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亓姓的來源

亓姓的來源

  1、亓姓出自春秋時期諸侯國大夫亓官,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在古代,“亓”、“丌”和“笄”是同一個字,同義通假。在史籍《姓氏尋源》中記載:“亓與笄同,掌笄官之後”。春秋時期,魯國奉崇周禮,首先按周禮的一整套制度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綱常人文禮制,並設立相應官職,負責司掌其職,其中就有專門掌管“笄禮”的大夫。

  2、亓氏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姓氏群體,由於是源出官職稱謂,所以姓源繁複,不可一論,但其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臺灣省也名列第四百三十九位,多以隴西、天水、泰山為郡望。

萬姓的來源

  萬姓是一個古老的姓氏,其發源地在山西和陝西交界處的芮城。

  據《姓纂》和《姓氏考略》記載,最早的一支萬姓人氏源自芮伯萬,芮伯萬是周朝的一個諸侯,他的子孫後來就以他的名字為姓了。

  另一支萬姓人氏的始祖則是周文王的裔孫畢萬,而畢萬的子孫後來也是採用先祖的名字作為自己的姓氏。由此可以看出,萬姓至少有兩個來源,但無論是源自芮伯萬,還是源自畢萬的萬姓人氏,他們的根源是一樣的,都是黃帝的姬姓後人。在安徽涇縣桃花潭鎮的萬村,居住著一支萬姓人氏,他們的祖先是晉朝的時候從陝西扶風縣遷到這裡來的,至今已在此繁衍了1600多年。

  萬姓後裔萬汝楫:我們桃花潭萬姓的始祖是在陝西,始祖的名字叫萬修,他住在扶風縣,由陝西的扶風縣遷到江蘇。到我們桃花潭來的始祖名叫萬鵬舉,十六世祖萬鵬舉,他看到桃花潭的風景很好,山清水秀,環境優美,所以我們的祖先萬鵬舉就選擇在這個地方落居了,居住在這裡,我們一直傳下來,一直到今天已經有46代了。為什麼叫萬村,因為以前姓萬的來到此地最早,這裡沒有其它的人,沒有其它的姓。我們萬村人口在那個時候人員比較多,一直到現在,還有100多戶,人口有500多人,我們都是一個老祖宗的後人。

  從晉朝開始到唐朝的時候,居住在這裡的萬姓人氏經過幾百年的繁衍,已發展成為當地的大戶人家,他們雖不是名門望族,但勤儉持家的家訓,和睦相處的民風卻遠近聞名,就連高高在上的皇帝,對這裡萬姓人家的古樸家風也有耳聞,從而為萬村的萬姓後人留下了很多引以為豪的故事。

  萬姓後裔萬石偉:這個義門的來源是唐代的時候(貞觀5年),我們的祖先從萬晏到萬崇光5代,五世同堂,和睦相處,家風樸素,從而得到當時皇帝(李世民)的旌表。現在這個義門是我們萬村的標誌,也是我們萬村人的榮耀和驕傲,現在我們村裡辦大事、婚事,都從這個大門裡面進出,以表示很光榮,榮耀的很。

  自古山清水秀文人多。萬村的萬姓人家,歷史上也出現了很多文人雅士,萬鉅就是其中的一位。當年汪倫修書一封,邀大詩人李白到桃花潭來遊玩的時候,萬姓人家也是熱情相待。

  萬姓後裔萬汝楫:李白到這裡來,我們祖先萬鉅就帶他遊玩,他看到這裡風景很好,有十里桃花,萬家酒店,萬家酒店實際上就是我們姓萬的一家人開的酒店,所以就叫萬家酒店。那個時候,很多人到這裡來,都到萬家酒店去飲酒、吟詩。

  扶風會館是當時萬村人議事、聚會、接待客人的地方,當年李白來桃花潭遊玩時,也曾在這裡與萬鉅、汪倫等人吟詩作賦,高談闊論,萬家人的熱情與豪爽,也給李白留下了深刻印象,並寫下了很多詩句稱讚這裡的萬姓人氏。

  歷史上最早也是最有代表性的萬姓名人是萬章。萬章是孟子的學生,在《孟子》一書中就記載有萬章問孝的故事,而這篇文章就是以萬章的名字為篇名的,從這一點上看,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萬姓人氏就已從其發源地遷徙到了山東境內,在以後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萬姓人氏又先後向江蘇、浙江、廣東、福建等地播遷。自唐朝開始,萬姓人氏見於史料記載的人物逐浙增多,活動範圍也越來越廣,有一點值得一提的是,很多見於史料記載的萬姓人物大部分是在我國的南方地區。到明朝的時候,萬姓人氏在江南和福建沿海一帶已發展成為大戶人家。

  提示:

  萬姓起源於周朝末期其發源地在山西和陝西

  歷史上的萬姓名人有萬章萬修萬齊融萬元古等

羅姓的來源

  四川營山是一座有著1400多年曆史的文化古城,據說在這營山,從宋朝到清朝,考中進士的就有57人。可見營山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澱,人們用“科第仕宦,甲與蜀都”來讚譽營山。

  清初,清政府為解決明末戰亂,四川地廣人稀,從湖北強徵移民,大批羅氏被遷移到營山,從那時起,營山羅姓就開始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

  營山縣政府文史顧問羅國建:羅氏宗族的歷史非常悠久,傳說早在母系氏族社會的時候,有一個部落,就是我們羅氏部落,在今天的河南省,羅山縣,以織網捕魚為生,商朝的時候,羅氏部落歸順於周武王,共同滅掉了商朝,滅掉商朝以後,周武王封羅氏部落為羅子國,羅子國後來又被楚國滅掉,滅掉以後,羅氏人就流落到我們國家現在的枝江、汩羅江一帶,散居的這些人就是羅氏的起源。

  羅氏自從湖北遷到四川營山以後,歷經幾代人的勤奮努力,逐步發展成為營山的世家大族,剛開始主要以耕農為主。其後,由於受到營山古城文化的影響,營山羅氏後人的文化結構也有了本質的變化。

  營山縣政府文史顧問羅國建:在我們營山一共有12支羅,其中大廟鄉有一支羅,叫羅天祥,東昇有一支羅還有雞川也有一支羅,古今以來,姓羅的是一個大族,歷史上有兩個考取了狀元,有一個叫羅能,還有兩名考取了進士。有一個叫羅昌的進士,到京城考狀元的時候有一個笑話,去的時候,主考官,就問他你那個地方的風水如何,當時,羅昌一時想不起來,就把周圍的四座山,連起來完成了一個風景,考官很滿意,當時叫什麼山呢,雲桂山下谷花開,白鶴飛過四山來,羔羊下河吃清水,烈馬一匹跳鴻崖,就把四個山的風景結合起來,成了四句詩,當時主考官很滿意,當年取得了第二名進士。

  是不是真的靠四句詩,就能考取進士,今天已經無從考證,但是羅氏家族的確湧現出了許多享譽中華的人物,《三國志通俗演義》的作者、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早已家喻戶曉,著名軍事家羅瑞卿也是營山羅姓後人。

  營山縣政府文史顧問羅國建:當時,我們的祖先不願意來,不願意來,就用繩子把他捆起來,捆了過後,我們現在都有這個習慣,平時,耍呀、休閒,都喜歡把手放在後面,我們每一個手棒棒,這個地方都有一個印跡,表示是捆來的。

  羅氏家族在天文學、文學、經濟和科技等方面都取得過輝煌的成就,在營山羅姓的發展中,他們把楚漢文化帶入四川,對當地經濟文化結構的改變,起到了積極作用。

  營山地方誌編委會主任汪嗣榮:在營山有許多蜀文化的遺蹟,營山曾經出現過許多文化名人和神奇的傳說故事,有許多移民曾經來到營山,這些人的到來也豐富了營山經濟文化的內涵。

  歷經風雨春秋,營山羅姓的人口結構也發生了變化,一部分人從耕農世家走進城裡做起了文化人,也有一部分人在四五十年代的戰亂中離開營山,遠走他鄉,但是,在最近幾年,又有許多羅姓子孫回到營山,祭拜祖先。

  營山縣政府文史顧問羅國建:自古以來,我們羅氏家族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大族,在宋朝的時候編的一個百家姓,羅氏就列七十二位,羅氏宗族分佈最多的,全國是這幾個省湖南、湖北、山東、安徽、福建、臺灣和我們四川、廣東,特別是我們營山羅姓,還有在臺灣的高雄,臺北都還有,有的還在跟我們內地通訊,因為,天下羅姓是一家。

  清初的湖廣填四川早已成為歷史,今天也有不少營山羅姓人回湖北老家探親,不管走出多遠,家是不能忘記的。

  羅姓在百家姓中列第二十位。羅姓名人輩出:唐代文學家羅隱、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現代軍事家羅瑞卿。


來源

  1、黃帝娶四妃,生二十五子,賜十二姓,姬姓是嫡系,即正妃之子。在夏建國後,姬明即卞明被封在山東泗水建以姓名為國,史記中有卞明國,卞明王是卞國的國君。卞明王創天下卞姓,是卞姓的始祖。   2、源於姒姓,出自夏王朝名士卞隨,屬於以封邑名為氏。   3、源於姬姓,出自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鐸次子卞叔田,屬於以封卞邑 ...

來源

  1、出自姜姓,以地名為氏,是姜太公的後裔。   2、出自姒姓,夏帝少康時,封其小兒子曲烈於鄫(今河南省柘城縣北),至周靈王時,為莒國所滅,其子孫去邑為曾氏,其後分支中就有以丘為氏。此為曾、丘聯宗之說。   3、出自媯姓,以地為氏。春秋時,陳國有宛丘,邾國有弱丘,居者皆以“丘”為氏。   4、出自他族改姓。 ...

來源和歷史

  1、出自姬姓,是春秋時期衛國開國君主康叔的後代,是一個用封地作為姓氏的姓。康叔名封,開始被封於康,所以歷史上也有將他稱為康叔封的。武庚叛亂被平反以後,周國公把原來商朝的土地封給他,建立衛國。康叔的後代有被封於冷水的,他們用封地作為姓氏,稱為冷氏。   2、源於上古,以技藝為姓,是泠氏所改。   相傳黃帝有 ...

來源

  邱姓是由丘姓避諱而來,最早一支丘姓源出姜姓,姜子牙封於齊而都營丘,其支庶居於營丘者,遂以丘為氏,世居扶風。漢平帝時有扶風人丘俊,持節安撫江淮,居吳興,在南北朝時形成了吳興丘姓望族,丘姓主體已經由中原和北方移入江南。   遷徙分佈:先秦時期,丘姓活動的地區主要在山東,後向西進入陝西。西漢見於史冊的有扶風(今 ...

來源

  1、出自羋姓:西周初年,楚國先君熊繹被封在荊山一帶(今湖北西部),國號為荊,直到春秋初才改為楚國。楚文王以前的荊君有庶出子孫以國號為姓,稱荊氏。   2、為楚姓所改:羋姓之後原有楚姓,一支居於秦國,因避秦莊襄王嬴楚之諱,以原國名荊為姓,改為荊姓。   3、慶姓改姓荊:如戰國時荊軻即是。   荊姓:   荊 ...

麻的來源有哪些

  1、源於羋姓,出自周朝時期,楚國君主封給楚國大夫的封地麻邑,屬以封邑地名為氏。著名的漢朝姓氏學家應劭在《氏姓》中記載:“麻氏,齊大夫麻嬰之後,漢麻光為御史大夫,又麻達注《論語》。”   2、源於地名,出自戰國時期秦國麻邑,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麻邑,就是古麻隧,位置在春秋時期秦國的都城咸陽附近,就是今陝西省 ...

來源

  1、源於姬姓。   出自周武王的同母弟姬叔封,即康叔。周武王得天下而“封諸侯,建同姓”,起中國“封建”之始時。因年幼最初被封在京畿內康國,所以得名為康叔。後來康叔聲譽日隆,到周成王長大親政之時,並且被舉用為司寇,權位高於其他諸侯。他逝世後諡號是“康”,其後便有以諡號為氏,或以封邑為氏,稱康氏。史稱康氏正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