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廣州塔小蠻腰:光彩奪麗,美麗豔城,嬌人璀燦,繽紛奪目,穎秀,瑰異,無與倫比、五彩斑斕、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廣州塔,又稱廣州新電視塔,暱稱小蠻腰。位於廣州市海珠區赤崗塔附近,距離珠江南岸125米,與珠江新城、花城廣場、海心沙島隔江相望。廣州塔塔身主體高454米,天線桅杆高146米,總高度600米 。它是中國第一高塔,世界第二高塔,僅次於東京晴空塔。
形容廣州塔小蠻腰:光彩奪麗,美麗豔城,嬌人璀燦,繽紛奪目,穎秀,瑰異,無與倫比、五彩斑斕、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廣州塔,又稱廣州新電視塔,暱稱小蠻腰。位於廣州市海珠區赤崗塔附近,距離珠江南岸125米,與珠江新城、花城廣場、海心沙島隔江相望。廣州塔塔身主體高454米,天線桅杆高146米,總高度600米 。它是中國第一高塔,世界第二高塔,僅次於東京晴空塔。
1、廣州塔亮燈時間19:00—22:00。
2、廣州塔正式亮燈,紫紅藍綠四色交替閃亮。新電視塔的外圍一共有6696盞泛光燈,透過一個總的控制器,由一人控制即可。整個燈光控制系統採用雙層保險,除了一樓的總控制檯外,每一層都有一個燈光分控制器,確保新電視塔的燈光能夠安全照明。白天參觀新電視塔時,從來沒有發現塔身上裝有那麼多燈,到底那些燈都裝在哪呢?據廣州新電視塔建設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所有的泛光燈均擺放在新電視塔的鋼結構的節點上面,在外面基本上看不到。
3、廣州塔別名:小蠻腰,廣州新電視塔。廣州塔是一座集旅遊觀光、餐飲、文化娛樂和環保科普教育等多功能於一體,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大型景觀建築。廣州塔矗立在廣州城市新中軸線與珠江景觀線的交匯處,與海心沙亞運公園和珠江新城隔江相望,是廣州新的制高點。廣州塔在鱗次櫛比的中國超高建築中獨佔魁首,其塔體高約450米,天線桅杆高150米,以總高度600米佔據中國第一高塔,世界第三高塔的地位,同時擁有“世界之巔,一塔傾城”“新廣州、新地標”等美譽。
廣州有個很出名的塔:廣州塔。而廣州塔是廣州具有代表性的建築。是廣州新的電視塔。因為腰身纖細,所以被人稱為是小蠻腰,那麼關於更多的廣州塔的資料,就讓我們一起往下看看廣州文化的介紹吧!
廣州塔(CantonTower),建於廣州市海珠區閱江西路,距離珠江南岸125米,與海心沙島及珠江新城隔江相望。是一座以觀光旅遊為主,具有文化娛樂和城市視窗功能的大型城市基礎設施,為2010年在廣州召開的第十六屆亞洲運動會提供轉播服務。該塔隸屬廣州城投集團由廣州建築和上海建工集團負責施工,已於2009年9月竣工。
廣州塔塔身主體450米(塔頂觀光平臺最高處454米),天線桅杆150米,總高度600米,取代加拿大的CN電視塔成為當時世界第三高電視塔,現僅次世界第一高自立式電視塔——日本東京天空樹塔的自立式電視塔(高度634米,2008年7月14日動工,2012年2月29日竣工),為世界第二高自立式電視塔,也成為廣州的新地標。廣州塔已於2010年9月30日正式對外開放,10月1日起正式公開售票接待遊客。
在廣州新電視塔建築設計競賽中,曾出現多個優秀設計。經過市民投票,專家的層層評審,廣州新電視塔設計方案最終選定來自荷蘭IBA事務所的設計師馬克-海默爾(MarkHemel)和芭芭拉-庫伊特(BarbaraKuit)夫婦。公司的設計方案,塔高450米,天線桅杆150米,以“廣州新氣象”為主題。建設用地面積17.546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14054平方米,塔體建築面積44276平方米,地下室建築69779平方米。
廣州塔塔身設計的最終方案為橢圓形的漸變網格結構,其造型、空間和結構由兩個向上旋轉的橢圓形鋼外殼變化生成,一個在基礎平面,一個在假想的450米高的平面上,兩個橢圓彼此扭轉135度,兩個橢圓扭轉在腰部收縮變細。格子式結構底部比較疏鬆,向上到腰部則比較密集,腰部收緊固定了,像編織的繩索,呈現“纖纖細腰”,再向上格子式結構放開,由逐漸變細的管狀結構柱支撐。
平面尺寸和結構密度是由控制結構設計的兩個橢圓控制的,它們同時產生了不同效果的範圍。整個塔身從不同的方向看都不會出現相同的造型。頂部更開放的結構產生了透明的效果可供瞭望,建築腰部較為密集的區段則可提供相對私密的體驗。
可抵禦烈度7。8級的地震和12級颱風,設計使用年限超過100年。雖然廣州新電視塔的塔身高度並不追求全球第一高,但是加上160米的發射天線,610米的廣州新電視塔的整體高度仍將成為亞洲最高。
由於廣州新電視塔處於飛機轉向區,按照規定,該處飛機在航線所處位置周圍300米內不能出現障礙物,新電視塔上方飛機飛行高度為海拔900米,因此,為確保飛機飛行安全,現已從塔頂天線撤出10米,最終高度為600米。
廣州塔有很多美麗的別稱,最有名的要算是“小蠻腰”,此外還有海心塔、碧海心沙、南天柱、牧雲塔,百越雲珠、廣州塔、嶺南摩星塔、南國旋塔、廣州明珠塔、暉粵塔、廣州海心塔、海心沙塔、赤光塔等。
【結束語】每個代表性的建築都會有每個建築特有的別稱,而這些別稱不但有趣,還總是能把它最突出的特點體現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