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井岡山立夏節活動

井岡山立夏節活動

  井岡山立夏當天吃“立夏蛋”,家家戶戶,人人要吃蛋。有些人還會吃“立夏狗”,俗話說:“吃了立夏子,榔頭打不死;吃了立夏狗,兩腿忙忙走。”

  這個節目氣氛不濃,因為正是春插季節,農事太忙。

上巳節活動和介紹

  上巳節來歷和介紹

  上巳節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俗稱三月三,該節日在漢代以前定為三月上旬的巳日,後來固定在夏曆三月初三。“上巳”最早出現在漢初的文獻。《周禮》鄭玄注:“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據記載,春秋時期上巳節已在流行。上巳節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論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七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就是寫的當時的情形。

  夏曆三月初三為上巳日。古時以夏曆三月的第一個巳日稱為“上巳”。三月初三多逢巳日。這天,人們把薺菜花鋪在灶上以及坐、睡之處,認為可除螞蟻等蟲害;把莽菜花、桐花藏在毛衣、羽衣內,認為衣服可以不蛀;婦女把莽菜花戴在頭上,認為可以不犯頭痛病,晚上睡得特別香甜。城鄉人民還登惠山、鴻山、斗山、西高山踏青。

  三月初三為南鄉峻嶂山的廟會節場,香船遊肪停滿燒香濱。嬸嬸山麓雪浪鄉的農民,有快船比賽風俗。上午,各村青年搖著快船,滿載村民,趕至輝躥山看廟會,遊節場。午後,快船集中到葛埭橋附近的長廣溪參賽,看過迎神賽會和遊節場的男女老少也到此觀看快船比賽。參賽的快船先作自由表演,各顯神通。接著由表演中湧現出來的佼使者自由結合,以兩船為一組進行比賽。小組優勝者再自由結合,依次比賽,直至決出冠軍為止。比賽時,岸上人聲鼎沸,鑼鼓喧天;河中船如飛箭,急流勇進,甚為壯觀。上巳節也稱女兒節 。

  上巳節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媧摶土造人,繁衍後代,豫東一帶尊稱伏羲為“人祖爺”,在淮陽(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廟,由農曆二月二到三月三為太昊陵廟會,善男信女,南船北馬,都雲集陵區,朝拜人祖。農曆三月三,還是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的日子。有一首北京竹枝詞是這樣描述蟠桃宮廟會盛況的:“三月初三春正長,蟠桃宮裡看燒香;沿河一帶風微起,十丈紅塵匝地。”傳說西王母原是中國西部一個原始部落的保護神。她有兩個法寶:一是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壽的仙桃——蟠桃。神話傳說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來的西王母仙丹後飛上月宮的。此後,在一些志怪小說中,又把西王母說成是福壽之神。

  古時以三月第一個巳日為“上巳”,漢代定為節日。“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為大絜”( 《後漢書•禮儀志上》)。後又增加了臨水宴賓、踏青的內容。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

  上巳節活動

  (一) 高禖

  在上巳節活動中,最主要的活動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高禖,又稱郊禖,因供於郊外而得名。禖同媒,禖又來自腜。,最初的高禖,屬女性,而且是成年女性,具有孕育狀。事實上,遠古時期一些裸體的婦女像有著非常發達的大腿和胸部,還有一個向前突出的肚子,這是生殖的象徵。在漢代畫像石中就有高禖神形象,還與嬰兒連在一起。遼寧地區紅山文化遺址的女神陶像,就是生育之神。後來高禖有了很大的變化,如河南淮陽人祖廟供奉的伏羲,就是父權制下的高禖神。同時還出現了性具崇拜,先女陰後男根崇拜。起初上巳節是一個巫教活動,透過祭高禖、祓禊和會男女等活動,除災避邪,祈求生育。從這種意義上說,上巳節又是一個求偶節、求育節。漢代以後,上巳節雖然仍舊是全民求子的宗教節日,並且傳說農曆三月三是西王母的生日,但已經是貴族炫耀財富和遊春娛樂的盛會

    (二) 祓禊

  上巳節還有祓禊、修禊或沐浴活動。沐浴是為了去災。史前人類認為生育是由圖騰入居婦女體內的結果。進入父權制時代之後,人們才明白了夫妻交媾是生育的原因。但是無論是圖騰感生的觀念,還是夫妻交媾導致生育的認識,都承認婦女是生育的體現者,子女是由母親孕育的。然而,並不是每個婦女都能正常生育的,由於疾病原因,往往使某些婦女不孕育。當時人們認為婦女不育是鬼神作祟,就利用上巳節的沐浴治療不育症。這樣久而久之,相沿成習,把沐浴變成上巳節的重要內容。雲南初春流傳的洗腳大會,就是古代祓禊的遺風。

    (三) 曲水流觴

  在上巳節中還有臨水浮卵、水上浮棗和曲水流觴三種活動。在上述三種水上活動中,以臨水浮卵最為古老,它是將煮熟的雞蛋放在河水中,任其浮移,誰拾到誰食之。水上浮棗和曲水流觴則是由臨水浮卵演變來的。不過,這是一種比較文明的孕育巫術。曲水流觴和臨水飲宴則是這種巫術的演變,成為文人雅士的娛樂活動。

  (四) 會男女

  在上巳節中有一種奇特的風俗,即“會男女”。這種節日中的野合,由來已久,本來自氏族時期的季節性婚配——野合群婚,後來也有殘存,如廣西左江崖畫、成都漢墓畫像磚上都有男女野合圖。後來的記載也多見此俗。在中國少數民族地區有不少會男女的風俗,如黎族的三月三、苗族的爬坡、布依族的拋繡球等等。踏青也是此類遺風。江蘇武進地區在初三遊南山,民謠曰:“三月三,穿件單布衫;大蒜炒馬蘭,吃了遊南山。”

  (五) 蟠桃會

  道教興起後,認為農曆三月三為西王母蟠桃會之日。拜西王母在中國普遍盛行,但其他地方也有祭其他神求子的風俗,如揚州拜三茅真君,又稱瞎子賽會。溫州則在農曆三月三供無常鬼,祈求健康,多生貴子。廈門有石獅會,成都有拋童子會。在拋童子會上,誰搶到童子,誰就能生子,故搶到童子的人被視為英雄。山東齊河不育婦女,在農曆三月三要去娘娘廟燒香叩拜,主持賜給一根紅線,求育者用紅線拴一個泥娃娃,象徵娘娘神賜子,生子後把泥娃娃放在牆洞內,每年的農曆三月三都要給娘娘神燒香上供。在楊柳青年畫中有一幅“大娃娃”年畫,說明京津地區也流行拴娃娃風俗。現在農曆三月三已經逐漸被淘汰了,但各地還有類似風俗,如安徽繁昌的接三姑娘、浙江麗水的龍子廟會、吉林永吉的龍王祭、浙江海寧的雙忠廟會等等。上巳節雖然主要是祈求人類繁衍,但是古代信仰認為人的繁衍也能促進農作物的繁殖。民間流傳的麥生日,就認為麥與人一樣有一種生育能力。農曆三月三在吉林有許多節日活動:一種是瞎子會,即盲人集會,選會首,共聚餐,實行自我保護;另一種是大神節,在此舉行薩滿出師會,並抬神出巡,此後作法時就可獨立跳神了。有的當天還要祭倉神,成為祭犁日,從此開始春耕活動。正因為如此,上巳節之後,人們就開始了農忙。古代有些地方,在上巳節期間還進行一種弋射活動,即利用一種帶絲線的箭射擊野雁,射中後即索絲而取雁。這種雁與其說是獵物,莫如說是送禮的最好贈品。南方勞動婦女則開始育蠶,採桑喂蠶。

  上巳節在許多少數民族地區都流行,如朝鮮族的三巳節、土族的三月三,白族、布朗族、侗族、壯族、黎族、畲族也過上巳節。

四川磽磧藏族"上九節"活動大幕開啟

  22日,“中國·磽磧上九節暨寶興縣藏曆鐵虎新年”慶祝活動在四川省雅安市寶興縣啟開大幕。走進磽磧,藏家人的熱情豪爽撲面而來。 “上九節”是夾金山藏族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曆正月初九,寶興磽磧的藏族同胞都要舉行各種燈會,表演舞獅,舞龍等傳統節目。

  中午11:00,記者來到磽磧藏家山寨,座座山寨拉起象徵節日的經幡,男女老少身著節日盛裝,滿面春風地走出家門,敲鑼打鼓,結隊而行。走在隊伍前面的是龍燈、牛燈和獅子燈,色彩斑斕的藏家服飾使人流成為絢麗的“綵帶”。

  13:00,慶祝活動正式開始,“磽磧鍋莊”、“磽磧上九節”、“磽磧原生態多聲部”先後被授予省級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此外,相關領導還為“磽磧原生態多聲部合唱”傳承人頒發了證書。

  隨後,“二龍戲珠”、“二郎放牛”……一個個精彩的節目在民族廣場上輪番上演。讓人津津樂道的是節目“天鵝孵蛋”:四張大方桌重疊,其中矗立一卷放著簸箕的曬席筒,頭戴面具的表演者翻上重疊的方桌,從曬席筒下端進入,從上端頂簸箕而出,再把簸箕置於腳下,然後在簸箕中進行“天鵝孵蛋”的精彩表演。高超的技藝,機靈的動作,驚險的表演,使觀眾時而心胸緊收,時而開懷暢歡,人群中不斷爆發出陣陣喝彩聲和激烈掌聲。

  說起“上九節”,邊看錶演邊與記者聊天的張旭說:小時候,舉辦“上九節”時,各寨挨著舉行,觀看的也大多是雅安市民,而且經常分身乏術,看了這裡的表演就只能錯過其他的表演。後來,表演的地方逐漸集中,好的節目依次登場,只要有時間,一個也不會落下。

  “現在,來我們這裡看錶演的,有很多是雅安以外的人。”指著漫山遍野的人群,張旭咧著嘴笑了。

  磽磧鄉咎落村的李學全說,一年最大的盼頭是“上九節”。自記事起,每年的“上九節”他和朋友們都到處去看錶演,“現在再也不用跑遍五個寨子看節目了,民族廣場上,各個村好的節目都有,一次就看完。”說起這次“上九節”,李學全紅撲撲的臉上蕩起幸福的笑容,“晚上好好跳鍋莊,喝酒、吃肉。”

  “每年‘上九節’的時候大家都很高興,很多年輕小夥常常喝醉。”李學全說,“我很少喝醉,我的酒量是公斤級的,但是今天我打算把自己灌醉,高興,從小到大,第一次看到這麼熱鬧的‘上九節’。”

  據史料記載,磽磧藏族最早由北方的遊牧民族遷徙而來,隨著人類文明不斷髮展進步,受藏、羌、漢文化影響,藏、羌、漢文明不斷融合,形成了特有的磽磧藏族文明,雖有語言但無文字,“上九節”是如何而來就不得而知了。

  上百年來,磽磧藏族人一直對“上九節”這個神聖的節日關愛有加,為了更好地保護民族文化、保護滋養民族文化的土壤,2006年,磽磧藏族鄉的“上九節”被正式列入雅安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磽磧藏族鄉的“上九節”被正式列入四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上九節”還融進了磽磧多聲部民歌(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族歌舞表演等新內容,使“上九節”發展成為磽磧藏族同胞展示民族文化的舞臺。

  目前,當地有關部門正在重新收集、整理“上九節”檔案,以進一步發展和傳承這一特有的民族文化。


井岡山冬至節慶活動

  冬至節當地群眾利用冬至節紀念祖宗、掃墓、整修墳墓。也是土籍民間“醃”、“臘”、“黴”的好時節。   有句俗話說“冬至醃肉骨也好”,因此民間一般在冬至節以後開始殺豬醃肉、黴豆腐、用糯米蒸酒等活動,為過年作好物資上的準備。 ...

井岡山的節慶活動

  立夏當天吃“立夏蛋”,家家戶戶,人人要吃蛋。有些人還會吃“立夏狗”,俗話說:“"吃了立夏子,榔頭打不死;吃了立夏狗,兩腿忙忙走。”這個節目氣氛不濃,因為正是春插季節,農事太忙。 ...

井岡山過年節慶活動

  過年前後井岡山土、客籍居民有一系列活動   十二月二十四日民間居民家送灶神過小年,十二月三十日居民家等灶神,均要打米果、燒紙錢、燃爆竹等。   十二月三十日為過年,一年四季在外做工、學習、工作的人都要返回故里,與家人團聚,除夕年飯又稱“團圓飯”。是全家人最豐盛的一頓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邊吃邊談,互相敬酒, ...

井岡山端午節節慶活動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井岡山土、客籍民間過端午節以菖蒲、艾葉插於大門左右,城鄉普遍做粽子。舊時過端午節,活動頗多。   是日午時,以硃砂畫黃紙符貼於門戶。飲雄黃酒,小孩不會飲酒則塗於額上,以避生毒瘡。以雄黃酒灑於牆腳,以免除疾病、驅蟲蟻。近河流的地方,還進行龍舟競賽。此俗至今不變,唯飲雄黃酒逐漸不興。 ...

澄江立夏

  立夏節是澄江縣漢族的民間傳統節日,每年立夏日開始舉行,為期三天,地點在距縣城4公里的西龍潭。因西龍潭又名“西浦龍泉”,故又稱“西浦節”。   據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55年)所立的《西龍潭輪流演戲碑》記載:“立夏及龍王慶誕,牌到分定輪著村營演戲一天”。清末賀宗章《幻影談》中也提到:“澄江府……有巖泉(西 ...

井岡山的節慶活動-六月六

  俗謂“洗狗頭”節,把狗拋到水裡洗澡。過去有錢人家“曬票子”,一般人家曬衣服被褥等,據說不會發黴,可防止腐蝕和蟲蛀。羅浮一帶土籍居民,對“六月六”比較重視,邀請親朋好友歡聚節目。 ...

井岡山的節慶活動-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井岡山土、客籍民間過端午節以菖蒲、艾葉插於大門左右,城鄉普遍做粽子。舊時過端午節,活動頗多。是日午時,以硃砂畫黃紙符貼於門戶。飲雄黃酒,小孩不會飲酒則塗於額上,以避生毒瘡。以雄黃酒灑於牆腳,以免除疾病、驅蟲蟻。近河流的地方,還進行龍舟競賽。此俗至今不變,唯飲雄黃酒逐漸不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