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背運東西為生的人。又稱背老二。見於一些交通不便的山區。所用工具為喇叭形背篼一個、繩架一副、丁字柺杖一個。一般背50千左右貨物,走累了,便用丁字柺杖置於揹筐下支撐休息片刻。如果背運是集體行動,領頭的背二哥要呼吼節奏感強的號子,統一眾人的行動步伐。
以背運東西為生的人。又稱背老二。見於一些交通不便的山區。所用工具為喇叭形背篼一個、繩架一副、丁字柺杖一個。一般背50千左右貨物,走累了,便用丁字柺杖置於揹筐下支撐休息片刻。如果背運是集體行動,領頭的背二哥要呼吼節奏感強的號子,統一眾人的行動步伐。
對於人體來說,眉毛雖然不如其他的部位重要,但卻是影響形象的重要標準。特別是女子,生怕自己的眉毛不好看,修眉、畫眉這些小手術是免不了的,粗的弄細,濃的弄淺,短的弄長,直的弄彎,這叫做弄眉。
但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居住在西雙版納勐臘縣瑤山上的藍靛瑤族婦女就視無眉毛為美,一向有拔眉毛的習俗。小姑娘從十四、五歲起,就開始拔眉。拔眉毛時,先在眉間抹點火灰消毒和止痛,然後用兩根線在眉間來往搓捻,使眉毛裹線上中拔出來。
相傳,拔眉的習俗與一對恩愛夫妻有關。從前,藍靛瑤婦女每當丈夫出門勞動或上山打獵,都要在太陽落山之前做好飯菜,站到寨門口等丈夫歸來。有一次,太陽落山了,只有盤阿仙的丈夫還沒有回來。盤阿仙焦急萬分。她走了一段路,見在拐彎處站著一個人,好像自己的丈夫,上前一看,原來是路旁的一棵死樹樁。她怨自己看花了眼,怪眉毛擋了視線,於是氣得拔自己的眉毛。她又往前走了一段路,好像見到丈夫坐在路邊,她高興地跑上去一看,原來是一塊大石頭。她又氣得狠命地拔自己的眉毛。她又繼續往前走,一直到最後,才見到自己的丈夫。她撲在丈夫的肩上傷心地痛哭了。丈夫發覺妻子的眉毛沒有了。當他知道妻子如此忠誠時,既感動又高興,覺得妻子雖然沒有了眉毛,但比以前更美了。盤阿仙的故事傳開後,於是瑤山婦女就有了拔眉的習俗。
除了以無眉為美之外,瑤族美女的頭飾,還相當有創意,她們頭頂紅布,用一圈銀匝把紅布固定成錐型。相傳,這個創意來自於盛開的芭蕉花,看起來,也確實像一朵芭蕉花,相當富有詩意。紅頭瑤作為瑤族的一個支系,就是因此而得名的。紅頭瑤美女,單就頭飾而言,我以為它是我在雲南25個少數民族美女們的頭頂上所見過的最美、也是最富創意的頭飾之一,它的造型十分簡單,工藝也不復雜,佩帶起來也十分方便,但卻是最有詩意的。紅頭瑤美女一般穿著主要是由黑色棉布裁剪而成的上衣,彩色的裙子,頭頂上的芭蕉花是大紅,突出的一點紅與大面積的黑色搭配,顯得沉著典雅,再與處在身體下部婆娑的七彩裙呼應,真是很經典的一個效果。
在中國西南部重慶東南的大山中,穿行著兩條清幽的河流——烏江、酉水河,她宛如閃亮的玉帶鑲嵌在這塊熱土地上,也就是在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上聚居著勤勞純樸的土家兒女。土家族是中國古代巴人的後裔,由於大山阻隔,這裡不象別的民族那樣保留原始,她已經於漢族融合,但至今還保留著許多土家風俗。
土家女兒會
一年一度的“女兒會”是土家族青年男女互相認識,自由結交的盛會,恩施鶴峰、宣恩相鄰山寨的土家族婦女至今都有趕“女兒會”的習慣。每年五月初三,或七月十二,或八月十五趕會一次。這一天婦女結伴趕場赴會,男女青年可以自由結交,對歌言情,所以稱“女兒會”。
每到“女兒會”當天的早上,土家姑娘們起得格外的早,她們嘰嘰喳喳的邀約聲打破了山寨的寂靜。姑娘們精心梳妝打扮,把最漂亮的衣裳穿在身上,其穿法是里長外短,讓一層層鑲邊衣裳翻成筍殼狀,這叫“節節高”。衣裳的布料通常是土家姑娘自己用老式的織布機親手紡織的土布,然後一針一線的縫成精美的衣服,為的是在“女兒會”上讓青年小夥子們讚賞自己的心靈手巧。她們還要佩戴最好、最珍貴的首飾,穿上輕巧的繡花鞋。“女兒會”實際上是土家風采的展示會,姑娘們打扮漂漂亮亮,在集會上選一個如意郎君,是未婚姑娘們的最大的心願。
土家姑娘頭纏印花摺疊帕,身著紅綠花邊衣,腰圍黑色金絲絨繡花巾,首飾在晨光下閃閃發亮。她們背上還背一精緻的細腰花揹簍,在街場上,姑娘們將背來的土產山貨、絲織錦帛擺在街道兩旁,自己則穩坐一旁,等待意中人來“買東西”。有時,嫂嫂會在姑娘邊幫忙“參謀”。土家男青年也來趕“女兒會”,他們在肩膀上斜挎一隻空揹簍,看似漫不經心各處遊蕩,到了相中的姑娘面前就裝作買東西搭話。賣東西和買東西的人,心其實都不在意貨物,青年男女雙方在貨物交易的同時,在進行感情的對話。如果彼此覺得合意,就到街外的淨林或陽坡上“邊邊會”。
“邊邊會”就是青年男女的對歌會。在山坡叢林中對歌問答,一般是女問男答,內容包括上至星星月亮,下至峻嶺深潭,大到商賈務農,小到個人愛好,對歌要隨機應變,脫口而出,互訴衷情,彼此加深瞭解,最後約定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