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夕晚上,望著碧藍的天空,就好像看見隔著“天河”的牛郎織女在鵲橋上相會。家家戶戶都在一邊觀賞秋月,一邊乞巧(對月穿針),穿過的紅線都有幾萬條了。
2、原文:乞巧
唐代:林傑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1、七夕晚上,望著碧藍的天空,就好像看見隔著“天河”的牛郎織女在鵲橋上相會。家家戶戶都在一邊觀賞秋月,一邊乞巧(對月穿針),穿過的紅線都有幾萬條了。
2、原文:乞巧
唐代:林傑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意思:農曆七月七日夜,穿著新衣的少女們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
據說,七姐是天上的織布能手,舊時代婦女向七姐“乞巧”,乞求她傳授心靈手巧的手藝;其實,所謂“乞巧”不過是“鬥巧”。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地傳統民間的乞巧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近代的穿針引線、蒸巧饃饃、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麵塑、剪紙、彩繡等形式做成的裝飾品等亦是乞巧風俗的延伸。
乞巧指的是向神靈討要智慧的意思,這裡的乞有祈求的意思,巧則指的是心靈手巧,巧思妙想。乞巧是中國一個由來已久,流傳較廣的古老民俗,在我國一些地方,每年農曆七月七日夜晚的時候,少女們就會穿著新衣服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因此也被稱為“乞巧”。
乞巧是什麼意思
七夕乞巧的習俗,最早起源於漢代,在《西京雜記》中有記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在唐宋以及後來的一些詩詞名著中,也經常能看到乞巧的身影。
宋元是乞巧的鼎盛期,在當時的京城中甚至還設有專門售賣乞巧物品的市場,被稱為“乞巧市”,每到七夕的時候,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聲鼎沸,熱鬧非常,是古人非常喜歡的一個節日。
乞巧的風俗有哪些
乞巧節在我國流傳了百年的時間,現如今早我國各地都有不同的習俗,例如浙江一帶吃巧果,福建一帶玩乞巧遊戲,還有的地區會組織“七姐會”,山東、甘肅一帶還有鬥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