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亡羊而補牢的下一句什麼

填名言亡羊而補牢下一句是什麼

  1、亡羊補牢,猶未遲也

  2、含義:亡:丟失;牢:牲口圈。羊丟失以後,才修補羊圈。比喻發現問題及時採取善後措施,以免釀成大錯。

  3、出處:《戰國策·楚策四》:“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4、用法舉例:我們發現錯誤的時候要及時改正,像亡羊補牢一樣。

  5、近義詞:知錯就改。

  6、反義詞:時不我待、知錯不改。

亡羊而補牢的下一句什麼

  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亡:逃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出自《戰國策·楚策四》,臣聞鄙語曰:“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敏而好學的下一句

  1、敏而好學下一句是:不恥下問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出自:論語.公治長第五篇。原文: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2、解釋:凡人性敏者多不好學,位高者多恥下問。故諡法有以'勤學好問'為文者,蓋亦人所難也。孔圉得諡為文,以此而已。

  3、釋義:天性聰敏的人大多不愛學習,地位高的人又多以下問為恥。因此諡法中將勤學好問諡為文,這大概就是人們的困難之處吧。孔圉能夠諡為文,也就是因為這樣而已。

  4、示例:真正的大學問家,在學術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斷完善認知,有時甚至不恥下問,全方位的汲取營養。


樹欲靜風不止

  1、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   2、樹欲靜而風不止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zhǐ,樹要靜止,風卻不停息地颳得它搖動,比喻事物的客觀存在和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3、用於感嘆子女希望盡孝時,父母卻已經亡故。以此來比喻痛失雙親的無奈,反映出百善孝為 ...

不語是什麼

  俗語“笑而不語”的下一句是:“痛而不言”。所謂俗語是漢語語言裡為群眾所創造,並在群眾口語中流傳,具有口語性和通俗性的語言單位,是通俗並廣泛流行的定型的語句,簡練而形象化,大多數是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   語言是人類進行溝通交流的表達方式。據德國出版的《語言學及語言交際工具問題手冊》,世界上查明的有5651 ...

知世故不世故出自哪

  知世故而不世故下一句是善自嘲而不嘲人,出處網路流行語。這句話是說做人要懂得為人處世道理,通曉人情世故,但並不會因此就奸滑世故,只知溜鬚拍馬。   網路語言是指從網路中產生或應用於網路交流的一種語言,包括中英文字母、標點、符號、拼音、圖示(圖片)和文字等多種組合。這種組合,往往在特定的網路媒介傳播中表達特殊 ...

勤能

  1、勤能補拙,儉可養廉。釋義:勤勞能彌補自己笨拙的不足,儉樸能培養自己廉潔的美操。指勤和儉不僅可以擺脫貧困,更可以培養美德。梁國棟《勤儉篇》:“勤能致富,儉能養廉。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   2、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釋義:不為貧賤而憂慮悲傷,不為富貴而匆忙追求。語出自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陶淵明 ...

登泰山小天下

  登泰山而小天下出自於《孟子盡心章句上》:“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其譯為:“孔子登上東山,就覺得魯國變小了,登上泰山,就覺得整個天下都變小了,所以,觀看過大海的人,便難以被其它水所吸引了,在聖人門下學習過的人,便難以被其它言論所吸引了。”這句話表面上指泰 ...

貞姜守約待符行的

  “貞姜守約,待符而行”下一句是“江水大至,重信輕生”,翻譯:貞姜堅守約定,要等到信符才肯離去,江裡發了大水浸沒漸臺,貞姜重視信諾因此溺死。   出自文言文《貞姜待符》。貞姜,春秋齊侯女,楚昭王夫人之諡號,後多用為貞節守義的典故。 ...

三字經裡千萬的

  《三字經》選段: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