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九歌中的一九從每年陽曆12月下旬初冬至逢壬日開始算起的,數九又稱冬九九,是一種中國民間節氣。
2、由於南北方的地理氣候等因素,九九歌也不盡相同,北方代表性九九歌謠是,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3、在古代我國尤其是北方地區的勞動人民,禦寒保暖條件較缺乏,寒冬也被視為上天的威脅與懲罰,為了捱過漫長的冬季,人們發明了“數九”方法消遣,大家在一起數九打發計算著時間,後來此俗一直流傳至今。
1、九九歌中的一九從每年陽曆12月下旬初冬至逢壬日開始算起的,數九又稱冬九九,是一種中國民間節氣。
2、由於南北方的地理氣候等因素,九九歌也不盡相同,北方代表性九九歌謠是,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3、在古代我國尤其是北方地區的勞動人民,禦寒保暖條件較缺乏,寒冬也被視為上天的威脅與懲罰,為了捱過漫長的冬季,人們發明了“數九”方法消遣,大家在一起數九打發計算著時間,後來此俗一直流傳至今。
數九歌是從什麼節氣開始算起的
從冬至節氣開始。數九歌謠: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數九”的正確演算法是從冬至後第一個壬日算起,故,“九”在每個年份中具體日期是不固定的,須視冬至後第一個壬日在哪一天而定。另有錯誤認為“數九”是從冬至這天算起的,從冬至這天算起那麼每年“九”的具體時間是固定的,每個“九”都固定在冬至後第9天、第18天、第27天…。“數九”從冬至這天算起的演算法是錯誤的。
“數九”是古人世世代代在生產、生活實踐基礎上,利用自然界的一些生態反映和天氣徵兆的經驗總結,具有相當大的科學性,至今仍對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的安排起著指導作用,所以一直盛行不衰,廣泛流傳在人們的口頭上,體現在人們的行為中。隨著歷史發展,各地的人們也根據各地不同的氣候條件、景象特徵、農事物候及風俗習慣,編排出了各種數九九的諺語、歌謠和順口溜。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九九消寒歌”,俗稱“九九歌”。“數九歌”在南北各地都有,不過歌詞版本略有不同。
九九歌故事:
相傳,在很久以前,也就是從“九九八十一”開始到“二二得四"為止一共三十六句.”正因為開頭的兩個字是“九九”,人們才把乘法口訣也稱為“九九歌”。
據說,在春秋時的一代明君——齊桓公,為了廣招賢人奇士,曾經設立了一個“招賢榜”,可是“招賢榜”貼出了很久也沒有人來應招,終於有一天,來了個秀才模樣的人.齊桓公一聽有人來應徵,高興極了。連忙親自帶人道招賢館門口迎接。
沒想到,來人二話沒說,開口就朗聲背道:“九九八十一、九八七十二、……二二得四。”背完了,向著齊桓公深深的作了一個揖.說道:“大王,見笑了。”
齊桓公和他手下的人聽完,都哈哈大笑,齊桓公問道:“難道會背九九表也算什麼稀奇?這就表示你有才學嗎?”
來人卻一本正經地回答道:“大王,會背九九歌也實在算不上是有才學。但是大王如果能對我這樣一個只會背九九歌的人都能以厚禮相待的話,這樣一來,天下有才學得人還愁不會接連的來投奔您嗎?”
齊桓公聽了,說:“言之有理,那麼先生就是我招來的第一位賢士了。”從此,賢人們都分別來投奔齊桓公。齊國也越來越強大。
這個故事給我們傳遞了一個很重要的資訊,那就是,早在春秋時,就已經發明瞭九九歌,照這樣來推算,乘法口訣的前身——“九九歌”已經有2600多年的歷史了。
第一個五年計劃是1953年實施。
第一個五年計劃,簡稱“一五”計劃(1953—1957),是在黨的直接領導下,由周、陳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經全國人大一屆二次會議審議透過。至1957年,“一五”計劃超額完成了規定的任務,實現了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併為我國的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
擴充套件資料: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是:集中主要力量進行以原蘇聯設計的156個建設專案為中心的、由限額以上的694個大中型建設專案組成的工業建設,建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發展部分集體所有制的農業生產合作社。
並發展手工業生產合作社,以建立對農業和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初步基礎;基本上把資本主義工商業分別納入多種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軌道,以建立對私營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