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浮力指物體在流體(包括液體和氣體)中,各表面受流體(液體和氣體)壓力的差(合力)。公元前245年,阿基米德發現了浮力原理。
2、浮力的定義式為F浮=G排(即物體浮力等於物體下沉時排開液體的重力),計算可用它推匯出公式F浮=ρ液gV排(ρ液:液體密度,單位千克/立方米;g:g表示常數,是重力與質量的比值,g=9.8N/kg在粗略計算時,g可以取10N/kg,單位牛頓;V排:排開液體的體積,單位立方米)。液體的浮力公式也適用於氣體。
1、浮力指物體在流體(包括液體和氣體)中,各表面受流體(液體和氣體)壓力的差(合力)。公元前245年,阿基米德發現了浮力原理。
2、浮力的定義式為F浮=G排(即物體浮力等於物體下沉時排開液體的重力),計算可用它推匯出公式F浮=ρ液gV排(ρ液:液體密度,單位千克/立方米;g:g表示常數,是重力與質量的比值,g=9.8N/kg在粗略計算時,g可以取10N/kg,單位牛頓;V排:排開液體的體積,單位立方米)。液體的浮力公式也適用於氣體。
1、指導思想: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中國大學網範文之教學工作計劃:五年級科學教學計劃。
2、教材分析:第一單元沉和浮:學生從物體的沉浮現象開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中,探尋物體沉浮的規律,研究影響沉浮的變數,最後形成有關沉浮現象的解釋。第二單元時間的測量:學生製作計時工具並進行觀測和測量,瞭解人類計時儀器的發展史,及對“時間”的認識發展過程。認識計時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計時工具的發展對人類生活和發展的影響.第三單元熱:學生在三年級“溫度與水的變化”的基礎上,將繼續觀察熱量變化過程中產生的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觀察熱量在物體中傳遞的現象,探索熱量傳遞的規律,發現物體的導熱效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應用也是不同的。第四單元地球的運動:讓學生經歷人類對地球運動的探究過程,運用相對運動、參照物、模擬再現等原理和方法進行推理、論證。
3、學生情況分析: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科學本質有一定的瞭解,科學素養得到相當的培養,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不過兩極分化很明顯。優等生表現出對科學濃厚、持久的興趣,科學素養髮展態勢良好;後進生對科學有種擔憂感,隨著年級的升高,課程難度值增加,學習態度不夠認真,加上對科學學科的認識不足,認為本學科不重要,輕視,造成科學素養髮展態勢一般。
4、目標:本冊教科書設計了許多探究活動,這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是很有幫助的,教師要發展學生識別和控制變數的能力,繼續學習運用對比實驗進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導學生及時記錄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整理,轉化為證據,用科學探究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建構科學概念。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將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五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仍然需要直觀形象的支撐,因此在思維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要從現象和事實出發,幫助學生進行概括總結,得出結論,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5、基本措施:瞭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指導學生反覆進行控制變數的實驗。(控制變數實驗要加以指導)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光的特徵
1、光具有能量;
2、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3、光入射到介質表面發生發生反射、折射現象;
4、光是電磁波,具有干涉、衍射、偏振現象;
5、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6、光可以在真空和玻璃、水等透明物質中傳播;
7、光在真空中的速度300000000米每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