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抬頭節日的由來 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
民間傳說,每逢農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龍抬頭節”。
“二月二,龍抬頭”與古代天文學有關。中國古代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並以此來判斷季節。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龍形星座(西方人稱之為“天蠍座”),角宿為龍的角。每當二月春風以後,黃昏時龍角星就出現在東方地平線上,故稱為“龍抬頭”。
龍抬頭的由來傳說
關於龍抬頭的來源,在我國北方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神話故事。武則天當上皇帝,惹惱了玉皇大帝,傳諭四海龍王,三年內不得向人間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龍王聽著民間人家的哭聲,看著餓死人的慘景,擔心人間生路斷絕,便違抗玉帝的旨意,為人間降了一次雨。玉帝得知把龍王打下凡間,壓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找開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人們正在翻曬玉米種子時,想到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於是家家戶戶爆玉米花,並在院子裡設案焚香,供上開了花的“金豆”。龍王抬頭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聲向玉帝喊到:“金豆開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裡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詔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問興雲佈雨。從此,民問形成了習慣,每到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就爆玉米花吃。
龍抬頭的傳統習俗
第一,引龍。每逢二月二日,天剛矇矇亮,各家各戶的人就起床了。人們用灶灰撒在院落裡,一左一右各撒成兩個大圈。然後再由堂門撒到大門,最後到井臺或水缸邊去繞一圈。這就是所謂引龍。也有的地方是一大早到井裡去擔井水,家家戶戶爭先恐後,人稱為“挑福水”。總之,引龍的目的也就是引福避禍。
第二,照蟲。在北京等地,有“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沒處藏”的諺語流傳,講的就是每年二月二Et人們的照蟲活動。照蟲活動一般是在二月二日晚間進行。屆時,人們就將過年祭祀時用剩下來的蠟燭,點著後,到室內四處牆角僻靜處照一照。人們認為,這樣一照,蠍子、蜈蚣等將要隨春天而復甦的各種毒蟲,就會因亮光的晃動和油煙的燻射而掉下來死去,從而達到驅蟲的目的。東北等地,則流行婦女用綿製成雞形,懸掛在室內,以此來達到“避蚰蜒(y6u yon,音由言)、制蟲蟻”的目的。還有的地方,在這天清掃房屋。照蟲活動,就是在新春之際進行清潔衛生,以保證身體健康。
第三,剃龍頭。北方地區,男子與兒童都要在這天剃頭剪髮,稱之為剃龍頭,取龍抬頭之意而來。據說,北京的小孩子在這天都要背上書包上學堂和書房,叫做“佔鰲頭”。這天,各地還流行婦女忌動針線的習俗,免得傷了龍眼。
第四,祭蟲及其他。每逢二月二日,江南地區家家戶戶把陳年的糯米、玉米、高粱、蕎麥等磨成粉,製成壽桃、卷團等各種果子狀,還有的捏成雞、狗、豬、牛、羊等動物狀,蒸熟後,插上青竹梢,黃昏時分送到田頭,或插在自家墳邊。據說,“百蟲之神”吃了之後,就不會再去吃田裡的莊稼了。蘇杭等地,人們認為這天是土地公公生日,所以官府民間都要設香案、舉香火、拜祭土地神,祈求保佑一年豐收。此外,成都等地的人們,還有外出踏青的習俗。人們在野外欣賞春色,盡情玩樂。
總之,這些活動,都是圍繞著天氣轉暖後。人們準備進行農耕播種和講究衛生、驅除害蟲等主題而進行的。
龍抬頭和雨水
中國華北地區沉傳著“二月二龍抬頭”的農諺。有一種說法是指每年農曆二月初二日,是天上主管雨水的龍王露頭的日子,這二天要下雨。
每年“雨水”前後,即所謂“龍抬頭”之時,由於天氣漸暖,冷熱空氣對流而形成的積雲慢慢增多,平均氣溫也穩定回升到攝氏零度以上,降水量確實有明顯增多的趨勢。
雨水是反映降水現象的,表示雪不再下了,少雨的冬季已經過去。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的《春夜喜雨》,寥寥二十字維妙維肖地將細雨霏霏之夜展示出來。奼紫嫣紅的春色,多半取決於春雨。它是大自然的高明“化妝師”,人們期待著綿綿春雨順遂人意地飄灑。
1、“龍抬頭”源於自然天象崇拜,與上古時代人們對星辰執行的認識以及農耕文化有關。“龍抬頭”雖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但成為全國性節日並出現在文獻上記載是在元代之後。“龍抬頭”相關的活動很多,但不論哪種方式,均圍繞美好的龍神信仰而展開,它是人們寄託生存希望的活動。就全國而言,由於地域不同,各地風俗也各有差異。
2、龍抬頭(農曆二月二),又稱春耕節、農事節、青龍節、春龍節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龍”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星象,每歲仲春卯月之初,“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故稱“龍抬頭”。龍抬頭日在二月端,二月的月建為卯;“卯”是十二地支之一,五行屬木,卦象為“震”;九二在臨卦互震裡,震為龍,表示龍離開了潛伏的狀態,已出現於地表上,嶄露頭角,為生髮之大象。在農耕文化中標示著陽氣自地底而出,陽氣生髮,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春耕由此開始。自古以來人們亦將龍抬頭日作為一個祈福納祥、驅邪攘災的日子。
1、“龍抬頭”源於自然天象崇拜,與上古時代人們對星辰執行的認識以及農耕文化有關。“龍抬頭”雖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但成為全國性節日並出現在文獻上記載是在元代之後。“龍抬頭”相關的活動很多,但不論哪種方式,均圍繞美好的龍神信仰而展開,它是人們寄託生存希望的活動。就全國而言,由於地域不同,各地風俗也各有差異。
2、龍抬頭(農曆二月二),又稱春耕節、農事節、青龍節、春龍節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龍”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星象,每歲仲春卯月之初,“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故稱“龍抬頭”。龍抬頭日在二月端,二月的月建為卯;“卯”是十二地支之一,五行屬木,卦象為“震”;九二在臨卦互震裡,震為龍,表示龍離開了潛伏的狀態,已出現於地表上,嶄露頭角,為生髮之大象。在農耕文化中標示著陽氣自地底而出,陽氣生髮,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春耕由此開始。自古以來人們亦將龍抬頭日作為一個祈福納祥、驅邪攘災的日子。
導讀:很多節日我們都不甚瞭解,直到它出現在熱搜上,我們才想著去查詢一番,二月二也是一個熱鬧的節日了,因為二月二龍抬頭是理髮的時候,不少商戶會進行理髮活動,所以人們也熟知這個節日,但是關於二月二龍抬頭由來簡短,還是陌生的很,以下是小編帶來的二月二龍抬頭的真實來歷,感興趣的朋友來看看吧。
二月二龍抬頭由來 ...
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
農曆二月初二,我國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諺語,表示春季來臨,萬物復甦,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抬頭日,亦稱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據資料記載,這句話的來歷與古代天文學對星辰執行 ...
二月二龍抬頭的傳說 關於龍抬頭的傳說
傳說,龍抬頭起源於三皇之首伏羲氏時期。伏羲氏“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二這天,“皇娘送飯,御駕親耕”,自理一畝三分地。後來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紛紛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僅沿襲了這一傳統作法,而且還當作一項重要的國策來實行。於二月初二,舉行重大儀式,讓文武百官都 ...
山東二月二龍抬頭吃什麼 山東龍抬頭有哪些食俗
山東二月二龍抬吃炒蠍豆、烙餄子和“土裡蹦”(音)。現在山東大部分地區的二月二都流行此俗,不過在蠍豆之外又加上了瓜子、爆米花等,算是炒蠍豆風俗的一個新發展。
炒蠍豆, 濰坊、萊州等地稱作“報捷”,諧音爆蜇,據說吃了炒蠍豆,一年不被蠍子蜇。 鄆城等地稱作“ ...
二月二龍抬頭順口溜 二月二龍抬頭的俗語
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
二月二,龍抬頭,吃炒豆,理新頭
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
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都露頭。
二月二,敲瓢叉,十窩老鼠九窩瞎,還有一窩不瞎的,送給南嶺老八家。(老八,指專吃老鼠的蛇)
二月二,龍抬頭, ...
農曆二月二龍抬頭寓意 二月二龍不抬頭我抬頭
農曆二月二龍抬頭寓意:生髮之象、吉祥如意。
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呼風喚雨、倒海翻江、威風凜凜的神聖動物。它源於遠古對蛇等圖騰的崇拜,在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中就有龍魚陶紋。一般認為,龍的形象,除蛇之外還綜合了魚、鳥、鹿等等。龍神主要是主宰雨水,如《山海經 ...
二月二吃什麼東西 二月二龍抬頭吃什麼最好
驢打滾
老北京的習俗,人們總喜在農曆二月二買“驢打滾”品嚐。黃豆粉面裹豆沙餡兒的驢打滾外形圓潤,有“財源滾滾”的吉祥含義。
面旗子
農曆二月二,淄博老百姓有吃炒麵旗子的傳統習俗。所謂面旗子,就是切成菱形的面片,長、寬3-2釐米。將幹後的面旗子用白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