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也稱為儒教或儒學,由孔子創立,最初指的是司儀,後來逐步發展為以尊卑等級的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
儒家思想的精華包括先秦儒家思想、孔子的仁與禮、孔子時代的禮樂制度、《孝經》中的孝等。
儒家思想也稱為儒教或儒學,由孔子創立,最初指的是司儀,後來逐步發展為以尊卑等級的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
儒家思想的精華包括先秦儒家思想、孔子的仁與禮、孔子時代的禮樂制度、《孝經》中的孝等。
“義”,是指正當、正直和道義的氣節,即“正義之氣”。“義”的原義是指人的儀表,是人們在人際交往中對親密友誼、對美好善良的追求。《說文解字》這樣解釋:“義(義),己之威儀也。從我從羊。”意思說,“義”是一個人的外在形象和內在涵養,我們崇尚羊的形象和涵養,要像羊一樣溫和、善良、美好。
“禮”,是指禮儀、禮貌和禮節,即“禮儀之規”。“禮”最初是原始社會祭神祈福的一種習俗和儀式。《禮記·表記》中說“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指的就是一種儀式、一種習俗,當時還沒有把“禮”作為一種道德規範、道德準則和道德理念加以明確和倡導。
隨著社會進一步發展,關於“禮”的認識和理解也有了新的變化。《禮記·表記》寫道:“周人尊禮尚施,事鬼敬神而遠之,近人而忠焉。”這說的是殷人尊神,而周人事鬼敬神而遠之,開始遠離它,並且“制禮作樂”,逐步把這些禮儀加以規範,對在哪種情況下實行什麼樣的禮節、舉行什麼樣的禮儀、講究什麼樣的禮貌進行了具體規範,提倡以“禮樂”治天下。
12 / 2 頁下一頁
常常有人說,中國人創新意識差,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更直白一點說,是受到了孔夫子的影響。地 處齊魯之地的山東人更是說,我們保守,是因為受孔夫子影響深。說者大有不屑、調侃、貶斥的意味,似乎自己不如人意的現狀,是孔夫子造成的。孔夫子要為當下 中國人的痛苦屈辱承擔責任。孔夫子束縛了手腳,束縛了創造,束縛了思想,使得人們謹小慎微、縮手縮腳,限制了作為。真的是這樣嗎?
孔夫子作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作為在中國歷史上有重大影響的教育家、思想家,為中華文明貢 獻良多。其言其行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種重大的歷史文化現象,對後人的影響,是後人為我所用、自我選擇的結果,前人是沒有責任的。正如錢幣,普通 人用之過日子,慈善家用之行善,投機者用之生財,官場用之行賄,無良者用之搞恐怖。錢有何罪?錢擔何責?善人用之行善,壞人用之行惡。工具而已,手段而 已。至於有人說,孔子的學說為歷代帝王所利用,就不是好東西。這還是“階級鬥爭”思維的結果。且不說帝王中有開明之君,為中華文明增光添彩。即使昏庸無道 的暴君,他們尊孔,孔夫子也不可能承擔什麼責任。猶如當今的暴發戶識字不多藏書多、胸無點墨喜字畫、陋知文物重金買一樣,附庸風雅而已,聚財而已。書何 辜?字畫何辜?文物何辜?以此推理,孔夫子何辜?
或許有人說,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是滲透到血脈中的。甚至有人大言,我們的身體有這種文化 基因,血液裡流淌著這種文化元素。文化基因須靠後天諸多因素方能啟用產生作用,正如馬克思主義,有恩格斯的馬克思主義,有列寧的馬克思主義,有斯大林的馬 克思主義,有毛澤東的馬克思主義,有鄧小平的馬克思主義。同是馬克思的學說,因後來者學養、人品、地位、權欲的不同而大相徑庭。
被列為“四書”之一的《論語》,是孔門弟子及後學對孔子言行和弟子言行的輯錄,集中體現了孔 子思想的精華。以我個人的看法,熟讀《論語》可以使你成為一個優秀的人,讓別人喜歡你的人。因為教你和、教你智、教你勇、教你有德、教你好學、教你中庸、 教你遷善改過、教你遠離小人、教你有境界。孔子推崇的是“坦蕩蕩”的君子,而非“常慼慼”的小人。其言其行是拿得上臺面的東西,而非背後的唧唧喳喳,爾虞 我詐。孔夫子讓人自尊自愛,“出門如見大賓”,同時要愛他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欲立而立人”。要“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這是孔夫子存在的最大理由, 符合人情,切入人心。
孔夫子深情呼喚人要有誠信,“主忠信”,“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言必信,行必果”。他 說,人沒有誠信,就好像大車沒有安橫木的輗,小車沒有安橫木的軏,怎麼能行走呢?面對今日誠信的嚴重缺失,我們讀讀先哲的論述,當有所警醒。當謊言統治世 界,當欺矇大行其道時,人人戴上假面具,彼此欺詐。官愚民,民愚官。良知未泯者提倡誠信,靠謊言支撐的官場,靠行騙混世的無賴,能不反對嗎?
孔夫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告訴人們要有自己的個性主張,不迎合不附和,善 於與他人合作共事,和諧相處,和睦共存。這是君子之風;而小人則是毫無個性,曲意附和,表面同意,背後踢腳,貌合而情疏。反觀今日之官場商界,同而不和者 何其多也。臺上言和,臺下踢腳。當面握手,背後詆譭。十足的小人作派,對這樣的毫無特操的人,要求他“和而不同”,豈不是一種束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