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乾隆年制官窯百蝶瓶是一種乾隆年間製成的官窯瓷器,上繪彩蝶,極其精美。2013年香港寶藝國際秋季拍賣會上,一件乾隆年間品相完整的白蝶賞瓶,以4688萬元的價位成交,成為乾隆官窯瓷器拍賣史上的佳話。
乾隆瓷器:造型規整,比例適宜,外觀曲線雖不及雍正時的優美,但仍比嘉、道時期的雋秀,小件器物尤為精緻。前期器型和雍正時一樣恰到好處,後期則顯呆滯。
清代乾隆年制官窯百蝶瓶是一種乾隆年間製成的官窯瓷器,上繪彩蝶,極其精美。2013年香港寶藝國際秋季拍賣會上,一件乾隆年間品相完整的白蝶賞瓶,以4688萬元的價位成交,成為乾隆官窯瓷器拍賣史上的佳話。
乾隆瓷器:造型規整,比例適宜,外觀曲線雖不及雍正時的優美,但仍比嘉、道時期的雋秀,小件器物尤為精緻。前期器型和雍正時一樣恰到好處,後期則顯呆滯。
想要準確鑑別清代乾隆時期官窯青花瓷,就要從胎釉、顏料、造型、紋飾、款識等角度入手進行判斷,分析乾隆時期青花瓷的這些特點,才能正確鑑定及斷代。
清代乾隆朝(1736年—1795年)是清代封建社會發展的鼎盛時期,瓷器生產在這個時期也是取得了空前繁榮。尤其是景德鎮御窯廠,規模空前龐大,每年燒造各種瓷器數十萬件。清代許之衡《飲流齋說瓷》中形容當時瓷器“至乾隆,精巧之至,幾於鬼斧神工”。由此可見乾隆時期,燒出的瓷器無論是工藝技巧還是裝飾藝術都已達到了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地步,而青花瓷的燒造也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
獅山鎮官窯,位於佛山市南海區北部,與三水、花都接壤。官窯,源於唐朝末年五代十國,南漢王在官窯設辦陶窯而得名,古時素稱為南粵輾轉中原的中樞,享有“百粵通衢”的美譽。是有著1100多年曆史的文明古驛。官窯的地理位置和多元文化的交匯,並歷經悠悠歷史長河的盪滌,沉澱並形成了官窯獨特的民間民俗文化,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延綿400多年的“官窯生菜會”。
“官窯生菜會”源於明代(據民間傳說明代中期)、興於清代(據清宣統《南海縣誌》卷六和清宣統庚戍續修版《南海縣誌》卷四記載)、盛於民國,並延續至今。官窯生菜會與鳳山古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位於官窯驛市街尾的“鳳山古廟”(又名白衣觀音廟,當地簡稱白衣廟),前身為“白蓮觀”,乃佛門子弟隱身之所,建於唐代,至宋末元初,元兵南下,火燒了“白蓮觀”,道士離散,然後才興建了鳳山古廟。
鳳山廟會在每年的正月廿三到廿七日舉行。正月廿六日為觀音開庫的神誕日,信眾趕往鳳山古廟借庫、還庫。善男信女進香後,到廟後“摸仔巖”摸取螺蜆求生兒育女,併到廟後空地的生菜檔攤吃生菜包,取其“包生”之意。當時吃生菜包還有講究,必須席地而坐,生菜包的風味獨特,吃法是:洗淨生菜,剝成一片片菜葉,炒幾樣風味小菜。每菜都有個吉利寓意,如酸菜炒蜆肉,寓意為子孫顯達;茨菇煮豬肉,寓意生個胖男孩;粉絲蝦米,寓意長命富貴;把白飯炒香,放炒飯及各樣小菜於菜葉內,蘸上海鮮醬,包成小包即可食用。生菜包脆嫩爽口,色香味俱全,大人小孩皆大歡喜,吃得津津有味。據說,生菜會之日吃生菜包,則一年順景,生龍活虎,人財兩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