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仰韶文化與龍山文化的異同

仰韶文化與龍山文化的異同

  相同處:兩種文化都是黃河中游地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不同之處:龍山文化是黃帝統一中原後創造出來的。仰韶文化是神農氏一統江湖時創造出來的。仰韶在前,龍山在後。仰韶文化是黃河中游地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仰韶文化一九二一年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仰韶村被發現,所以被稱為仰韶文化,它的持續時間大約在公元前五千年至三千年。它的分佈在整個黃河中游從今天的甘肅省到河南省之間。今天在中國已發現上千處仰韶文化的遺址,其中以陝西省為最多,共計二千零四十處,佔全國的仰韶文化遺址數量的百分之四十,是仰韶文化的中心。

  龍山文化泛指中國黃河中、下游地區約當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類文化遺存。銅石並用時代文化,因首次發現于山東歷城龍山鎮而得名,距今約四千三百五十年至三千九百五十年。分佈於黃河中下游的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等省。大汶口文化出現的快輪製陶技術在這一時期得到普遍採用,磨光黑陶數量更多,質量更精,燒出了薄如蛋殼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國製陶史上的鼎峰時期。

跨越千年的對比: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

  據先秦文獻記載的傳說與夏、商、周立都範圍,遠古的先民大體以西起隴山、東至泰山的黃河中下游為活動地區;主要分佈在這一地區的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這兩個型別的新石器文化,一般認為是遠古先民的文化遺存。那麼,我們來仰韶文化看看吧!

  可能感興趣》》仰韶文化包括哪些文化

  龍山文化

  龍山文化泛指中國黃河中、下游地區約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類文化遺存。銅石並用時代文化,因首次發現于山東歷城龍山鎮(今屬章丘)而得名,原來認為距今約4600-4000年,後經放射性碳素斷代並校正,年代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

  分佈於黃河中下游的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等省。1928年的春天,考古學家吳金鼎在山東省歷城縣龍山鎮發現了舉世聞名的城子崖遺址。在此之後,考古學家們先後對城子崖遺址進行多次發掘,取得了一批以精美的磨光黑陶為顯著特徵的文化遺存。根據這些發現,考古學家把這些以黑陶為主要特徵的文化遺存命名為“龍山文化”。

  據先秦文獻記載的傳說與夏、商、周立都範圍,遠古的先民大體以西起隴山、東至泰山的黃河中下游為活動地區;主要分佈在這一地區的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這兩個型別的新石器文化,一般認為是遠古先民的文化遺存。

  早期的中國文明:仰韶文化與龍山文化

  一萬年以前,大批新石器時期的文化在中國大地上聲根發芽。中國的文化就是從其中的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發展來的。公元前5000年,仰韶人在中國西北的村莊種植粟米為生,公元前3000年,仰韶文化達到頂峰。龍山文化於公元前3200年出現在中國東部黃河流域,水稻是當時主要農作物。龍山人在這裡種植水稻,放牧牛羊。

  仰韶文化是黃河中游地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仰韶文化1921年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仰韶村被發現,所以被稱為仰韶文化,它的持續時間大約在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它的分佈在整個黃河中游從今天的甘肅省到河南省之間。今天在中國已發現上千處仰韶文化的遺址,其中以陝西省為最多,共計2040處,佔全國的仰韶文化遺址數量的40%,是仰韶文化的中心。

龍山文化與仰韶文化的異同點

  在我國漫長的歷史中,出現過許多文化,龍山文化與仰韶文化則是其中的代表文化,對歷史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那麼本期民族文化帶大家瞭解一下,龍山文化與仰韶文化的異同點。

  龍山文化與仰韶文化的相同點

  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都是居住在黃河中下游的我們祖先所創造的兩支“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重要文化。

  龍山文化與仰韶文化不同點

  分佈地點不同

  仰韶文化是由於它最早發現在河南省湖澠池縣仰韶村而得名,距現在大均有四五千年。它的分佈地區很廣,在河南西部、北部以及山西、陝西、甘肅、骨海等古發現的遺址,就不下一千處。

  龍山文化是比仰韶文化更晚、更進步的一種“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距現在大約有三四幹年。它的得名,是由於它的遺址最早被發現在山東濟南附近龍山鎮的緣故。它的分佈地區也很廣,大體是在山東、河南、安徽、河北、山西、陝西、遼東半島和浙江杭州附近。

  陶器文化不同

  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的器物有右器、骨器、陶器等。由於這些陶器以表面是紅色而又帶有彩色花紋的為最多。而這種彩陶又共有很明顯的特徵,所以仰韶文化又稱做“彩陶文化”。

  龍山文化的陶器,表面漆黑光亮、陶壁薄而堅硬,考古學家把這種文化叫做“黑陶文化”。

  社會方式的不同

  根據對仰韶文化遺址和大量遺物的研究,我們知道當時的經濟是以原始的“鋤耕農業”為主,主要的農作物是粟;農具有石斧、石鏟、石刀和穀物加工用的石磨盤、磨棒等。這時的畜牧和漁獵雖然已漸成為一種副業,但是在整個經濟生活中還是佔有一定地位。家畜方面,已有豬、狗的飼養。手工業方面,制石、制骨、製陶、紡織、縫紉已很普遍。人們這時已經過著較為穩定的定居生活。因為在遺址中發現了許多方形或圓形的小屋子連線成的“村落”模樣(在這種“村落”當中往往還有一所大房子,大概是這個氏族成員活動的公共場所)。

  在龍山文化遺址中發現這時期的經濟,是以發達的“鋤耕農業”為主,狩獵和捕魚只是一種副業。手工業開始佔重要地位。生產工具除了石斧、石刀等之外,還有半月形的石刀、石鎖、蚌協和本來等農具。這時期飼養的家畜除了豬、狗之朱又出現了馬、牛、羊、雞。手工業製造品也更精緻美觀。


文化密不可分的俗語

  打牙祭   “牙祭”一般指舊時工商業主每半個月各給店員、匠師、徒工等一次肉食,後泛指百姓隔段時間吃肉,改善生活。此風俗來自於廚師祭祀其祖師爺——春秋時期齊國廚藝大師易牙。每逢初一、十五,廚師要用肉向易牙祈禱,稱為“禱牙祭”,後來訛傳為“打牙祭”。   掛羊頭,賣狗肉   春秋時期,齊靈公喜歡宮女穿男裝。此 ...

月餅禮節文化

  http://www.tech-food.com 2005-8-9 10:01:00 中國食品科技網 中秋在現在之所以被國人當作一個節日,很重要的一點是月餅的存在,從月餅的變化(無論是月餅本身,還是與之相關的市場行為)我們都可以感受到時代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月餅比以前好吃,品種豐富,包裝精美..... ...

土家人文化

  蛇年到,新年到,又是一年新春到。在我的家鄉—中國西部地區的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土家族山寨裡,家家戶戶忙著辦年貨、殺年豬,迎金蛇、過新年,喜慶洋溢在樸實的臉上。那古樸的民風,讓我感受到一番別樣的年味,尤其是敬蛇、拜蛇的習俗文化,至今讓我記憶猶新。   土家族人與蛇有著不解之緣   世間人不論男女老幼, ...

媽祖媽祖文化

  媽祖姓林名默,宋建隆元年三月二十三日誕生於莆田縣湄洲灣賢良港的一個仕官家庭。因生後直至滿月從未啼哭,故被名為“默”,又稱“默娘”。默娘秉性聰穎,平素樂善好施,矢志不嫁,專心致志於公益事業;精於醫理,為人治病消災;熱心助人,常為鄉親排憂解難。自幼與父兄來往海上,熟悉水性,善觀天文氣象,常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中拯 ...

單士兵:鄉土文化城市文化的碰撞

      農民工“禁租令”   無論城裡人還是農民工都希望獲得美好的生活。城裡人不希望自己生活被農民工干擾,而農民工需要在城市空間裡繼續生活夢想,釋放自己的心情。生活方式的碰撞,讓一些小區居民找到小區物業,下發“禁租令”,不許居民將房屋租給農民工。   在一個社會分層的年代,這種尷尬是難免的。當“生活權”遭 ...

螃蟹宴文化

  魯迅說:“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螃蟹形狀可怕,還要鉗人,開始吃蟹的人確實需要有些勇氣。但可以肯定地說,中華民族是較早懂得吃蟹的民族。《周禮》中載有“蟹胥”,據說就是一種螃蟹醬,可見早在二千多年前,螃蟹已作為食物出現在我們祖先的筵席上了。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介紹了醃製螃蟹 ...

風蝕殘丘雅丹地貌異同

  風蝕殘丘是由於風蝕谷經長期風蝕,不斷擴充套件,使風蝕谷之間的地面不斷縮小而成為島狀高地或孤立小丘,稱風蝕殘丘。外力作用幾乎都為風力作用。雅丹地貌:在乾旱地區長年受風力侵蝕形成的溝槽、殘丘、蘑菇石柱、隴狀臺地等等地貌形態的總稱,它是眾多風蝕地貌形態的總稱。當然,雅丹地貌經研究,它的形成除了主要的風蝕作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