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同一性混亂亦稱“同一性擴散”。
艾裡克森心理社會性發展階段理論中的術語,指青年在尋求自我同一性過程中出現的同一性失敗的一種現象。
他們對自我缺乏清晰的同一感,不清楚或迴避考慮個人的品質、目標、需扮演的角色及價值觀等問題。自我評價偏低,難以承擔自己的生活責任。
自我知覺:是社會知覺的一種形式。它是個體對自己的認識,以自我為認識的物件,也是指一個人透過對自己行為的觀察而對自己心理狀態的認識。自我知覺理論認為,人們透過自己的行為和行為發生的情境瞭解自己的態度、情感和內部狀態。
客體知覺:是社會知覺的一種形式。它是對於自己以外的所有事物的所有知覺。
自我概念,即一個人對自身存在的體驗。它包括一個人透過經驗反省和他人的反饋,逐步加深對自身的瞭解。自我概念是一個有機的認知機構,由態度、情感、信仰和價值觀等組成,貫穿整個經驗和行動,並把個體表現出來的各種特定習慣、能力、思想、觀點等組織起來。主要內容自我概念是由反映評價、社會比較和自我感覺三部分構成。莎沃森等人提出的學業自我概念結構。
1、反映評價,反映評價就是人們從他人那裡得到的有關自己的資訊。
2、社會比較,在生活和工作中,人們往往與他人比較來確定衡量自己的標準,這就是在作社會比較。
3、自我感覺,在年少時,對自己的認識大多數來自於人們對你的反應。然而,在生活的某一時刻,你開始用你自己的方式來看待自己,這種看待自己的方式被稱為自我感覺。
1、同一性獲得。青少年已經體驗了探索,仔細考慮過各種同一性問題,選擇了自我投入的目標和方向並對特定的目標、信仰和價值觀做出了堅定、積極的自我投入。同一性獲得者是個體自我同一性發展的最佳狀態,這樣的青少年通常表現出更高的自主和自尊水平,具有更高的自我發展潛力,對外部環境具有更強的適應性。
2、同一性延緩 ...
自我概念即一個人對自身存在的體驗。它包括一個人透過經驗、反省和他人的反饋,逐步加深對自身的瞭解。自我概念是一個有機的認知機構,由態度、情感、信仰和價值觀等組成,貫穿整個經驗和行動,並把個體表現出來的各種特定習慣、能力、思想、觀點等組織起來。 ...
嘲諷原意是嘲弄譏諷和嘲笑諷刺,也有作故意激怒他人,引其攻擊自己的解釋。自我嘲諷就是故意自己激怒自己。
解嘲,指因被人嘲笑而自作解釋。自我解嘲就是自己用言語或行動來掩飾被別人嘲笑的事情。
引證解釋,嘲諷出處之一:嘲笑諷刺。宋代蘇軾《送李公恕》詩中寫道,酒酣箕坐語驚眾,雜以嘲諷窮《詩》《騷》。 ...
意思:
1、自我控制就是自己控制自己,不管遇到多大的事頭腦都要冷靜,不要衝動。
如何自我控制:
1、加強思想修養。要提高自制力最根本的方法是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保持樂觀向上的健康情緒;
2、提高文化素養。自覺地進行自我控制、自我完善;
3、穩定情緒。用合理發洩、注意力轉移、遷移環 ...
自我援引性優勢觀念是指:
1、把事情的矛頭指向自己,不管是什麼事情;
2、指這類人有自知之明,容易反省;
3、自我援引性優勢觀念或妄想,常見的是關於被害、愛、恨、嫉妒、榮譽、訴訟、誇大等,嚴重的也可能是偏執性人格障礙。 ...
自我管理,就是指個體對自己本身,對自己的目標、思想、心理和行為等等表現進行的管理。自己把自己組織起來、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約束自己、自己激勵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務,最終實現自我奮鬥目標的一個過程。
自我管理又稱為自我控制。是指利用個人內在力量改變行為的策略,普遍運用在減少不良行為與增加好的行為的出現。 ...
自我肯定,是指個體對自己外在形象、精神面貌、性格特徵和行為表現等方面的認可、欣賞和肯定。可形成自尊,發展自信;也可產生自我滿足、自我陶醉心理。為保持自我中心性,個體須不斷鼓勵自己、督促自己,使自我中心和獨立感趨於成熟。
即人應有勇氣肯定自我,藉此可考查個體有無自由選擇的能力和勇氣,能否勇敢地肯定自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