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諾”指的是本人的承諾的意思。
承諾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chéngnuò,意思是應允同意;受領要約之相對人,以與要約人訂立契約為目的所為之意思表示。
漢字又稱中文,是漢語的記錄符號。與英文、印地文、俄文等表音的字母文字不同,漢字是典型的意音文字。與拼音文字單詞的單音或多音表義不同,漢字一般單字單音表義。
“予諾”指的是本人的承諾的意思。
承諾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chéngnuò,意思是應允同意;受領要約之相對人,以與要約人訂立契約為目的所為之意思表示。
漢字又稱中文,是漢語的記錄符號。與英文、印地文、俄文等表音的字母文字不同,漢字是典型的意音文字。與拼音文字單詞的單音或多音表義不同,漢字一般單字單音表義。
譯文:
齊王如果改變了態度,一定會召我回去。
出自《孟子·公孫丑下》的第十二章,作於戰國時期。
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時期鄒國人,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儒家學說的繼承和發揚者,有“亞聖”之稱。受業於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是孔子之後戰國中期儒家學派最有權威的代表人物。他和孔子的學術成就幾乎同高,人們將他們合稱為“孔孟”。他曾遊梁,說惠王,不能用;乃見齊宣王,為客卿。宣王對他很客氣,可是也始終不用。於是孟子歸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後,門人萬章、公孫丑等記其言行,為《孟子》七篇,南宋時朱熹開始將《孟子》、《大學》、《中庸》、《論語》合稱為“四書”。
怒不過奪,喜不過予意思為不能因為自己生氣就對別人過分的處罰,高興了就給別人特別的獎勵。
摘自《荀子·修身》。
擴充套件資料:修身,是指修養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水平。道家、儒家、墨家都講修身,但內容不盡相同。儒家自孔子開始,就十分重視修身,並把它作為教育八目之一。儒家的“修身”標準,主要是忠恕之道和三綱五常,實質上是脫離社會實踐的唯心主義修身方法。他們認為修身的過程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是本,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末。由此透過“反省內求”的方法,使個人的行為同封建道德相吻合,為其封建統治和政權的鞏固培養人才。道家的修身要求做到順應自然,墨子則要求做到“志功合”興利除害、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