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線與伽馬射線的區別如下:射線的波長不同,X射線是由外圍電子的階躍產生,伽馬射線是原子核能級躍遷產生。
X射線是由於原子中的電子在能量相差懸殊的兩個能級之間的躍遷而產生的粒子流,是波長介於紫外線和γ射線之間的電磁波。
伽馬射線,又稱γ粒子流,是原子核能級躍遷蛻變時釋放出的射線,是波長短於0.01埃的電磁波。 γ射線有很強的穿透力,工業中可用來探傷或流水線的自動控制。 γ射線對細胞有殺傷力,醫療上用來治療腫瘤。
X射線與伽馬射線的區別如下:射線的波長不同,X射線是由外圍電子的階躍產生,伽馬射線是原子核能級躍遷產生。
X射線是由於原子中的電子在能量相差懸殊的兩個能級之間的躍遷而產生的粒子流,是波長介於紫外線和γ射線之間的電磁波。
伽馬射線,又稱γ粒子流,是原子核能級躍遷蛻變時釋放出的射線,是波長短於0.01埃的電磁波。 γ射線有很強的穿透力,工業中可用來探傷或流水線的自動控制。 γ射線對細胞有殺傷力,醫療上用來治療腫瘤。
1、在太空中產生的伽馬射線是由恆星核心的核聚變產生的,因為無法穿透地球大氣層,因此無法到達地球的低層大氣層,只能在太空中被探測到。
2、γ射線,又稱γ粒子流,是原子核能級躍遷退激時釋放出的射線,是波長短於0.01埃的電磁波。γ射線有很強的穿透力,工業中可用來探傷或流水線的自動控制。γ射線對細胞有殺傷力,醫療上用來治療腫瘤。
3、γ射線首先由法國科學家P.V.維拉德發現,是繼α、β射線後發現的第三種原子核射線。
4、太空中的伽瑪射線是在1967年由一顆名為“維拉斯”的人造衛星首次觀測到。從20世紀70年代初由不同人造衛星所探測到的伽馬射線圖片,提供了關於幾百顆此前並未發現到的恆星及可能的黑洞。於90年代發射的人造衛星(包括康普頓伽馬射線觀測臺),提供了關於超新星、年輕星團、類星體等不同的天文資訊。
伽馬射線探傷輻射範圍是50米左右。
射線探傷是利用某種射線來檢查焊縫內部缺陷的一種方法。常用的射線有X射線和γ射線兩種。X射線和γ射線能不同程度地透過金屬材料,對照相膠片產生感光作用。
利用這種效能,當射線透過被檢查的焊縫時,因焊縫缺陷對射線的吸收能力不同,使射線落在膠片上的強度不一樣,膠片感光程度也不一樣,這樣就能準確、可靠、非破壞性地顯示缺陷的形狀、位置和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