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最早起源於唐代大中年間,當時一天竺僧侶到舟山群島弘法,在百一小島上的潮音洞見觀音菩薩顯靈說法,遂傳此島為觀度音道場,將該島起名為“普陀山”。
普陀山地形呈菱形狀,是舟山群島1390個島嶼中的一個小島,形似蒼龍臥海,面積12.52平方千米,與舟山群島的沈家門隔海相望,素有“海天佛國”、“南海聖境”之稱,南北長8.6千米,東西寬約3.5千米,岸線長30千米。中部佛頂山天燈臺最高,海拔291.2米,向四面延伸,西為茶山,北為伏龍山,東為青鼓壘山,東南為錦屏山、蓮臺山、白華山,西南為梅岑山,主峰均在100至200米間,連綿起伏。
武台山文殊菩薩道場,五臺山相傳為文殊菩薩應化道場。東漢永平11年(公元68年),天竺(今印度)高僧迦葉摩騰、竺法蘭從洛陽白馬寺來到五峰山一帶,認為這裡是文殊菩薩講經說法的道場,於是就想在這裡建築寺院,供奉文殊菩薩。
五臺山,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中華十大名山之一,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之一。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介於北緯38°55'—39°66'、東經113°29'—113°39'之間,景區規劃面積607平方千米,行政管轄面積436平方千米。
1、九華山是地藏王菩薩的道場。
2、九華山作為地藏菩薩道場而聞名於世。地藏菩薩俗姓金,原為新羅國(今朝鮮中部)王族,唐時渡海來到中國,幽棲九華山中,孤坐石室,以白土和小米為食,後置地構宇,形成一大伽藍。九華山位於安徽省青陽縣西南二十公里,是中國著名的佛教聖地之一,與山西五臺 、四川峨眉、 浙江普陀並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九華山崛起於長江之東,方圓一百多公里內,群峰羅列,九座主峰高聳入雲,如蓮華削成,最高峰十五峰海拔一千三百四十二米。
3、形成:九華山地藏菩薩道場的形成,不同於其他的三大道場直接以三大菩薩作為供奉的物件,而是透過傳說的新羅王子金地藏出家修行的應化事蹟來形成的。從學術角度而言,金地藏應該是一個有著不平凡經歷的真實歷史人物,但在佛教傳播過程中已經將其神化為地藏菩薩的顯聖示化。自金地藏以後,九華山逐漸成為地藏道場,在歷代信仰民眾的擁戴與朝廷王臣的支援下,九華道場日益興盛,與其他三大菩薩道場形成了平分局面的態勢。
九華山位於安徽青陽縣境,屬黃山西脈。山有99峰,面積百餘平方公
裡。唐以前原名九子山,因李白三遊九子山,寫下“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的詩句,又以山有九峰如蓮花,故易名九華。山中多溪流瀑布、怪石
古洞、蒼松翠竹,名勝古蹟。幽洞深潭,素有“東南第一山”之稱。相傳唐天寶中(742年),新羅國(今朝鮮) ...
山西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
文殊菩薩:即文殊師利菩薩,象徵智慧的菩薩。《文殊師利般涅盤經》中:文殊生於舍衛國多羅聚,落梵德姿羅門家,由母親的右腋而生,生而能言,十種祥瑞同時出現。他遍訪仙人求出家法,九十五種外道辯論師都辯不過他,終於在釋迦牟尼佛處學道成為菩薩。
在大乘佛教中,他是眾菩薩之首,被認 ...
雞足山是迦葉菩薩的道場。雞足山雄踞於雲貴高原滇西北賓川縣境內西北隅,西與大理、洱源毗鄰,北與鶴慶相連,因其山勢頂聳西北,尾迤東南,前列三支,後伸一嶺,形似雞足而得名。東南亞著名佛教聖地,中國漢傳藏傳佛教交匯地和世界佛教禪宗發源地,素有"雞足奇秀甲天下"、"靈山佛都、旅遊勝地" ...
1、武夷山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
2、觀世音菩薩,觀世音是鳩摩羅什的舊譯,玄奘新譯為觀自在,中國每略稱為觀音。
3、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徵,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悲精神,被視為大乘佛教的根本。
4、佛經上說,觀世音是過去的正法明如 ...
普陀山,與山西五臺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並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是觀世音菩薩教化眾生的道場。普陀山是舟山群島1390個島嶼中的一個小島,形似蒼龍臥海,面積近13平方公里,與舟山群島的沈家門隔海相望,素有“海天佛國”、“南海聖境”之稱,是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7年5月8日,舟山市普陀山風景名勝區 ...
五臺山簡介:
位於中國山西省東北部,距省會太原市230公里。與四川峨嵋山、安徽九華山、浙江普陀山共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是中國佛教及旅遊勝地,列中國十大避暑名山之首。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普陀山是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是觀世音菩薩教化眾生的道場,是全國最為著名的佛教聖地。觀音像巍峨慈祥,充分體現了觀世音菩薩以慧眼觀眾生,以宏願深如海之法身。
普陀山的名稱,出自佛教《華嚴經》等六十八卷,由於中國曆代帝王多建都在北方,慣稱此山為“南海普陀”。
如今普陀山位於浙江舟山群島,觀音菩薩道場,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