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乾隆年間景德鎮官窯瓷器款識:
1、乾隆官窯器的款式變化較多。楷書與篆書也同時並用,以篆書款為主,有的作六字三行橫排,佈局與雍正官窯相同;有的作六字雙行豎寫,字型介於楷書與隸書之間。
2、乾隆官窯款總的特徵是:大字上方一點居中且很小,四豎基本平行,最後一筆稍有弧度;“清”字左邊三點水寫成“米”字形;右下邊的“月”字多為長四框,中間加一小豎;“乾”字下部為硬直的“S”形,“S”上部開口多向右;“隆”字的右下部左稱;“年”字的頂上方通常有一小缺口;“衣”字常見有三種寫法. 乾隆早期篆書款,多作四字兩行或六字三行排列,運筆轉折處滑,“制”字左上部分寫法如第9款圖。還有一種“乾”字左邊上部的“十”字寫成“山”字形,中間的“日”字寫成“由”字,這種少見的乾隆官窯款寫法屬於乾隆初期唐英任督窯官時使用的字型。中晚期流行的格式,大都作六字三行排列,多數不加圈框,篆書款的字型工整。
乾隆年制的款識屬於官窯款識,乾隆朝的官窯年款,有楷、篆兩種書體,但以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為主,多數不加圈框,乾隆年制較少,以青花款為多,還有金彩、紅彩、藍料彩與刻款等,堂名款之多,較康熙朝有過之而無不及,人名款中,以唐英、瑤華道人等有名,唐英為督窯官,瑤華道人為乾隆的王子。
是清朝瓷器。
慎德堂制的瓷物造型,多為日用器皿,有少量的陳設器。主要有碗、蓋碗、盤、瓶、羹匙、渣鬥、鳥食罐、罐、花盆、盆、花插、器物座等。
碗作為日常用品用途廣泛,歷朝歷代都大量燒造,署有“慎德堂”款的瓷器中,碗的數量最多。其造型基本相同,只是大小尺寸、釉色和裝飾圖案不同,大多為敞口、弧壁、圈足,極個別的為撇口、深腹。
蓋碗為飲茶器具,最早見於宋代青白瓷之中。到了清朝,宮廷飲茶之風日漸興盛,宮廷內專門設有茶庫,說明宮廷對於茶葉的需求量是很大的。
慎德堂款瓷盤,以大盤為主,有些大盤的口徑達29釐米,如粉彩外折枝花卉裡五蝠捧壽盤(圖5)、粉彩描金藍蝠壽盤、粉彩描金紅蝠團壽盤等,這類盤器壁較厚,顯得笨重。
底款特點如下:
1、胎:北宋官窯胎色紫褐、釉色淺,南宋官窯胎色呈灰黑色、深灰色、紫褐色,均色深,故稱“黑胎”,胎質一般較薄,胎質細密;
2、釉:北宋官窯胎色有月白、粉青、大綠、油灰等色,在當時以月白為上,粉青次之,後世則以粉青為上,月白次之,油灰最下,釉水下流故口上釉稀薄,而且微露紫色,稱其器為紫 ...
乾隆時期的瓷器的底款特徵如下:
1、青花字早期有暈散現象,中期為純正藍色,晚期則藍中含灰;
2、 “大清乾隆年制”款雙行多無邊圈,三行則多雙圈、三行雙圈,也有四字雙行雙圈或雙框;
3、民窯款也多書“大清乾隆年制”和“乾隆年制”,篆書多於楷書。“乾隆年制”款多雙圈。楷書款有六字雙行;
4、乾 ...
鑑別大清乾隆年制底款可以看字型,乾隆年間官窯款主要採用的是篆書書款,款字以青花書寫為主。此外透過看款式也可以鑑別大清乾隆年制底款,乾隆年制底款的款式變化較多,有的為六字三行橫排,也有的為六字雙行豎寫。
1、看字型鑑別大清乾隆年制底款可以看字型,乾隆年間瓷器產量較大,官窯款主要採用的是“大清乾隆年制”篆 ...
清朝早期瓷器打雙圈軟底的原因:清早期康熙皇帝不常打年款而打雙圈軟底是由於瓷器在燒製過程中容易出現很多瑕疵,這些有瑕疵的官窯瓷器在出窯時會被砸掉,康熙認為寫上年款後再砸掉不吉利。根據清代《陶冶圖說》記載,製作瓷器最後一步是:祀神酬願。反映當時封建迷信思想普遍存在的。 ...
科學方法是碳元素鑑定;收藏鑑定方法是請鑑定專家鑑定;自己根據各年代黑釉瓷器的特徵推斷。黑釉瓷器年代特徵:
東漢中、晚期,當時的釉色為深褐綠色乃至黑色,釉層也薄厚不均,常有蠟淚痕,並在器表的底凹處聚集著很厚的釉層;東晉時期浙江德清窯,所燒黑釉釉面滋潤、光亮,色黑如漆,可與漆器媲美;明、清時期御器廠所燒黑 ...
明朝成華年間的瓷器。
拓展如下:
是漢族瓷器燒製的稀世珍品。其重要成就為鬥彩的燒製成功。成化鬥彩瓷胎薄體輕,釉脂瑩潤,色彩鮮豔,畫面清澹雅逸,代表作如雞缸杯、成化鬥彩三秋紋碗、高士杯、葡萄杯、嬰戲杯、天字罐等,均為絕代精品。青花瓷在成化時風格為之一變,其呈色由濃豔變淡雅,成化青花被推為明代八大時期 ...
明清瓷器底足鑑定是根據瓷器底足的特徵不同來完成的。
明代瓷器底足:大件器足,多為砂底,如永樂、宣德大盤均為白砂底。明代早期和晚期的圓器足底,常有塌底、沾砂、放射狀刮削跳刀痕,到末期更為明顯。器足形狀有直圈足、內斂圈足、臥足、臺階式圈足、外傾內斜削式圈足、直切圈足、壁形足、平削圈足、淺圈足、刮削平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