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園教育中,過於注重知識的被動傳述,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學師之所教,不注重學生自身的創造力和潛在的能力。學生應爭分奪秒地學習,不注重尋找科學有效的方法學習。學校應有嚴謹的校紀校規,注重學生的思想、行為教育。以書本知識教育為主,不注重實踐活動。在家庭教育中,家長習慣給孩子規劃未來,過於管束孩子的生活。
在校園教育中,過於注重知識的被動傳述,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學師之所教,不注重學生自身的創造力和潛在的能力。學生應爭分奪秒地學習,不注重尋找科學有效的方法學習。學校應有嚴謹的校紀校規,注重學生的思想、行為教育。以書本知識教育為主,不注重實踐活動。在家庭教育中,家長習慣給孩子規劃未來,過於管束孩子的生活。
1、重人與社會的協調,強調社會本位:中國的教育傳統,長期以來,它是忽略整個人群中人與人之間的個性差異,用社會價值取代人的個體價值的。
2、重人論觀念,強調師者尊嚴:中國傳統社會是一個泛道德主義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中,任何個人的言論或行為都嚴格地受道德價值的制約與鉗制。歷代的統治者及制禮作樂的御用知識分子,都強調以道德標準來衡量事物或行為的好壞,而且為一般人所接受。
3、重入世,強調學以致用:中國傳統文化中所講的“學以致用”,並不是指實際的功用,或實利上的追求,而更多地是指個人的修養,即將學得的倫理規範運用於生活實際,將修身的要求落到實處。
4、重人文精神,強調教育的世俗性:中國教育傳統中,與社會政治的聯絡要更為密切一些,受政治的約束更強一些,另一方面表現為社會政治也幾乎成為衡量教育的唯一標準,教育的好與壞,質量的高與低,都由政治機構來裁決。
教育觀念,指關於教育方法的觀念,是教育主體在教學實踐及教育思維活動中形成的對教育應然的理性認識和主觀要求,與現代社會,現代科技相適應的觀念有以下十條:
以人為本。強調以人為本,把重提升和發展人的精神貫注於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全面發展。關注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全面發展與完善。素質教育。注重教育過程中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及其內化為人們的良好素質。創造性。強調教育教學過程是一個高度創造性的過程。主體性。充分調動併發揮教育主體的能動性。個性化觀念。強調尊重個性,正視個性差異,鼓勵個性發展。開放性觀念。教育要從學歷教育向終身教育拓寬。多樣化觀念。主張建立起多元化的教育評價體系與機制。生態和諧觀念。力求在整體上教學育人,促進人才的健康和諧發展。系統性觀念。需要在系統工程的理念指導下進行統一規劃、設計和一體化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