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令五申,指多次命令和告誡,出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吳王出宮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孫子分為二隊,乃設鐵鉞,即三令五申之。”此成語可以運用在如下句子當中:
1、小販子不顧政府的三令五申,繼續捕殺瀕危鳥類。
2、為了民眾出行的安全,政府三令五申,禁止駕駛人於行車中使用手持電話。
3、儘管中央三令五申,要求抓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但一些地方的社會治安狀況仍然不理想。
成語為:三令五申。意思為:令:命令;申:表達,說明。 多次命令和告誡。最早出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所謂“三令”,一令觀敵之謀,視道路之便,知生死之地;二令聽金鼓,視旌旗,以齊其耳目;三令舉斧,以宣其刑賞。所謂“五申”:一申賞罰,以一其心;二申視分合,以一其途;三申畫戰陣旌旗;四申夜戰聽火鼓;五申聽令不恭,視之以斧。“三令”與“五申”的原意是教育將士應該在點陣中或軍事行動中明確作戰守則。如今,“三令五申”是再三地向下級命令告誡的含義。
三令五申。
三令五申是我國古代軍事紀律的簡稱,它最早出自《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所謂“三令”,一令觀敵之謀,視道路之便,知生死之地;二令聽金鼓,視旌旗,以齊其耳目;三令舉斧,以宣其刑賞。所謂“五申”:一申賞罰,以一其心;二申視分合,以一其途;三申畫戰陣旌旗;四申夜戰聽火鼓;五申聽令不恭,視之以斧。“三令”與“五申”的原意是教育將士應該在點陣中或軍事行動中明確作戰守則。如今,“三令五申”是再三地向下級命令告誡的含義。
沒有以“山”為第二個字和“令”第四個字的成語,但是有“軍令如山”。
軍令如山:軍事命令象山一樣不可動搖,舊時形容軍隊中上級釋出的命令,下級必須執行,不得違抗。
出處: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汝等只知刁明忠來襄陽原為探母,情有可原,卻忘記軍令如山,凡不聽約束者斬無赦。”
近義詞:巋然 ...
1、朝令夕改,解釋 早晨下命令,晚上就改變,形容政令多變,讓人無所適從;
2、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語和媚態偽情來迷惑、取悅他人;
3、令人髮指,意思是使人頭髮都豎起來了,形容使人極度憤怒;
4、令行禁止,指下令行動就立即行動,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法令嚴正,紀律嚴明,執行認真;
5、利令 ...
只有一個成語:三令五申。
釋義:多次命令和告誡。
近義詞:
發號施令:釋出命令。也用來形容指揮別人。
千叮萬囑:再三再四地囑咐。 表示對囑咐的事情極重視。
反義詞:
敷衍了事:指辦事馬馬虎虎,只求應付過去就算完事。
從令如流:形容迅速。形容絕對服從命令。
例句:老師三令五申 ...
三令五申,是我國古代軍事紀律的簡稱,它最早出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指多次命令和告誡,多指上級對下級,領導對群眾。
所謂三令,一令觀敵之謀,視道路之便,知生死之地,二令聽金鼓,視旌旗,以齊其耳目,三令舉斧,以宣其刑賞。
所謂五申:一申賞罰,以一其心,二申視分合,以一其途,三申畫戰陣旌旗,四申夜戰聽 ...
1、五申三令
成語解釋:再三告誡。
成語出處:前蜀杜光庭《川主太師南斗大醮詞》:“玉律金科,慮爽重輕之信;五申三令,漸乖訓撫之宜。”
2、三令五申
成語解釋:再三地命令和告誡。令:命令。申:說明。
成語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約束既布,乃設鈇鉞,即三令五申之。” ...
這四個字組成的成語只有一種情況:三令五申:令:命令;申:表達,說明。多次命令和告誡。
出處: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約束既布,乃設鐵鉞,即三令五申之。”漢·張衡《東京賦》:“三令五申,示戮斬牲。”
另外,還有部分成語字典有三審五令存在,意思和三令五申一致。 ...
三令五申。
解釋:多次命令和告誡。
出處:《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約束既布,乃設鐵鉞,即三令五申之。
用法:用作褒義。一般作謂語。
近義詞:發號施令、千叮萬囑。
反義詞:敷衍了事。
例句:不準隨意佔用馬路的規定,政府已三令五申,但少數攤販仍我行我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