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抬頭的民間飲食習俗
二月二龍抬頭的風俗 二月二龍抬頭有什麼習俗活動
二月二龍抬頭的風俗 二月二龍抬頭有什麼習俗活動
祭社神
二月二既是龍抬頭節也是土地公的誕辰,“土地誕”也稱“社日節”。社日分為春社日和秋社日,古時春社是立春後第五個戊日,秋社是立秋後第五個戊日(戊,五行屬土)。古人認為土生萬物,土地神是廣為敬奉的神靈之一。人們認為土地公管理著五穀的生長和地方的平安,很多地方的百姓都在社日奉祀土地神。土地公又稱福德正神,在中國南方地區,為給土地公公“暖壽”,有的地方有舉辦“土地會”的習俗:家家湊錢為土地神祝賀生日,到土地廟燒香祭祀,敲鑼鼓,放鞭炮。
吃龍食
二月二這天在飲食上也有一定的講究,北方百姓在這天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春餅名曰“吃龍鱗”,吃麵條名曰“吃龍鬚”,吃餛飩為“吃龍眼”,吃餃子則叫“吃龍耳”,麵條、餛飩一塊煮叫做“龍拿珠”,吃蔥餅叫做“撕龍皮”。有些地方還有吃“龍眼”、“龍鬚”、“龍舌”、“龍耳”、“龍皮”、“龍子”、“龍蛋”以及吃春餅、吃豬頭肉的習俗。一切均取與龍有關的象徵與寓意。這些都寄託了人們祈龍賜福的強烈願望。
採龍氣
早上卯時(5點到7點之間),卯月的第一個卯日卯時,出門面向東方深吸氣,此為一吉。
剃龍頭
指二月初二理髮,兒童理髮,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髮,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新的一年順順利利。
起龍船
古時,龍抬頭節是祭祀龍神的日子,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要到龍神廟或水畔焚香上供祭祀龍神,祈求龍神興雲化雨,保佑一年五穀豐登。龍抬頭時節我國部分地區會有“起龍船”的活動,請龍出水,以及祈求事事順利的心願。
使耕牛
“龍抬頭”也是農村的農事節。農諺曰:“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農時春雨貴如油。倘春雨充沛,預示著一年的大豐收。
開筆寫字
相傳農曆二月初三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誕辰日,舊時這天讓孩子開筆寫字,取龍抬頭之吉兆,為孩子正衣冠、點硃砂啟蒙明智,寓意孩子眼明心明,祝願孩子長大斷文識字。開筆禮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禮,是中國傳統中對少兒開始識字習禮的啟蒙教育形式。
引田龍
每當春龍節到來,我國部分地區在這天早晨家家戶戶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裡便點燈、燒香、上供。舊時,人們把這種儀式叫做“引田龍”。引龍伏蟲的活動有很多,最有特點是撒灰。撒灰十分講究,灰多選用草木灰,人們自家門口以草木灰撒一條龍到河邊,再用穀糠撒一條龍引到家,意為送走懶(青)龍、引來錢(黃)龍,保佑人財兩旺;從臨街大門外一直撒到廚房灶間,並繞水缸一圈,叫做“引錢龍”;將草木灰撒於門口,攔門闢災;將草木灰撒於牆腳,呈龍蛇狀,以招福祥、避蟲害。陝西富縣一帶還流行撒灰圍莊牆外的做法,也是伏龍驅蟲的表現。後來,也出現用石灰替代草木灰伏龍降蟲的做法。
圍糧囤
我國北方廣泛的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農曆二月初二清晨,北方很多地區的村民早早起床,家庭主婦從自家鍋灶底下掏一筐燒柴禾餘下的草木灰,拿一把小鐵鏟子鏟些草木灰,人走手搖,在地上畫出一個個圓來。圍倉的圓圈,大套小,少則三圈,多則五圈,圍單不圍雙。圍好倉後,把家中的糧食虔誠地放在倉的中間,還有意撒在倉的外圍,象徵當年的大豐收。
燻蟲
古代將自然界中的生物分成毛蟲、羽蟲、介蟲、鱗蟲、人類五大類。毛蟲指披毛獸類,羽蟲指鳥類,介蟲指帶甲殼類,鱗蟲指有鱗之魚和帶翅昆蟲類。龍是鱗蟲之長,龍出則百蟲伏藏。二月初二正是驚蟄前後,百蟲萌動,疾病易生,蟲害也是莊稼的天敵,因此人們引龍伏蟲,希望借龍威鎮伏百蟲,保佑人畜平安,五穀豐登。進入農曆二月,天氣漸暖,各種昆蟲開始活動,有些昆蟲對人的健康是有害的,所以二月二這一天,人們紛紛攤烙煎餅、燃燒薰香,希望憑藉煙氣驅走毒蟲。
其它
二月初二吃豬頭肉也有說法。自古以來,供奉祭神總要用豬牛羊三牲,後來簡化為三牲之頭,豬頭即其中之一。如今就有一道名菜叫做“扒豬臉”,經過選料、清洗、噴烤、洗泡、醬制等十二道步驟,歷經十多個小時的烹飪,才能端上餐桌。“扒豬臉”有三種,一是原汁原味吃;二是蘸醬汁吃;三是卷煎餅吃。每一種吃法都有不同的滋味。
風俗禁忌:
1、禁忌便是不能待在孃家,這當然是針對已婚女性。按照我們國家的傳統習俗,年後初二才是回孃家的日子,這時候已經是正月了,春回大地萬物復甦,是播種的好季節,這時候的已婚女性往往要給孃家幫幫忙,但就算孃家的活再多也不能一直待到龍抬頭這天。
據說這是因為婆家的活一般也很多,總待在孃家會讓婆家人有想法,認為自己偏心。顯然這都不利於兩家人之間的和睦,所以不管是作為女兒還是媳婦,兩頭都得顧。
2、禁忌也與女性有關,說是這天不能在孃家生孩子。這條禁忌有點讓人捉摸不透,現在的孕婦到了臨產期一般早早地就去了醫院待產,就算不在醫院也應該在自己家待產,總之不宜胡亂走動。不過過去可不是這樣,有些孕婦都快臨盆了還在地裡幹活,所以在孃家也是有可能的。但二月二這天講究吸龍氣,在孃家分娩會破壞婆家的陽氣或者好運,所以應該在自己家待產。
3、需要注意的是,龍抬頭這天不能動剪刀和針線,因為這樣會傷了龍的眼睛,將來就不能按時給人間布雲施雨了。不管是不是莊稼人,大家總希望新的一年能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所以誰也不想傷害龍的眼睛。第四條禁忌是不能空著鍋,要注意的是,這條禁忌不單單指二月二這一天,按照習俗,從春節到二月二這天的一個多月裡都不能空著鍋。新年講究的就是好兆頭,空著鍋難免會讓人覺得日子過得艱難。
4、吃醋不能說“吃醋”,因為這天是龍王抬頭的日子,人說的話比平時靈光,如果說吃醋的話說不定一整年都得吃醋。說罷了這幾條禁忌,我們下面就講講龍抬頭這天的三個常見習俗,其實全國各地在這天的習俗都不一樣,有的地方要吃果子,說是富貴果,有的地方要舞龍,還有的地方要放龍燈。不過有三樣幾乎全國通用,第一個是剪頭髮,也就是理髮。
二月二習俗 二月二龍抬頭有哪些習俗
二月二習俗 二月二龍抬頭有哪些習俗
剃龍頭
指二月初二理髮,兒童理髮,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髮,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新的一年順順利利。
吃龍食
吃春餅名稱“吃龍鱗”,吃麵條名曰“扶龍鬚”,吃米飯是“吃龍子”,吃餛飩為“吃龍眼”,吃餃子則叫“吃龍耳”,一切均取與龍有關的象徵與寓意。這些都寄託了人們祈龍賜福的強烈願望。
放龍燈
河三角洲及一些沿河地區還有“放龍燈”的習俗。不少人家用蘆葦或秫秸紮成小船,插上蠟燭或放上用蘿蔔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時分,放到河裡或灣裡點燃,為龍照路。藉此娛樂同時又傳遞一種美好的祝願。
敲龍頭
在東北部分地區二月二早晨,以長竿擊打房梁,謂之“敲龍頭”。把龍喚醒,保佑一方平安。
引田龍
每當春龍節到來,我國部分地區在這天早晨家家戶戶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裡便點燈、燒香、上供。舊時,人們把這種儀式叫做“引田龍”。
祭灶
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習俗,如在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區;此外就是形成了既有類似龍抬頭節習俗,又以祭社習俗為主的新“二月二”習俗,如在桂東客家地區。土地神古稱“社”、“社神”,傳說是管理一方土地之神。由於“地載萬物”、“聚財於地”,人類產生了對土地的崇拜。進入農業社會後,又把對土地的信仰與農作物的豐歉聯絡在一起。我國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又稱“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稱“土地伯公”。“二月二”社日習俗內容豐富,主要活動是祭祀土地和聚社會飲,借敬神、娛神而娛人。
開筆寫字
農曆二月初三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誕辰日,舊時這天讓孩子開筆寫字,取龍抬頭之吉兆,為孩子正衣冠、點硃砂啟蒙明智,寓意孩子眼明心明,祝願孩子長大斷文識字。開筆禮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禮,是中國傳統中對少兒開始識字習禮的啟蒙教育形式。
吃糖豆
臨沂人過二月二,農家就開始準備炒糖豆的原料。二月二早上,家家戶戶都用糖炒花生和黃豆,有的地方叫糖豆,有的地方叫蠍豆,還有的爆玉米花。過去都是自家制作自家食用,現在不同了,一般沒有自家制作的了。城裡的超市裡,農村的集市上,二月二前後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糖豆,大概有十幾種甚至更多。隨吃隨買,香甜可口。二月二這天,農家的餐桌上要擺多種糖豆,以示慶賀這個節日。有些地方還有吃“龍眼”、“龍鬚”、“龍舌”、“龍耳”、“龍皮”、“龍子”、“龍蛋”以及吃春餅、吃豬頭肉的習俗。
圍糧囤
我國北方廣泛的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農曆二月初二清晨,北方很多地區的村民早早起床,家庭主婦從自家鍋灶底下掏一筐燒柴禾餘下的草木灰,拿一把小鐵鏟子鏟些草木灰,人走手搖,在地上畫出一個個圓來。圍倉的圓圈,大套小,少則三圈,多則五圈,圍單不圍雙。圍好倉後,把家中的糧食虔誠地放在倉的中間,還有意撒在倉的外圍,象徵當年的大豐收。
龍抬頭是什麼意思
龍抬頭節日時間是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二,陽曆日期不定。
龍抬頭農曆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我國農村的一個傳統節日,名曰“龍頭節”。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此時,陽氣回升,大地解凍,春耕將始,正是運糞備耕之際。
傳說此節起源於三皇之首伏羲氏時期。伏羲氏“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二這天,“皇娘送飯,御駕親耕”,自理一畝三分地。後來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紛紛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僅沿襲了這一傳統作法,而且還當作一項重要的國策來實行,於二月初二,舉行重大儀式,讓文武百官都親耕一畝三分地,這便是龍頭節的歷史傳說。
二月二龍抬頭民間傳說 龍抬頭的傳說有哪些
二月二龍抬頭民間傳說 龍抬頭的傳說有哪些
二月二龍抬頭:金豆開花的傳說
據說,武則天當上皇帝,惹惱了玉皇大帝,傳諭四海龍王,三年內不得向人間降雨。不久,龍王聽到民間人民的哭聲,看到許多人餓死的情景,十分悲痛。為了拯救黎民百姓,龍王便違抗旨意,私自降雨。玉帝得知後,把龍王打下凡來,壓在一座大山下,除非金豆開花,不得重登靈霄寶殿。人們為了報答龍王的救命之恩,到處尋找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這天,人們在翻曬金黃的玉米種子時,猛然醒悟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於是家家戶戶爆玉米花,並在院子裡設案焚香,供上金豆花。玉帝看到金豆開花,只好傳諭,詔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民興雲佈雨。從此以後,每到二月二這天,民間便形成了吃爆玉米花的習俗了。
二月二龍抬頭:圍門的傳說
傳說朱洪武小的時候,家裡很窮。有一天,他到山西洪洞縣討飯,這個地方就是祖宗居住處,後來發大水,遷民到淮陽來了。朱洪武討飯三天三夜,一口飯也沒有要到,他恨透了這兒的入,覺得這兒的人壞極了。直到當了皇帝還對這方人耿耿於懷呢,必欲殺掉而後快。有一天,他決定要殺這方人了,但又感到過去這麼多年了,不知這方的人變好了沒有,於是,他裝扮成一位農夫,到這兒來私訪。一天,他見到一位婦女,抱著個大點兒的孩子,扯著個小點兒的孩子,這孩子邊走邊哭,累得滿頭大汗,哭得嗓子都有些沙啞了,走路也越來越艱難。可這位婦女一邊拉他走,還一邊數落他,毫無抱他的意思。
朱洪武看了很奇怪,便走向前去問。誰知這婦女是抱著孩子的繼母,拉著的是自己的親生兒子,她待別人的孩子勝過自己的孩子。這使朱洪武很受感動。他想,這一方不是也有好人嗎?於是,他給這婦女說,到二月二,你家要用草木灰圍門,以免災禍。
這位婦女到家後把這件事給親戚鄰居說了,都照著辦了,也都免除了殺身之禍。從此以後,二月二圍門便成了民俗。後來,又把圍門發展到了圍囤,意為新一年達到“大囤尖,小囤流”的程度。
二月剃龍頭的傳說
北京等北方地區將二月初二理髮稱為“剃龍頭”。這些地方流傳一種習俗,正月不能理髮,否則會給舅舅帶來致命的災禍。有俗諺說:“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所以人們紛紛趕在“龍抬頭”這天理髮,相信這樣會使人鴻運當頭,福星高照。“二月二,龍抬頭,大人孩子要剃頭。”二月二剃頭是許多地方的習俗,直到今天,每年的二月二這天理髮店裡還是人滿為患。之所以選擇這天剃頭。
一方面民俗日“正月裡不剃頭,剃頭死舅”,經過一個多月的時間,頭髮已經長長了;另一方面是民間一直有“理髮去舊”的說法,二月二又是龍抬頭日,這天剃頭、理髮能帶來一年的好運。內蒙古歸綏、河南僵師都將此日剃頭稱作“剃龍頭”。
正月剃頭死舅舅為什麼
在冀魯一帶,廣為流傳著一種俗信:正月不剃頭。鄉老傳言,誰人剃頭,誰就將死舅舅。現代的年輕人大多不信這一套了。但是,老人們卻振振有詞。在某些地區的某些人中,這一俗信還在父輩的監督下傳承著。
其實,正月不剃頭與死舅舅毫無關係,那是一道“剃髮令”帶來的。
甲申年(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一個讓時間老人刻骨銘心的日子。
是日,綰兵駐防“天下第一關”山海關的大明帝國寧遠總兵吳三桂,開關揖入宿敵,清兵佔北京,下江南,愛新覺羅·福臨成了天下共主。
翌年六月十五日,又是非同尋常的一天。
這天,福臨頒佈了“剃髮令”:京城內外,限十日;外省自詔令到達之日算起,亦限十日,官軍民一律剃髮,遲疑者按逆賊論,斬!
這是以死罪要挾漢人皈依滿人的髮式。清廷把剃髮作為歸順的標誌之一,他們的口號是:“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令下,有的地方官為表示效忠,把期限縮短到三天,甚或一天。漢人驚恐萬狀。這驚恐瞬間化作滿腔怒火,他們要發不要頭,寧為發而死,高呼:“寧為束髮鬼,不作剃頭人!”各地人民紛紛揭竿而起,誓死捍衛頭上發。漢人為了項上頭顱被迫剃髮。然而,反抗並沒有停止,正月不剃頭就是其中之一。民國二十四年版的《掖縣誌》卷--(風俗>雲:
聞諸鄉老談前清下剃髮之詔於順治四年正月實行,明朝體制一變,民間以剃髮之故思及舊君,故日“思舊”。相沿既舊,遂誤作“死舅”。正月不剃頭,原是“思舊”。正月為一年之始,有如一日之晨。
二月二龍抬頭有什麼習俗 二月二龍抬頭朋友圈文案
眾所周知,二月二有剃“喜頭”的習俗。借龍抬頭之勢,保佑孩子們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表達人們辭舊迎新的美好願望,希望能夠帶來好運,順順利利。 那麼二月二龍抬頭有什麼習俗?朋友圈文案有哪些?
二月二龍抬頭有什麼習俗
二月初二有吃龍食的習俗,吃春餅名稱“吃龍鱗”,吃麵條名曰“扶龍鬚”,吃米飯是“吃龍 ...
二月二龍抬頭的民間飲食習俗
吃爆米花
二月初二吃爆米花有傳說。相傳武則天當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內不許向人間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龍不忍百姓受災捱餓,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後,將司掌天河的玉龍打下天宮,壓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還立了一塊碑,上寫道:“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凌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人們為了拯救龍 ...
二月二龍抬頭習俗是什麼 民間風俗是怎樣的
二月二龍抬頭習俗是什麼
剃龍頭
指二月初二理髮,兒童理髮,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髮,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新的一年順順利利。
吃龍食
吃春餅名稱“吃龍鱗”,吃麵條名曰“扶龍鬚”,吃米飯是“吃龍子”,吃餛飩為“吃龍眼”,吃餃子則叫“吃龍耳”, ...
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二月二的習俗,二月二吃什麼
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
農曆二月初二,我國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諺語,表示春季來臨,萬物復甦,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抬頭日,亦稱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據資料記載,這句話的來歷與古代天文學對星辰執行 ...
貴州苗族二月二龍抬頭習俗
農曆二月二,黔東南州很多少數民族都有祭橋的習俗。祭橋分為架橋和敬橋二種。架橋又分為兩種情況:一是主家無子。無子的人家架橋目的就是保佑上天送孩子來。二是主家有子。有子的人家就祈求上天保佑孩子除病消災,健康成長。架橋方式也很多。有的人架石橋,有的人架木橋,還有的人興架石凳(俗稱坐橋)。架石橋或木橋的多為求子, ...
浙江畲族二月二龍抬頭習俗
浙江畲族地區,每年農曆二月初二日人們備祭品祭祀土地爺等神,以保佑鄉人平安。故當地有俗語謂:“二月二,殺雞請土地。”
農曆二月二吃芥菜飯是溫州民間廣為流傳的習俗,並有“吃了芥菜飯不生疥瘡”的說法。舊時,老百姓生活貧困,衛生意識淡薄,再加上缺醫少藥,皮膚病(如疥瘡)患者多,且易傳染。芥菜含有大量的葉綠素及維 ...
黔東南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
“敬橋”是臺江苗族一年中最熱鬧的節日,時間在農曆的二月初二。到了“敬橋”這天,當地苗族不分男女老幼都穿上盛裝前往“敬橋”,兒童穿戴一新,胸前都掛著裝有彩蛋的網袋,堪稱為苗族的“兒童節”。在敬橋架橋飲宴中,若遇過往行人,首次前來踩橋,認為是吉祥之兆,橋主要留住就餐,熱錶款待,並以彩蛋和糯米飯相送。
“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