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是由月亮和太陽對地球表面海水的吸引力造成。農曆每月的初一前後和十五前後,太陽、月亮和地球排列在一條直線上,太陽和月亮的吸引力合在一起,吸引地球表面的海水,所以每月初一和十五的潮汐比較大。特別是中秋節前後,是一年中地球離太陽最近的時候,因此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前後的一線潮是一年中最大。
錢塘江的一線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壯觀,這是由於杭州灣的地形特殊。錢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灣,杭州灣外寬內狹,出海處寬達一百公里,而往西到海寧縣鹽官鎮附近,只有三公里寬。潮水剛進杭州灣,水面寬闊,越往西就越受
潮汐是由月亮和太陽對地球表面海水的吸引力造成。農曆每月的初一前後和十五前後,太陽、月亮和地球排列在一條直線上,太陽和月亮的吸引力合在一起,吸引地球表面的海水,所以每月初一和十五的潮汐比較大。特別是中秋節前後,是一年中地球離太陽最近的時候,因此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前後的一線潮是一年中最大。
錢塘江的一線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壯觀,這是由於杭州灣的地形特殊。錢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灣,杭州灣外寬內狹,出海處寬達一百公里,而往西到海寧縣鹽官鎮附近,只有三公里寬。潮水剛進杭州灣,水面寬闊,越往西就越受
錢塘江魚鱗潮是比較罕見的一種潮景,首先形成原因就比較複雜,一般只持續十來分鐘,那麼,錢塘江魚鱗潮是如何形成的?觀潮要注意什麼?下面小編就帶來介紹。
錢塘江魚鱗潮是如何形成的
錢塘江湧潮分為很多種,比如:一線潮、交叉潮、回頭潮、兜潮、二度潮、對撞潮、波紋潮等。
而魚鱗潮是錢塘江湧潮中少見的潮景,這種潮景的形成非常罕見。
魚鱗潮的形成需要兩股湧潮,一股湧潮是波狀湧潮,另外一股是破碎的湧潮,兩者相遇交叉就會形成像魚鱗一樣的湧潮。
其中波紋潮的形成是因為,潮湧動力較弱,潮頭不完全破碎,呈現出波紋狀,這種潮水比較常見。
交叉潮則是因為錢塘江下游河道不僅寬,而且還非常淺,江中有沙洲露出水面,當湧潮遇到沙洲後,就會被截成兩段,形成兩股湧潮。
兩股潮頭繞過沙洲之後,就會相會形成交叉潮,交叉潮的形狀各異,有的呈“十”字狀,有的呈“丁”字狀。
當波紋潮遇到破碎的湧潮,形成交叉潮時,就會形成像魚鱗一樣的湧潮了,這就是“魚鱗潮”。
魚鱗潮的形成非常罕見,而且往往只持續10多分鐘就消失,所以看到魚鱗潮的機率並不高,如果你有幸觀賞到了這股魚鱗潮,記得要拍照打卡哦!
觀潮安全小貼士
觀潮原則要記
在安全區域或地段觀瀾,服從觀瀾現場民警及工作人員的指揮和管理,不要到沒有
安全防護措施的堤塘附近。不要越過防護欄到河灘、丁字壩等上面去遊玩、納涼,更不要在江中游泳、洗澡。
湧潮到來時,人切莫與其爭道,避免發生人被潮水捲走的傷亡事故。
要及時關注周遭的環境,注意避讓行人和車輛,以免發生踩踏等次生傷害。
觀潮自救須知
在面臨危險時,不要驚慌失措,要迅速有序地向安全地帶撤退,並立即向周邊的防
潮巡邏人員或其他人呼救。萬一落水或被潮水擊打時,
要儘量抓住身邊的固定物,防止被潮水捲走。
周邊人員在看到有人落水的緊急情況下,不能擅自下水,要迅速採取有效的救援措施並立即撥打110、119報警電話。
觀潮的最佳地點:浙江海寧的鹽官鎮。海寧,又稱硤石。海寧縣城位於東山、西山之間。這兩座山原先是荒山禿嶺,山上遍佈硤石。兩山遙相對,夾持著這座杭州灣畔的江南小城,因此得名“硤石”。
錢塘江,古稱浙,全名“浙江”,又名“折江”、“之江”、“羅剎江”,一般浙江富陽段稱為富春江,浙江下游杭州段稱為錢塘江 。錢塘江最早見名於《山海經》,因流經古錢塘縣而得名 ,是吳越文化的主要發源地之一。
錢塘江是浙江省最大河流,是宋代兩浙路的命名來源,也是明初浙江省成立時的省名來源。以北源新安江起算,河長588、73千米;以南源衢江上游馬金溪起算,河長522、22千米。自源頭起,流經今安徽省南部和浙江省,流域面積55058平方公里,經杭州灣注入東海。
錢塘江潮被譽為“天下第一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觀,它是天體引力和地球自轉的離心作用,加上杭州灣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