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建設的直接目標是和諧共生、良性迴圈、全面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的長遠目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目標是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森林覆蓋率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增強,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十八大報告第八部分強調: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及生活方式。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汙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生態文明建設的直接目標是和諧共生、良性迴圈、全面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的長遠目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目標是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森林覆蓋率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增強,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十八大報告第八部分強調: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及生活方式。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汙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因為生態興衰決定文明興衰。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新的階段,即工業文明之後的文明形態;生態文明是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生態文明是以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迴圈、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社會形態。生態文明是貫穿於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過程和各方面的系統工程,反映了一個社會的文明進步狀態。
生態文明體系包括以下四方面:
1、生態文明決策制度。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從全域性高度通盤考慮,搞好頂層設計和整體部署。
2、生態文明評價制度。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
3、生態文明管理制度。建立空間規劃體系,劃定生產、生活、生態空間開發管制界限,落實用途管制。
4、生態文明考核制度。將反映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和環境保護成效的指標納入地方領導幹部政績考核評價體系,大幅提高生態環境指標考核權重。
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新的階段,即工業文明之後的文明形態;生態文明是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