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二桃殺三士的故事

二桃殺三士是什麼故事

  1、二桃殺三士是中國古代一則歷史故事,最早記載於《晏子春秋》,後演變成成語,表示用計謀殺人。

  2、典故出自於《晏子春秋·內篇諫下·第二十五》。根據原文所述,春秋時代齊景公帳下有三員大將: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他們戰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驕,晏子為避免造成未來可能的禍害,建議齊景公早日消除禍患。

  3、晏子設了一個局:讓齊景公把三位勇士請來,要賞賜他們三位兩顆珍貴的桃子;而三個人無法平分兩顆桃子,晏子便提出協調辦法——三人比功勞,功勞大的就可以取一顆桃。公孫接與田開疆都先報出他們自己的功績,分別各拿了一個桃子。這時,古冶子認為自己功勞更大,氣得拔劍指責前二者;而公孫接與田開疆聽到古冶子報出自己的功勞之後,也自覺不如,羞愧之餘便將桃子讓出並自盡。儘管如此,古冶子卻對先前羞辱別人吹捧自己以及讓別人為自己犧牲的醜態感到羞恥,因此也拔劍自刎——就這樣,只靠著兩顆桃子,兵不血刃地去掉三個威脅。

  4、後人以二桃殺三士一詞表示“運用計謀殺人”的涵義;但在《晏子春秋》的原文之中,還可以發現一些古代權力分配與君王殺功臣的斧鑿。該故事在秦漢時期就已廣為流傳,漢代的畫像材料中常能看到此故事場景。[1]漢代樂府詩《梁父吟》抒發了對三位勇士犧牲的感嘆,對晏子的權謀也稍稍做了諷刺。《喻世明言》也有一章講述此故事。

二桃殺三士的故事

  齊景公時期,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為當時的三位勇士。他們人人武藝高強,勇氣蓋世,為國家立下了赫赫功勞。這三人意氣相投,結為異姓兄弟,彼此互壯聲勢。

  晏子是看在眼裡,憂在心裡。晏子拜見齊景公,把心裡想法一說,齊景公雖然覺得除去三位勇將未免可惜,可是晏子的話也有道理,便命晏子看著辦。

  晏子準備停當後,由齊景公宣來三位猛將,說要賞賜他們。

  晏子讓齊景公賜三士二桃,讓他們論功食桃,終致三士自殺而死。

二桃殺三士的故事簡介

  1、二桃殺三士是中國古代一則歷史故事,最早記載於《晏子春秋》,後演變成成語,表示用計謀殺人。

  2、典故出自於《晏子春秋·內篇諫下·第二十五》。根據原文所述,春秋時代齊景公帳下有三員大將: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他們戰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驕,晏子為避免造成未來可能的禍害,建議齊景公早日消除禍患。

  晏子設了一個局:讓齊景公把三位勇士請來,要賞賜他們三位兩顆珍貴的桃子;而三個人無法平分兩顆桃子,晏子便提出協調辦法——三人比功勞,功勞大的就可以取一顆桃。公孫接與田開疆都先報出他們自己的功績,分別各拿了一個桃子。這時,古冶子認為自己功勞更大,氣得拔劍指責前二者;而公孫接與田開疆聽到古冶子報出自己的功勞之後,也自覺不如,羞愧之餘便將桃子讓出並自盡。儘管如此,古冶子卻對先前羞辱別人吹捧自己以及讓別人為自己犧牲的醜態感到羞恥,因此也拔劍自刎——就這樣,只靠著兩顆桃子,兵不血刃地去掉三個威脅。

  後人以二桃殺三士一詞表示“運用計謀殺人”的涵義;但在《晏子春秋》的原文之中,還可以發現一些古代權力分配與君王殺功臣的斧鑿。該故事在秦漢時期就已廣為流傳,漢代的畫像材料中常能看到此故事場景。漢代樂府詩《梁父吟》抒發了對三位勇士犧牲的感嘆,對晏子的權謀也稍稍做了諷刺。《喻世明言》也有一章講述此故事。


故事

  1、春秋時代齊景公帳下有三員大將: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他們戰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驕,晏子為避免造成未來可能的禍害,建議齊景公早日消除禍患。   2、晏子設了一個局:讓齊景公把三位勇士請來,要賞賜他們三位兩顆珍貴的桃子;而三個人無法平分兩顆桃子,晏子便提出協調辦法——三人比功勞,功勞大的就可以取一顆桃 ...

翻譯

  1、話說齊國有了晏嬰(晏子)為相,齊景公也就有了恢復齊桓公時期的霸業的雄心,但是時間一長,這位好高騖遠的國君就熬不住了。他想透過豢養一批勇士的辦法來建立自己的武功。當時,齊景公豢養了三個勇士:一個叫田開疆,一個叫公孫捷,一個叫古冶子,號稱“齊國三傑”。   2、這三個人個個勇猛異常,力能搏虎,深受齊景公的 ...

一朝被讒言下一句

  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相國齊晏子。   原文:   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   出自兩漢的《梁甫吟》   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裡。裡中有三墳,累累正相似。   問是誰家墓,田疆古冶氏。力能排南山,又能絕地紀。   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相國齊晏子。   譯文:   緩步走出臨 ...

文言文啟示

  二桃殺三士是中國古代一則歷史故事,最早記載於《晏子春秋》,後演變成成語,表示用計謀殺人。這則故事,是誇讚晏子的謀略和機智,從側面也可以看到驕狂必惹來眾多非議,最終自取禍敗。   晏子本想利用的三人恃才傲物的弱點,讓彼此相互爭功,離間人心,從而削弱他們的政治威脅,並沒有想到他們會捨生取義,有如此君子風度。他 ...

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二桃殺三士告訴我們驕狂必惹來眾多非議,最終自取禍敗的道理。歷史不乏“狡兔死,走狗烹”的警人事例,但也可以看出很多人作為開國元勳、功高蓋世的將相也能夠全身盡義,並且誠心輔佐朝政,盡公不顧私。這期間的區別就在於當事人是如何待人處事的,最為人所知的例子就是漢朝開國功臣韓信、蕭何、陳平之輩。歷來功勞甚大,言行驕狂 ...

典故的原因及運用

  二桃殺三士是中國古代一則歷史故事,最早記載於《晏子春秋》,後演變成成語,表示用計謀殺人。   典故原因為春秋時代齊景公帳下有三員大將公孫接、田開疆與古冶子,他們戰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驕,晏子為避免造成未來可能的禍害,建議齊景公早日消除禍患。   後人以二桃殺三士一詞表示運用計謀殺人的涵義,但在原文之中, ...

曼平仲中的曼平仲是誰

  二桃殺三士是中國古代一則歷史故事,最早記載於《晏子春秋》,後演變成成語,表示用計謀殺人。晏子,字仲諡平,原名晏嬰。春秋時齊國夷維人,齊國大夫。他是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以有政治遠見和外交才能,作風樸素聞名諸侯。他愛國憂民,敢於直諫,在諸侯和百姓中享有極高的聲譽。公元前556年,其父晏弱後,繼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