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戰而屈人之兵,出自《孫子兵法·謀攻》,原意為讓敵人的軍隊喪失戰鬥能力,從而使己方達到完勝的目的。現多指不透過雙方軍隊的兵刃的交鋒,便能使敵軍屈服。
意思是:不透過雙方軍隊兵刃交鋒,便能使敵軍屈服。“不戰而屈人之兵”是《孫子兵法》的核心之一。戰爭本身是損人傷己的事,軍事威脅、經濟手段等都更有利於本國,當今大多數國家遇到糾紛也很少直接訴諸武力的。此通常為全域性上的大的謀略(當然也可以在具體戰爭中使用)。
《三字經》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千百年來,家喻戶曉。其獨特的思想價值和文化魅力為世人所公認,被歷代中國人奉為經典並不斷流傳。它的核心思想包括了“仁,義,誠,敬,孝。”《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與《千家詩》合稱“三百千”,為古代啟蒙教育的著名教材,自南宋以來,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
1、“人之初,性本惡 出自:荀子《性惡篇》: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認為人生而具有好色、好聲、好味、好利等特性,只有經過教化,才能去惡從善。
2、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主張人性本惡的是荀子。荀子名況,字卿,戰國時期趙國人,比孟子小70多歲。荀子論述“人性本惡”,相對孟子的“人性本善”,是一個進步。
人之初性本善出自《三字經》。
《三字經》是中國的傳統啟蒙教材。在中國古代經典當中,《三字經》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三字經》取材典範,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義、誠、敬、孝。”可以使讀者在背誦《三字經》的同時,瞭解了常識、傳統國學、 ...
出自《勸報親恩篇》,是蘇轍的名言;
《勸報親恩篇》:作者無可考,朝代是清朝,文中大力宣傳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的文明美德,曾廣泛流傳,因全篇基本為白話文,故不做註釋;
蘇轍:出生於1039年3月18日,於1112年10月25日去世,字子由,一字同叔 ,晚號潁濱遺老,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學家、詩人、宰相, ...
青出於藍又作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出自荀子·勸學篇。
戰國時期,趙國有一個著名的思想家叫荀況,著有荀子三十二篇後六篇或系門人弟子所記。其中勸學是較為著名的一篇。內有這樣一段話: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意思是說:青色是用藍色調成的,但比起藍色來卻更悅目;冰是水凝結而成的,但比水要冷。這 ...
“明神道之不誣”這句話出自於幹寶所著的《搜神記》序言,其中一部分為“今之所集,設有承於前載者,則非餘之罪也。若使採訪近世之事,苟有虛錯,願與先賢前儒,分其譏謗。及其著述,亦足以發明神道之不誣也。”
《搜神記》是一部記錄古代民間傳說中神奇怪異故事的小說集,作者是東晉的史學家幹寶。原本已散,今本系後人綴輯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一文,指的是在贍養孝敬自己的長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親緣關係的老人。在撫養教育自己的小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小孩。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前一老為動詞:尊敬;第二個和第三個老是名 ...
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出自於《孟子》。《孟子》是儒家的經典著作,被南宋朱熹列為“四書”。是戰國中期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著。最早見於趙岐《孟子題辭》:“此書,孟子之所作也,故總謂之《孟子》”。
《孟子》一書共七篇,是戰國時期孟子的言論彙編,記錄了孟子與其他各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遊說諸侯等內 ...
《三字經》開篇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的後半段是孔子說的,但是,“人之初,性本善”是誰說的呢?孔子沒說,孟子也沒說,荀子明白主張“性惡”,更不會說了。這句話其實是宋代人說的。我們不談哲學史上的複雜問題,單看這句話,立刻可以察覺“人性本善”的概念有兩大盲點:一是在經驗上缺乏佐證。試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