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四大名山,代表了最繁榮,歷史積澱最為悠久的佛教歷史。也是歷來,信仰佛教之人最主要的修行場所。傳說佛教精神的大成者文殊菩薩的道場,就位於這佛教的四座名山之一的五臺山上。
文殊菩薩形象
代表聰明智慧,文殊菩薩又稱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法王子。
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牟尼佛左右脅侍,世稱“華嚴三聖”。應化道場為山西五臺山。
據《文殊師利般涅盤經》所記載:文殊菩薩是舍衛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之子。後來詣仙人處,求出家法,卻無酬對者,乃皈依佛,出家學道,住首楞嚴三昧,行稀有難事,佛涅盤後四百五千歲時至雪山,為五百仙宣暢演說十二部經,後還本生地,在尼拘樓陀樹下入涅盤。依照佛教典籍所載,文殊菩薩是過去世無量諸佛的老師,曾經引導無數的修行者證得佛果。在《放缽經》中,佛陀也說:今我得以成佛,都是文殊菩薩的恩德!過去無數諸佛,也都是文殊師利弟子,未來當成佛者,也都是文殊菩薩威神力所致。就好像世間的小孩有父母一樣,文殊菩薩是一切眾生在佛道中的父母。
文殊菩薩常與普賢菩薩同侍釋迦牟尼佛,是釋迦牟尼佛所有菩薩弟子中的上首,所以又稱為文殊師利法王子。文殊菩薩形象則為仗劍騎獅之像,代表著其法門的銳利,以右手執金剛寶劍,斷一切眾生的煩惱,以無畏的獅子吼震醒沉迷的眾生,這是文殊菩薩的基本形象。
除此之外,文殊菩薩相應於娑婆世界有情眾生的因緣,亦有種種不同形象的示現。一般文殊菩薩的尊形有僧形文殊、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六字文殊等。
文殊菩薩的形象,通常是手持慧劍,騎乘獅子比喻以智慧利劍斬斷煩惱,以獅吼威風震懾魔怨。
文殊菩薩形象多變,依照其形象,可分為一字、五字、六字、八字文殊,其中最常見的是五髻文殊。五髻文殊是因頭頂綁了五個髻而得名,這五髻代表的是五種智慧。一般右手握「智慧劍」,象徵以智慧劍斬煩惱結。(或手持如意,象徵智慧成就)。左手持的蓮花上放置「般若經」,代表智慧的思維。智慧之利劍表示能斬斷種種蠢痴,智慧犀利如劍;青蓮花則代表純潔無染,花上放有般若經,作為智慧與慈悲的象徵。菩薩亦常乘坐獅子座騎,表示智慧威猛無比、所向披靡、無堅不摧、戰無不勝;或以蓮花為臺座,代表清淨無染;或駕乘金色孔雀,比喻飛揚自在。
文殊菩薩的道場是五臺山。位於山西省北部,為四大佛教聖地之一。五臺山因了文殊道場的緣由,受到了僧俗信眾的信仰、歷代帝王的崇建以及王公武將文臣的護持,成為漢、藏、滿、蒙各民族尊奉、海內外知名的佛教聖地。
文殊菩薩道場位於山西省北部的五臺山,中國佛教稱其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五臺山、普陀山、峨眉山、九華山分別是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王菩薩的道場。
文殊菩薩的道場是五臺山,五臺山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境內,隸屬忻州市五臺縣,西南距省會太原市230公里,與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眉山、共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
五臺山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屍那迦並稱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
五臺山屬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市五臺縣、繁峙縣 ...
(日期為佛曆,即農曆)
初一受福 初二官事 初三歡喜 初四富貴 初五血黑
初六神通 初七康寧 初八壽長 初九聞法 初十識別
十一眼明 十二困苦 十三少白 十四神定 十五大吉
十六利益 十七多病 十八犯道 十九悟道 二十禍崇
二十一患難 二十二受俱 二十三多聞 二十四澄果
二十五斗爭 ...
1、文殊菩薩坐騎:獅子,象徵其威猛。
2、文殊菩薩,,音譯作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滿祖室哩,意譯為妙德、妙吉祥、妙樂、法王子。又稱文殊師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薩。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與般若經典關係甚深,故稱為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3、文殊菩薩是佛陀怙恃之一。文殊菩薩又稱法王子,為智慧之象徵,身紫金色,形如 ...
祭拜文殊菩薩只需要說一些保佑吉利的話或者自己的願望就可以了。文殊菩薩(梵名:Mañjuśrī,又稱文殊師利、法王子),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是大智慧的象徵,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牟尼佛左右脅侍,世稱“華嚴三聖”。 ...
文殊菩薩的坐騎是青獅。
文殊菩薩,音譯作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滿祖室哩,意譯為妙德、妙吉祥、妙樂、法王子,又稱文殊師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薩,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與般若經典關係甚深,故稱為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文殊菩薩是大智慧的象徵,能開發智慧,提高悟性,尤其能幫助小孩學業有成、官人福祿雙增、商人增財增福 ...
1、文殊菩薩是男是女這個問題至今沒有明確的答案。
2、因為有人說文殊菩薩是男的,文殊菩薩是佛家中一位長者的兒子,因為長了一副男生的樣子,還被稱為是王子,所以才會有文殊菩薩是男子的說法。
3、但也有人說文殊菩薩是女的,因為文殊菩薩為佛家人傳播了許多佛教知識,被稱為聖母,這樣說來文殊菩薩就是女的了。 ...
文殊菩薩保佑生肖兔。文殊菩薩是屬兔人的本命佛,能開發智慧,提高悟性。因此兔年生人,若能虔誠佩戴或供奉文殊菩薩之本命佛法像,能獲文殊菩薩保佑加倍,增長智慧,使學業事業順利,婚姻和諧,破除一切煩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