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豬頭是祭奠祖先、供奉上天的供品,平常的時間豬頭是不能隨便吃的,一般農戶人家辛辛苦苦忙了一年,到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時殺豬宰羊。
2、從這一天起就開始改善伙食,每天飯菜都要見點肉,除夕夜全家吃團圓飯,初一吃餃子,破五吃餃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等到正月一過,年也過了,節也過了,臘月殺的豬肉基本上都吃光了,最後只剩下一個豬頭,這豬頭只能留在二月二才能吃。龍王是管降雨的,他上到天宮,農民要把最好的祭品供上給龍王吃。所以農民要把最好的祭品供上給龍王吃。
3、農家殺年豬,多在正月裡基本食盡,“惟餘頭蹄,於是日煮食之”,人們以豬頭祭龍頭,食豬頭為龍抬頭。人們形容龍也是從很多動物身上找到特徵,在龍形象裡,可以找到蛇、魚、鳳、麟、鹿、馬、牛多種動物的影子。人們用豬頭代替龍頭,也是這個原因。
4、“龍抬頭”這天南北各地的風俗食物不盡相同,“北喜面南喜米”的習慣依舊不變。北方以卷春餅、吃餃子等麵食為主,而在南方,米飯、鹹粥等稻穀類食物成了桌上的主角。 這天要吃有“龍”字的食品來沾“龍氣”:吃豬頭叫吃“龍頭”,吃餃子叫吃“龍耳”,吃餛飩叫吃“龍眼”,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麵條叫吃“龍鬚”,吃炸糕叫吃“龍膽”,吃黏糕叫吃“龍腰”,吃菜糰子叫吃“龍蛋”,吃米飯叫吃“龍子”。
二月二龍抬頭俗稱青龍節、春耕節、春龍節,是漢族民間的傳統節日,在二月二龍抬頭這一天,人們會剪頭髮,吃炒豆子等,二月二人們會剪頭髮,祭祀龍神、舞龍等,以寄託美好的心願。那二月二吃炒豆子的寓意是什麼?二月二龍抬頭的風俗有哪些?下面,和小編一起看看關於二月二龍抬頭的相關習俗吧。
二月二龍抬頭的由來是什麼?
二月二起源於三皇之首伏羲氏時期。伏羲氏“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二這天,“皇娘送飯,御駕親耕”,自理一畝三分地。後來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紛紛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僅沿襲了這一傳統做法,而且還當作一項重要的國策來實行。於二月初二,舉行重大儀式,讓文武百官都親耕一畝三分地。所以這一天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
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之說,這是因為二月二前後,蛇、蚯蚓等結束冬眠、開始活動。民間認為,龍是天子的象徵,是祥瑞之物,更是風雨的主宰,而“二月二”則是龍欲昇天開始活動的日子,故曰“二月二,龍抬頭”。“龍抬頭”,萬物生髮、昂首挺胸,揚眉吐氣的意思,故自古以來,人們也把二月二這天,作為了一個辭舊迎新、轉來好運的日子。
二月二吃炒豆子的寓意是什麼?
二月二吃炒豆子的寓意是農民對新一年好收成的期望。在二月二寅時前,人們就會把豆子炒好,讓家裡的一家老小在一大早就能吃到炒豆子。聽家裡的老人說,二月二吃炒豆子相當於吃蟲子,吃了豆子,地裡的害蟲就會少,因此二月二吃炒豆子是農民對新一年好收成的期望。
二月二吃炒豆的傳說
傳說,古時候,有一個皇帝因為耽誤了祭天的時辰,所以使得天上的玉帝很生氣,於是他給龍王下令,三年內不得給人間降雨。
從那之後,人間連續的乾旱,田裡的莊稼也都快枯死了,河裡的水也幾乎乾涸的可以見底了。
田裡面沒有了收成,村裡面鬧起了饑荒。大家都沒有糧食吃了,病的病,倒的倒所有的人都束手無策。
這時,龍王的小兒子青龍看不下去了,他不忍心看著人間的老百姓受災捱餓。於是他趁著玉帝赴宴的時候偷偷地給人間降了一場雨。
第二天,玉帝知道了此事後大發雷霆。
於是他下令把青龍壓在一座大山下,山下還立了塊石碑,上面寫著:“青龍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凌霄殿,除非金豆開花時。”
百姓們看了石碑,再看到青龍受罪,大家的心裡都十分著急。但是大家絞盡腦汁也想不出讓金豆開花的方法。
就這樣,到了第二年農曆二月初二的這一天,人們從家裡拿出黃豆和玉米進行翻曬。有個老人忽然發現,這些金燦燦的黃豆和玉米倒是挺像金豆的。
於是老人立刻跑回家中讓他的妻子到鍋裡去炒一炒,看看這些東西會有什麼變化。炒了一會兒,黃豆和玉米里的水分也超不多都被炒幹了,於是都爆了開來。只聽到“噼噼啪啪”的聲音從鍋裡傳出。
老人一看,“呀!金豆開花啦!金豆開花啦!”
這個訊息立馬在村子裡傳了開來,老人把這個方法告訴了全村的百姓。
一傳十十傳百,大家紛紛地支起鍋灶,炒起了黃豆和玉米。
炒好後,家家戶戶都在自己家的院子裡擺上了桌子,點上了香爐。大家把炒熟的黃豆和玉米供了起來。
龍王得知了此事,於是把玉帝請到南天門觀看。
玉帝見人間家家戶戶的院子裡都供著開花的“金豆”,只好下令赦免青龍,將他召回凌霄殿。讓他做輔佐龍王給人間行雲布雨。
隨即,天空一聲霹靂,把大山劈成了兩半,只聽見“啪”的一聲巨響,青龍衝破山石,抬起頭長嘯一聲,騰空而起!
然後,青龍衝上了雲霄,翻騰了幾下舒展身子。
突然天上烏雲密佈,雷聲滾滾。青龍在老百姓們的頭上盤旋了幾圈,感謝人們的搭救之恩。百姓們抬頭望著青龍,嘴角上都露出了微笑。
不一會兒,豆大的雨點“噼裡啪啦”地從天空傾瀉下來,百姓們都樂開了花。他們任憑雨點打在自己的臉上,感受著雨水的滋潤。
瞬間大地又復甦了起來,幾天後稻田裡,山間上又回到了以前生機勃勃的樣子。老百姓的收成好了,生活自然也都過的好了。
從此以後,“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就流傳了下來。每到一年中的二月初二,大家都炒黃豆,爆玉米花吃。這寄託了人們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美好願望。
傳說畢竟是傳說,因為玉米是明朝中後期才由南美洲傳入我國的,但傳說往往寄寓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除了黃豆、爆米花等豆類,北方有些地方在這一天還可以品嚐到一種美食,就是棋子豆。
二月二龍抬頭的風俗有哪些?
1.剃龍頭
農曆二月二是蟄龍昇天的日子,民間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鴻運當頭、福星高照。兒童理髮,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髮,則寓意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兆頭、好運氣。故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每逢這天,家家理髮店都顧客盈門,生意興隆。
2.祭社神
二月二既是龍抬頭節也是土地公的誕辰,“土地誕”也稱“社日節”。社日分為春社日和秋社日,古時春社是立春後第五個戊日,秋社是立秋後第五個戊日(戊,五行屬土)。古人認為土生萬物,土地神是廣為敬奉的神靈之一。人們認為土地公管理著五穀的生長和地方的平安,很多地方的百姓都要在“二月二”這天奉祀土地神。
3.吃龍食
二月二這天在飲食上也有一定的講究,因為人們相信“龍威大發”,所以這一天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春餅名曰“吃龍鱗”,吃麵條名曰“吃龍鬚”,吃餛飩為“吃龍眼”,吃餃子則叫“吃龍耳”,麵條、餛飩一塊煮叫做“龍拿珠”,吃蔥餅叫做“撕龍皮”。“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炒糖豆,有“金豆開花,五穀豐登”之寓意。
4.放龍燈
黃河三角洲及一些沿河地區還有“放龍燈”的習俗。不少人家用蘆葦或秫秸紮成小船,插上蠟燭或放上用蘿蔔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時分,放到河裡或灣裡點燃,為龍照路。藉此娛樂同時又傳遞一種美好的祝願。
5.圍糧倉
農曆二月初二清晨,北方很多地區的村民早早起床,家庭主婦從自家鍋灶底下掏一筐燒柴禾餘下的草木灰,拿一把小鐵鏟子鏟些草木灰,人走手搖,在地上畫出一個個圓來。圍倉的圓圈,大套小,少則三圈,多則五圈,圍單不圍雙。圍好倉後,把家中的糧食虔誠地放在倉的中間,還有意撒在倉的外圍,象徵當年的大豐收。
從科學角度看,農曆二月初二還是“驚蟄”前後,大地開始解凍,天氣逐漸轉暖,農民告別農閒,開始下地勞作了。所以,古時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因此,盛行於我國民間的春龍節,在古時又稱“春耕節”。據說,這一天如果還沒有醒的話,那轟轟隆隆的雷聲就要來呼喚它了。
總的來說,二月二吃炒豆子的寓意是農民對新一年好收成的期望,在這天,人們還會放龍燈,圍糧倉等。
導語:二月二這天,各地會舉行一些風俗活動,吃特色傳統美食。其中,關於二月二龍抬頭的美食,各地不盡相同。有吃餃子的,有吃龍鬚麵的等等。其中,有些地方會吃炒豆子。那麼,二月二為什麼吃豆子呢?到底二月二吃炒豆子寓意是啥?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
二月二吃炒豆子寓意
“二月二吃豆豆”的習俗據民間傳說是從唐朝開始的。這一天是春耕的開始,皇帝會到田地裡扶犁,皇后會去田地為其送飯,是為百姓做表率。而民間炒苞谷豆有占卜的寓意在其中,苞谷豆開花的大小預示著新一年的收成。
相傳,武則天當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內不許向人間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龍不忍百姓受災捱餓,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後,將司掌天河的玉龍打下天宮,壓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還立了一塊碑,上寫道: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 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尋找開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正在翻曬金黃的玉米種子,猛然想起,這玉米就象金豆,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於是家家戶戶爆玉米花,並在院裡設案焚香,供上“開花的金豆”,專讓龍王和玉帝看見。
龍王知道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聲向玉帝喊到:“金豆開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裡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詔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雲佈雨。
從此以後,民間形成了習慣,每到二月二這一天,人們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還念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有的地方在院子裡用灶灰撒成一個個大圓圈,將五穀雜糧放於中間,稱作“打囤”或“填倉”。其意是預祝當年五穀豐登,倉囤盈滿。節日時,各地也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麵條叫吃“龍鬚”;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
其他關於龍的食俗:
二月二傳統食物
1、餃子(食龍耳)
餃子是中國北方最好的美食之一,不接受反駁!無論北方人走到哪兒,最難忘的就是餃子,而且最難忘的是母親包的。思鄉有時吃頓餃子會化解很多愁。北方的農村重大節日都要吃餃子的,二月二也不除外的。“好吃不如餃子”這話不是隨便說說的。這餃子有很多形狀,元寶形的、耳朵形的,龍抬頭這天吃餃子稱之為“食龍耳”。,在“龍抬頭”這天,講究吃“肉菜餃子”,即餡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諧音“有財”,寄語新年財源滾滾之意。
2、炸油糕(食龍膽)
北京、天津等地:有二月二吃油炸糕的習俗,稱之“食龍膽”。油炸糕色澤金黃,被稱作龍膽是很形象的。做法是把黍子碾成黃米,再把黃米磨成面,即成黃米麵,由黃米麵做成的黃米糕具有“黃、軟、筋、香”四大特點,吃的方法有兩種,一是“素糕”,二是“油炸糕”。這個小米可不是那種普通的我們見到小米,是那種糯小米,一般用來做年糕和麵食中包上做蒸包。
3、春餅(咬龍鱗)
立春之日講究吃春餅,而過二月二同樣講究吃春餅,立春吃春餅叫做“咬春”,而二月二吃春餅則叫做咬“龍鱗”,是因春餅圓且薄的形狀好似鱗片而得名。二月二吃春餅的習俗源於清代,餅內捲入醬肘子、豬頭肉、樟茶鴨等肉食以及韭菜、蘿蔔、豆芽等蔬菜。
4、麻花(啃龍骨)
這個是河北地區的風俗,相傳很久以前,河北大營一帶毒蠍橫行,人們為了詛咒這個毒蠍,就在每年陰曆二月二,把和好的面拉成長條,扭作毒蠍尾狀,油炸後吃掉,稱之為"咬蠍尾",久而久之,這種"蠍尾"就演變成今天的麻花。晉南這天則一定要吃麻花、饊子,謂之“啃龍骨”。
導讀:在二月二眾多美食中,深受大家歡迎的食物除了餃子,就是豬頭肉了,涼拌的,滷味的都香極了,而且在二月二吃豬頭肉有著美好的寓意,所以大家節日當天可以去買來吃。那麼,二月二為什麼要吃豬頭肉?二月二吃豬頭肉的來歷是什麼呢?和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二月二為什麼要吃豬頭肉
二月二龍抬頭要吃豬頭肉,是由古時候 ...
1、古代豬頭是祭奠祖先、供奉上天的供品,平常的時間豬頭是不能隨便吃的,一般農戶人家辛辛苦苦忙了一年,到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時殺豬宰羊。
2、從這一天起就開始改善伙食,每天飯菜都要見點肉,除夕夜全家吃團圓飯,初一吃餃子,破五吃餃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等到正月一過,年也過了,節也過了,臘月殺的豬肉基本上都吃光了 ...
1、古代豬頭是祭奠祖先、供奉上天的供品,平常的時間豬頭是不能隨便吃的,一般農戶人家辛辛苦苦忙了一年,到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時殺豬宰羊。
2、從這一天起就開始改善伙食,每天飯菜都要見點肉,除夕夜全家吃團圓飯,初一吃餃子,破五吃餃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等到正月一過,年也過了,節也過了,臘月殺的豬肉基本上都吃光了 ...
導讀:每個傳統節日的美食都特別多,這也是眾多傳統節日傳承下來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美食被人們所記住。關於傳統節日二月二龍抬頭的美食,其中常被提及的食物是春餅,你知道二月二為什麼要吃春餅?二月二吃春餅的寓意是什麼嗎?不知道的話,就來瞧瞧小編的介紹吧。
二月二為什麼要吃春餅
二月二吃春餅也被叫做咬“龍鱗 ...
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
農曆二月初二,我國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諺語,表示春季來臨,萬物復甦,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抬頭日,亦稱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據資料記載,這句話的來歷與古代天文學對星辰執行 ...
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農曆二月初二,正處於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前後,天氣漸暖。
二月初二這天,蒙陰民間有兩件事情要做,一是用草木灰“圍圈”、“打囤”——用一個簸箕盛上草木灰,一手端簸箕,一手用木棒便走邊敲簸箕底,使草木灰均勻的撒成一條線。先圍繞宅院撒一圈,再在院子裡撒成大小不等的圓圈,圓圈中心放上 ...
農曆二月二吃芥菜飯是安慶民間廣為流傳的習俗,並有“吃了芥菜飯不生疥瘡”的說法。舊時,老百姓生活貧困,衛生意識淡薄,再加上缺醫少藥,皮膚病(如疥瘡)患者多,且易傳染。芥菜含有大量的葉綠素及維生素C,經常食用富含葉綠素及維生素C的蔬菜,能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增強抵抗力,對人的皮膚有好處。故有“吃了芥菜飯不生疥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