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童謠
收割播種鷺助興
芒種農事歌
芒種雨少氣溫高,玉米間苗和定苗,
糜谷蕎麥搶墒種,稻田中耕勤除草。
芒種詩詞曲
伊犁記事詩——洪亮吉
芒種才過雪不霽,伊犁河外草初肥。
生駒步步行難穩,恐有蛇從鼻觀飛。
芒種童謠
收割播種鷺助興
芒種農事歌
芒種雨少氣溫高,玉米間苗和定苗,
糜谷蕎麥搶墒種,稻田中耕勤除草。
芒種詩詞曲
伊犁記事詩——洪亮吉
芒種才過雪不霽,伊犁河外草初肥。
生駒步步行難穩,恐有蛇從鼻觀飛。
二十四節氣大雪簡介 節氣大雪的來歷及故事
二十四節氣大雪簡介
“大雪”是24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和小雪、雨水、穀雨等節氣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的節氣。通常在每年12月7日或8日為大雪,太陽黃經達255度。
“大雪”並非是說雪很大,而是指大雪時節後,降雪的肯能行更大,降雪範圍更廣。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
大雪節氣的習俗也有很多,比如賞雪,觀賞封河,醃肉等。“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到了大雪節氣,河裡的冰都凍住了,人們可以盡情地滑冰嬉戲。“小雪醃菜,大雪醃肉”。大雪節氣一到,家家戶戶忙著醃肉。
自古有就“瑞雪兆豐年”的說法。說的是冬天天氣寒冷,不利於一些農作物生長,如果農作物被厚厚的積雪覆蓋,這樣不會受到外部嚴寒天氣的影響,利於生產,另外,積雪融化後,還能增加水分,雪水中氮化物的含量比普通雨水高出5倍,更加利於作物生長,所以有“今年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的農諺。
節氣大雪的來歷
大雪,顧名思義,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這個時段,雪往往下得大、範圍也廣,故名大雪。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十一月節,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這裡十一月是指農曆),這是古人對大雪的解釋。大雪節氣常在十二月七日前後到來,此時中國黃河流域一帶漸有積雪,北方則呈現萬里雪飄的迷人景觀。
這時中國大部分地區的最低溫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往往在強冷空氣前沿冷暖空氣交鋒的地區,會降大雪,甚至暴雪。可見,大雪節氣是表示這一時期,降大雪的起始時間和雪量程度,它和小雪、雨水、穀雨等節氣一樣,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節氣。
大雪的故事一:寒號鳥
傳說有一種小鳥,叫寒號鳥。這種鳥與眾不同,它長著四隻腳,兩隻光禿禿的肉翅膀,不像一般的鳥那樣會飛行。夏天的時候,寒號鳥全身長滿了絢麗的羽毛,樣子十分美麗。寒號鳥驕傲得不得了,覺得自己是天底下最漂亮的鳥了,連鳳凰也不能同自己相比。於是它整天搖晃著羽毛,到處走來走去,還洋洋得意地唱著:“鳳凰不如我!鳳凰不如我!”
夏天過去了,秋天到來,鳥們都各自忙開了,它們有的開始結伴飛到南邊,準備在那裡度過溫暖的冬天;有的留下來,就整天辛勤忙碌,積聚食物啦,修理窩巢啦,做好過冬的準備工作。只有寒號鳥,既沒有飛到南方去的本領,又不願辛勤勞動,仍然是整日東遊西蕩的,還在一個勁地到處炫耀自己身上漂亮的羽毛。
冬天終於來了,天氣寒冷極了,鳥們都歸到自己溫暖的窩巢裡。這時的寒號鳥,身上漂亮的羽毛都脫落光了。夜間,它躲在石縫裡,凍得渾身直哆嗦,它不停地叫著:“好冷啊,好冷啊,等到天亮了就造個窩啊!”等到天亮後,太陽出來了,溫暖的陽光一照,寒號鳥又忘記了夜晚的寒冷,於是它又不停地唱著:“得過且過!太陽下面暖和!"
寒號鳥就這樣一天天地混著,過一天是一天,一直沒能給自己造個窩。到了大雪時節,北風呼嘯,陽光也失去了往日的溫暖。寒號鳥沒能混過寒冷的大雪節氣,終於凍死在岩石縫裡了。
大雪的故事二:程門立雪
楊時,字中立,是劍南將樂人。小的時候就異常聰穎,善寫文章。年紀稍大一點後,專心研究經史書籍。宋熙寧九年進士及第,當時,河南人程顥和弟弟程頤在熙寧、元豐年間講授孔子和孟子的學術精要(即理學),河南洛陽這些地方的學者都去拜他們為師,楊時被調去做官他都沒有去,在潁昌以拜師禮節拜程顥為師,師生相處得很好。楊時回家的時候,程顥目送他說:“吾的學說將向南方傳播了。”又過了四年程顥去世了,楊時聽說以後,在臥室設了程顥的靈位哭祭,又用書信訃告同學的人。程顥死以後,又到洛陽拜見程頤,這時楊時大概四十歲了。一天拜見程頤,程頤正閉著眼睛坐著,楊時與同學遊酢(音zuò)就侍立在門外沒有離開,程頤已經睡醒的時候,那時門外的雪已經一尺多深了。德行和威望一日比一日高,四方之人事不遠千里與之相交遊,其號為龜山先生。
什麼是夏至節氣 二十四節氣夏至簡介
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對於北迴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來說,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
在中國人的觀察裡,夏至的物候有,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麋與鹿雖屬同科,但古人認為,二者一屬陰一屬陽。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而麋因屬陰,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脫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後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見,在炎熱的仲夏,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了。
這三類物候在傳統中國同樣有極不尋常的意義。鹿跟先民相伴,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甚至社會政治活動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鹿是愛情的象徵,鹿皮是古人婚禮當中的重要贄禮,是年輕人結婚時少不了的東西。
為什麼夏至是最長的一天
夏至這天,太陽執行至黃經90度(夏至點,目前處在雙子座),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對於北迴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來說,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
夏至諺語
夏至不熱,冬至不冷(陝、贛)
夏至未到莫道熱,冬至未到莫道寒(贛、川、鄂、冀)
夏至悶熱汛來早(冀)
有關夏至的氣象諺語還有不少,如下:。
吃了夏至飯(面),一天短一線(贛、冀、晉)
夏至端午近,麥子滿倉囤;夏至端午遠,年景必有閃(魯)
夏至加端陽,田裡不打糧(陝)
五月夏至頭,擔水救禾苗;五月夏至中,多雨又多風;五月夏至末,大水溢塘坡(贛)
夏至無雨三伏熱(川)
夏至無雨乾斷河(貴)
夏至無雨六月旱(湘)
夏至不雨天要旱(皖)
夏至無雲三伏燒(陝)
夏至九九歌
夏至入頭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脫冠首羅紗;
三九二十七,出門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渾身汗溼透;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涼進廟祠;
七九六十三,床頭摸被單;
八九七十二,半夜尋被子;
九九八十一,開櫃拿棉衣。
這是刻在湖北省老河市一座禹王廟正廳的榆木大梁上的一首《夏至九九歌》。它形象生動地描述了入伏後從炎炎酷暑到逐漸秋涼的天氣變化。當然啦,我國地域廣闊,民間各地流傳的“九九歌”也不一定適用,但是入伏後,天氣炎熱,這是普遍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