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是根據佛(的方)法來修正思想和行為,並且付諸實踐。學習佛菩薩離苦得樂脫離輪迴的方法。修行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xiūxíng,一指修養德行;二指美好的品行;三指操行;四指遵行;五指出家學佛或學道;六指行善積德。出自《莊子·大宗師》:“彼何人者邪?修行無有,而外其形骸。”成玄英疏:“彼二人情事難識,修己德行,無有禮儀,而忘外形骸。”
修行是指宗教中的修煉或修養德行。是一種持續時間較長的活動,包括思維活動、心理活動、行為活動、社會活動,旨在達到與現階段相比境界更高、胸懷更廣、視野更寬的個人修養水平。代表性體系有:道教,佛教,伊斯蘭及蘇非派,基督教,印度瑜伽等。修道是古人希望長生久視,透過對生命理解和平常對自己身體的觀察,總結出的修煉方法。道家修道之人要看的典籍一般有《道德經》、《周易參同契》、《悟真篇》、《清靜經》、《太平經》等。
修行或證悟神的本然真相,要求徹底放棄分別"我"的虛假個體性。一切的分別和二元感都僅僅是幻
潛心修行指的就是不顯山不露水的用心修行。放下自己的浮躁,尋找內心的自己。有的人人前人後的說,自己是修行人,不跟普通凡人一般見識。放下自己虛榮心,放下自己的浮躁,不在乎自己的錢財,關心自己的內心世界。在乎自己的精神糧食。
1、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沒有救。
2、與人相處之道,在於無限的容忍。
3、若欲求佛但求心,只這心心心是佛。
4、順逆因比較而顯,善惡以分別而生。
5、四大皆空。
6、凡夫畏果,菩薩畏因。
7、森羅及永珍,一法之所印。
8、口頭禪人人會說,心頭道個個難修。
9、善有善報,惡 ...
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是實現了做主的大自在、思慧、修慧,破除了根本無明。迷者眾生,覺者佛,覺亦無增,解除了分別對立的妄念,徹悟了無和有的一體性,再通過當下承擔,迷亦不減,一切現成,看見了本來面目,豁然明白了三身既是一身,覺悟了無生法忍,保護長養,完成了證悟的過程並涅槃,透過聞慧,到達無修無證不生不死的精神境界 ...
1、釋義:愚痴即謂無通達事理之智明。2.簡介:從術語講是三毒之一。梵語稱為慕何,翻譯為痴。心性闇昧,無通達事理之智明也。與無明同。瑜伽論八十六曰,痴異名者,亦名無智,亦名無見,亦名非現觀,亦名惛昧,亦名愚痴,亦名無明,亦名黑闇。法界次第上之上曰,迷惑之性,立之為痴。若迷一切事理,無明不了,迷惑妄取,起諸邪 ...
1、法喜,是佛教用語,是見聞、參悟佛法後所產生的喜悅,和我們平常講的“快樂”有很大的不同。
2、這種歡喜不是從外頭來的,而是從我們自性裡流露出來的,所以這種歡喜,不會受外境的影響,跟外境不相干,更長久,更健康,更殊勝。而我們平常所說的“快樂”,它是從外面而來的,是靠外界環境刺激才得到的,這種快樂不長久 ...
依於六根所接之塵有六:謂色、聲、香、味、觸、法,是為六塵。塵即染汙之義,以能染汙情識之故。
1、色,謂眼所見者,如明暗質礙等。以能染汙眼根,故謂色塵。2、聲,謂耳所聞者,如動靜美惡等。以能染汙耳根,故謂聲塵。3、香,謂鼻所嗅者,如通塞香臭等。以能染汙鼻根,故謂香塵。4、味,謂舌所嘗者,如鹹淡甘辛等。以 ...
在家修行的人叫居士,在家修行就是沒有出家,一般稱在家修行的佛弟子為居士。居士,指舊時出家人對在家通道的人的泛稱;同時,這名詞還是文人雅士的自稱,如道家李白自稱青蓮居士,蘇軾自稱東坡居士,唐寅自稱六如居士,孫越自稱明月居士等等。 ...
九華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安徽省池州市東南境,西北隔長江與天柱山相望,東南越太平湖與黃山同輝,是安徽“兩山一湖”黃金旅遊區的北部主入口、主景區。面積120平方公里,保護範圍174平方公里。現為國家AAAA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被譽為國際性佛教道場。九華山有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