布拉其給”是俄語奶油小麵包的音譯。它是用麵粉、奶油、砂糖、雞蛋等和麵經發酵後烤制而成的麵點。其製作方法是:先將酵母在溫水中化開,放白糖、鹽各一勺,加入適量的麵粉攪成糊狀使其發酵,待酵母糊充分發酵成泡沫狀時,將適量的奶油化開,加入適量的砂糖,打入四五個雞蛋,用打蛋機將其攪拌成雪花狀(不流動),然後倒入酵母糊中再攪拌勻,將乾麵粉徐徐倒入,和成柔軟的麵糰,放在溫暖的地方使其發酵。
待麵糰發起,裡面呈大蜂窩狀,扒開一聞,酵母香味撲鼻,方取出麵糰,用手輕柔成一個個小圓麵糰,放入拷盤內,用毛刷蘸蛋糊刷在小麵糰上,放置30分鐘後,再將拷盤送進烤爐內烘烤。出爐的布拉其給油亮金黃,入口酥軟香甜,營養價值高,深受老人、小孩的歡迎。俄羅斯族因為喜歡吃甜食,所以經常在家裡烤制布拉其給,除自己做早點食用外,還用於待客。
“瓦列尼耶”是俄語各類果醬的音譯總稱。果醬是俄羅斯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它既是喝茶時的佐料,又是烤制各種甜點時必備的配料之一。俄羅斯族女性幾乎個個都是製作果醬的能手。夏秋季各種水果陸續上市,俄羅斯族女性就將它們買回來自制果醬。她們做的果醬品種有蘋果醬、草莓醬、杏子醬、李子醬、葡萄醬等。
醃製酸菜也是塔城俄羅斯人飲食中的一大特色。塔城俄羅斯人不僅喜歡吃生伴的黃瓜、西紅柿和洋蔥,而且喜歡把黃瓜和西紅柿用大玻璃瓶子醃起來,封好口,冬春季吃。他們醃泡的黃瓜和西紅柿是酸的,吃起來清爽、可口,是下酒的好菜。
營養與美味
由於中西哲學思想的不同,西方人於飲食重科學,重科學即講求營養,故西方飲食以營養為最高準則,進食有如為一生物的機器新增燃料,特別講求食物的營養成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各類無機元素的含量是否搭配合宜,卡路里的供給是否恰到好處,以及這些營養成分是否能為進食者充分吸收,有無其他副作用。這些問題都是烹調中的大學問,而菜餚的色、香、味如何,則是次一等的要求。即或在西方首屈一指的飲食大國——法國,其飲食文化雖然在很多方面與我們近似,但一接觸到營養問題,雙方便拉開了距離。
中國五味調和的烹調術旨在追求美味,其加工過程中的熱油炸和長時間的文火攻,都會使菜餚的營養成分被破壞。法國烹調雖亦追求美味,但同時總不忘“營養”這一大前提,一味舍營養而求美味是他們所不取的。尤其是20世紀60年代出現的現代烹調思潮,特別強調養生、減肥,從而追求清淡少油,強調採用新鮮原料,強調在烹調過程中保持原有的營養成分和原有的味道,所以蔬菜基本上都是生吃。所以說西方飲食之重營養是帶有普遍性的。
藝術中國
平心而論,談到營養問題也觸及到中國飲食的最大弱點。儘管我們講究食療、食補、食養,重視以飲食來養生強身,但我們的烹調術卻以追求美味為第一性要求,致使許多營養成分損失於加工過程中。近年來我國廚師參加世界烹調大賽,人家端上一個菜營養成分開列得一清二楚,我們則拿不出這份材料。經人提問,亦瞠目結舌不知所云,大大地吃了啞巴虧!
我們從來都是把追求美味奉為進食的首要目的。民間有句俗話:“民以食為天,食以味為先”。雖然人們在讚譽美食時,總愛說“色香味俱佳”,但那是由於我們感受色香味的感覺器官“眼、鼻、口”的上下排列順序如此。人們內心之於“色、香、味”,從來都是“味”字“掛帥”的。
由於中國人極端重視味道,以至中國的某些菜僅僅是味道的載體,例如公認的名貴菜海參、魚唇、魚翅、熊掌、駝峰,其主要成分都是與廉價的肉皮相仿的動物膠,本身並無美味,全靠用鮮湯去餵它,餵飽了它,再用它來喂人。這不就是地地道道的味道載體了嗎﹖
中國人重視味道,也反映在日常言談之中,如家庭宴客,一俟主要菜餚端上臺面,主人常自謙地說:“菜燒得不好,不一定合您的口味。”他絕不會說:“菜的營養價值不高,卡路里不夠。”
1、歷史上,中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國家之一,有5000年的悠久而厚重的歷史,創造了無數的燦爛文明,在這種文化蘊藏中,使中國的飲食更加博大精深。隨著時間的流逝以及遼闊國土的地域差異,四大菜系逐漸形成,四大菜系自成體系,各有特點,但共同點是用料複雜考究,製作方法複雜,口味、菜式多種多樣,令人驚歎。
2、西方以歐美為代表,其文化同樣源遠流長。到中世紀,歐洲文化已十分完善,在此期間,舊西方的飲食文化已經形成。其主要特點為:主食以麵粉為主,原料也較為豐富,製作方法較中國簡單,但同時也十分注重口味。
3、由於中西哲學思想的不同,西方人於飲食重科學。重科學即講求營養。故西方飲食以營養為最高準則,進食猶如為一生物的機器新增燃料,特別講求食物的營養成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各類無機元素的含量是否搭配合宜,熱量的供給是否恰到好處以及這些營養成分是否能為進食者充分吸收,有無其他副作用。這些問題都是烹調中的大學問,而菜餚的色、香、味如何,則是次一等的要求。即或在西方首屈一指的飲食大國--法國,其飲食文化雖然在很多方面與我們近似,但一接觸到營養問題,雙方便拉開了距離。
4、中國五味調和的烹調術旨在追求美味,其加工過程中的熱油炸和長時間的文火攻,都會使菜餚的營養成分被破壞。法國烹調雖亦追求美味,但同時總不忘“營養”這一大前提,一味含營養而求美味是他們所不取的。尤其是20世紀60年代出現的現代烹調思想,特別強調養生、減肥,從而追求清淡少油,強調採用新鮮原料,強調烹調過程中保持原有的營養成分和原有的味道,所以蔬菜基本上都是生吃。所以說西方飲食之重營養是帶有普遍性的。
“飲食文化是河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可以展現一二。”昨日,記者來到洛陽市澗西區青島路,這裡,一家民營博物館正在籌備中,博物館負責人王天喜告訴記者。在不大的場地中,陳列著唐元明清等不同時期的餐桌、椅子、餐盤、食盒、水壺等展品,展示老祖宗吃飯使用的“傢伙”。
A
將“伊尹 ...
在清明節的飲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節令食品。
由於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為一的關係,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在山東,即墨吃雞蛋和冷餑餑,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據說不這樣的話就會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餅卷生苦菜,據說吃了眼睛明亮。晉中一帶還保留著清明前一日禁火的習慣。
很多地方在完成 ...
侗族是分佈於貴州、湖南、廣西三省毗鄰地區的南方少數民族,其中以貴州省人口最多,古代文獻中稱“駱越”、“僚”、“侗蠻”。他們主要從事山壩農業,兼營林業和漁獵,手工業發達。出產“香禾糯”(有“糯中之王”之稱)、“稻花鯉”、油茶、杉樹,善於編織侗錦,“鼓樓”和“風雨橋”是其特有的精湛建築藝術,是侗寨的標誌性建築 ...
8月20日,日本大阪國立民族學博物館名譽教授石毛直道在一次國際食學論壇上表示,日本應該為正在消失的“媽媽的味道”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將傳統飲食文化繼承和延續下去。石毛直道指出,家庭作為教授和推廣傳統飲食知識的角色正在減弱,應該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作用,加深人們對傳統飲食文化的認知。石毛直道介紹,日本的食育作為 ...
2010-7-21 15:10:00 中國食品科技網
1 2 3 下一頁
(一)春節食俗
農曆正月初一,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家家戶戶都要進行賀年活動,飲食是其中的重要內容。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於採購年貨,舉凡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採買充足。江南風俗,年節前要預先做好新年 ...
http://www.tech-food.com 2005-8-9 10:06:00 中國食品科技網
月餅:提起中秋節的應節食品,大家一定立刻想起月餅。其實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要遲至明朝才盛行。而在此之前的中秋食品,仍以應節的瓜果為主。至於月餅的起源,再民間有一項流傳甚傳說:在元朝末年,漢人想起來反抗蒙 ...
俗言道:“寒有三九,熱有三伏。”每逢三伏,古人一方面以清涼飲料避暑,另一方面又舉行相應的風俗活動,如“飲酒避惡”等。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獨特的三伏食俗文化。
據文獻記載,把伏日作為節日約始於秦朝。大約到漢代,伏日與食俗才聯絡在一起。據《漢舊儀》載,“漢魏伏日有酒食之會”,說的就是飲酒聚會。《漢書》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