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無相是佛教用語,絕真理之眾相名無相。無相,中國最早的道教理念,遠比佛教的“無相”之說早兩個多世紀。最早寫作無象。指沒有形跡,沒有具體形象、概念,原為道家形容道玄虛無形之語後亦泛指諸種義理的玄微難測或玄微難測的義理。語出《老子》:"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象之象是謂忽恍。"
佛教中無相是佛教用語,絕真理之眾相名無相。無相,中國最早的道教理念,遠比佛教的“無相”之說早兩個多世紀。最早寫作無象。指沒有形跡,沒有具體形象、概念,原為道家形容道玄虛無形之語後亦泛指諸種義理的玄微難測或玄微難測的義理。語出《老子》:"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象之象是謂忽恍。"
佛教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對中國的文化有著巨大的影響。三分科經,三分者。分即分限。謂諸經中皆有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也。始自晉道安。判節諸經。皆具三分。爾後親光論。自西天傳至此土。果有三分之說。本期佛教文化,為你解析。
什麼是三分科經
佛經的正文部分是佛經的主體,由於許多佛經卷帙浩繁,閱讀起來比較困難,因此,為了更清楚地瞭解佛經的主旨,讓百姓容易接受深奧的佛理
透過三分科經,我們大致將佛經正文分為三個部分進行研讀,這樣可以辨明佛經的文體,並且有助於我們對佛經進行提綱挈領的分析,做到井然有序而不混亂。
古代的三分科經
古代三分科經以代表字式和目錄式兩種:
代表字式,是指將佛經分為三個部分,然後以十天干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字為符號,來為經文劃分層次。如果天干字數不足,就拿十二地支的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個字補足的劃分佛經的方法。
目錄式,是指將三分科經編為目錄,然後放在佛經的卷首,以便前後對照的劃分佛經的方法。
古代三分科經以代表字式和目錄式為佛經分門別類地劃分層次,隨著時變境遷,古代三分科經的方法已不適用於現在,在大多數人看來,古代三分科經的劃分方法過於煩瑣,也很難理解,反而為佛經的研讀增添了難度,所以,現在我們三分科經只分到序分、正宗分、流通分這一分類,並未過於細分了。
南無,現為主要用於宗教用語,梵語namas音譯。梵語或印地語中為:讚美、讚頌的意思,宗教引申意義為:皈依。
宗教用語中,表示發自內心讚美諸佛菩薩,由此代表信仰的誓言。
佛教,常用在十方諸佛、諸菩薩、諸賢聖僧、尊聖名之前,表示婆娑世界眾生向,至心禮敬或皈依三寶。
佛學用語又作南牟。中國佛教徒稱合掌稽首為"合什",並常用來加在十方諸佛、諸菩薩、諸賢聖僧、尊聖名之前,表示對佛、法、僧的一種禮敬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