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倒擠法又叫實地盤存制,它是期末透過實物盤點,確定存貨的結餘數量,據以計算期末存貨成本和本期存貨發出成本的一種方法。平時帳上只記增加數,不記減少數,期末根據實地盤點確定結存數再倒擠出存貨減少成本,優點是簡化核算工作,缺點是發出成本中可能夾雜存貨不正常損耗,客觀上掩蓋存貨過程中的弊端,無法防備諸如倉庫管理人員監守自盜、挪用公款、翫忽職守造成的損失。優點就是總體上能夠把握,缺點就是不能分清明細,倒擠成本等於期初庫存和本期購進減期末庫存。
成本倒擠法又叫實地盤存制,它是期末透過實物盤點,確定存貨的結餘數量,據以計算期末存貨成本和本期存貨發出成本的一種方法。平時帳上只記增加數,不記減少數,期末根據實地盤點確定結存數再倒擠出存貨減少成本,優點是簡化核算工作,缺點是發出成本中可能夾雜存貨不正常損耗,客觀上掩蓋存貨過程中的弊端,無法防備諸如倉庫管理人員監守自盜、挪用公款、翫忽職守造成的損失。優點就是總體上能夠把握,缺點就是不能分清明細,倒擠成本等於期初庫存和本期購進減期末庫存。
倒擠法又叫實地盤存制,它是期末透過實物盤點,確定存貨的結餘數量,並據以計算期末存貨成本和本期存貨發出成本的一種方法。由於平時帳上只記增加數,不記減少數,期末根據實地盤點確定結存數再倒擠出存貨減少成本,所以優點是簡化核算工作,缺點是發出成本中可能夾雜存貨不正常損耗,客觀上掩蓋存貨過程中的弊端,無法防備諸如倉庫管理人員監守自盜、挪用公款、翫忽職守造成的損失。常用於商品流通企業、產品製造企業;適用於品種雜、價值低、收發頻繁的物品核算。
干支紀年法如何計算
第一種:先將天干進行編碼: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 癸
4、 5、 6、 7、 8、 9、 0、 1 、 2、 3
凡是公元后某年的最後一位數字(個位數)是“4”,那麼該年的天干就是“甲”;“5”就是“乙”;餘類推。如2003年的天干就是“癸”。記住這一編碼很實用,雖然不能用干支紀年來直接推算公元紀年,但可以給我們一點提示,凡是天干為“甲”的公元紀年數最後一位數必為“4”;“辛”為“1”;餘類推。如辛酉政變(1861)、辛丑條約(1901)、辛亥革命(1911)發生年代的最後一位數字都是“1”,而“1”剛好對應天干中的辛。
中國歷史上知名的干支年份
中國歷史上很多重大事件是以年份的干支命名的:辛酉政變(麒祥政變)、中日甲午戰爭、戊戌變法(百日維新)、庚子賠款、辛丑條約、癸卯學制、辛亥革命等等。
原因是當時還沒有使用“公元紀年法”,“公元紀年法”直到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成立時才開始使用。
(1)辛酉政變——發生於1861年,農曆辛酉年,慈禧太后奪權。
(2)甲午戰爭——發生於1894年,農曆甲午年,中日黃海大戰。
(3)戊戌變法——發生於1898年,農曆戊戌年,變法僅維持103天。
(4)庚子賠款——發生於1900年,農曆庚子年,八國聯軍進攻中國。
(5)辛丑條約——發生於1901年,農曆辛丑年簽定,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6)癸卯學制——發生於1905年,農曆癸卯年,晚清最後一次學制改革,廢除了科舉制度。
(7)辛亥革命——發生於1911年,農曆辛亥年,起義推翻了滿清統治。
再將地支進行編碼:
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 5、 6 、7、 8、 9、10、11、 0、 1、 2、3
把公元某年的數字除以12,餘數為“4”,那麼該年的地支就是“子”;餘數為“5”就是“醜”;其餘類推。心算地支可將年份數減去12的倍數,如1800、1860、1920、1980等,再算就容易得多了。
最後將天干、地支合在一起,就是公元某年的干支紀年。如1861年,最後一位數字是“1”,天干為“辛”,將1861除以12(或1861減去1860),餘數為“1”,地支為“酉”,那麼公元1861年就是辛酉年
根據六十甲子可以推算出具體的年月日時。而在計時使用裡,由於一天為二十四小時,古代正好是十二時辰,因此形成兩個小時一個時辰的換算關係,具體為深夜23點到子夜1點為子時,1-3點為丑時,3-5點為寅時,5-7點為卯時,7-9點為辰時,9-11點為巳時,11-13點為午時,13-15點為未時,15-17點為申時,17-19點為酉時,19-21點為戌時,21-23點亥時。除了以此計時外,另外地支計時法還與干支計日聯絡在一起形成六十干支計時法,即甲己日子時以甲開頭,成為甲子時,然後丑時成為乙丑時,寅時成為丙寅時,依次類推。乙庚日子時以丙開頭,成為丙子時;丙辛日子時以戊開頭成為戊子時。丁壬日子時以庚開頭,成為庚子時;戊癸日開頭以壬開頭成為壬子時。這樣六十天干形成完整的紀年紀月紀日紀時法,每人出生的時辰也就有了確定的四組天干八個字組成的生辰,簡稱“八字”。如此時正是2005年11月15日19:07(農曆十月十四日),此時出生者的八字就是乙酉年丁亥月癸卯日壬戌時(因為計日天干為癸開頭,故本日子時為壬子時,推算至19點至21點即為壬戌時)。
方法二:口訣法:
1、計算公元后年份的口訣是;“公元年數先減三,除10餘數是天干,基數改用12除,餘數便是地支年”。以1911年為例,年份減3得基數1908,除以10得餘數8,對查天干次序(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得"辛",再將基數1908除以12恰好除盡,餘數為0(可理解為1之前即12),再迴圈對查地支次序(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得"亥",故1911年為辛亥年。
2、計算公元前的年份, “公元前年數先加三,除10餘數是天干,基數改用12除,餘數便是地支年”,而查干支次序時均自後向前倒查即可。以公元前40年為例, 年份加3得43為基數,除以10得餘數3,倒查天干為“辛”,再將基數除以12得餘數7,倒查地支為"巳",故公元前40年應為"辛巳"年。
其中關於公元紀年和干支紀年的換算是個難點,比如:公元2004年是干支紀年的什麼年?這裡介紹一種比較簡單的計算方法。
(1)首先要先記準十個天干和十二個地支(2)再記住一個歷史事件的公元紀年和干支紀年分別是哪一年,如辛亥革命是1911年。然後就可以以此為藉助點來計算了。如:知道1911年是辛亥年,問你2004年是干支年的什麼年?計算步驟如下:(1)先2004——1911=93(2)再93÷10=9餘3,用這個餘數3定天干。(也就是假如沒有餘數那2004年的天干就和1911年的天干是一樣的即是“辛”;假如餘數是1,那2004年的天干就是在1911年天干“辛”的後面一個字,即是“壬”。以此類推之。)也就是2004年的天干是“辛”後第三個字即“甲”。(2)用93÷12=7餘9,用這個餘數9定地支。(方法同上)也就是2004年的地支是“亥”後第九個字即“申”(3)把天干和地支合在一起即2004年的干支紀年是甲申年。
干支紀年法簡便演算法公式
10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12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紀年法計算的萬能公式:
天干計算法:年減去3再除以10得到的餘數對應的天干字就是幹
地支計算法:年減去3再除以12得到的餘數對應的地支字就是支
舉例:2011年
計算天干:(2011-3)/10的餘數是8,對應天干是字:辛,即為這一年的幹。
計算地支:(2011-3)/12的餘數是4,對應地支是字:卯,即為這一年的支。
所以2011年是辛卯年。
例如:甲午戰爭發生於1894年,八國聯軍侵華的1900年應是:庚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