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你知道嗎,中國四大文化遺產

你知道嗎,中國四大文化遺產

  文化遺產,概念上分為有形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是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本期民族文化,看看中國的四大文化遺產。

  明清檔案

  明清檔案分為內閣大庫檔案、軍機處檔案、內務府檔案、宗人府檔案、國史館檔案、清宮中各處檔案和清各部院衙門檔案等。其中,除大部分為漢文外,還有滿文老檔以及英、法、德等文字的外交檔案。

  民國年間,這批有著重大歷史價值的檔案,歷盡了各種磨難。解放前夕,國民黨政府將部分明清檔案約40萬件運到了臺灣。在那兒,檔案受到了良好保護,並有專人整理研究。解放後,新中國政府將故宮博物院文獻館改為檔案館,直接歸屬檔案局管理。五十年代,檔案館將遺存各地的明清檔案全部接收回北京。

  目前,我國現存明清各種檔案約計1000萬件。

  殷墟甲骨

  中國殷商王朝後期(公元前14世紀晚期至前11世紀中期)都城遺址──河南安陽小屯殷墟出土的王室占卜記事用的龜甲獸骨,包括經過整治、鑽鑿、燒灼、刻辭的龜腹甲、背甲和肩胛骨等。因文字契刻於甲骨之上,故稱甲骨文。殷墟甲骨文是現今所見中國最早的具有完備體系的文字,殷墟甲骨刻辭是現今所見中國最早的時王記實文辭,因而成為語言文字學、歷史學、民族學、天文學、氣象學、農學、醫學、歷史地理學、考古學等多種學科的重要原始資料。殷墟甲骨的發現是近代學術史上最重要的發現之一。

  居延漢簡

  20世紀,中外學者在我國西北居延等地區發現大量漢代簡牘,即“居延漢簡”。對研究漢朝的文書檔案制度、政治制度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史譽其為20世紀中國檔案界的“四大發現”之一。“居延漢簡”乃因這批漢簡在我國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的居延地區和甘肅省嘉峪關以東的金塔縣破城子被發現而得名。若瞭解居延漢簡的各方面狀況,必須首先了解漢代長城居延要塞的情況。“居延”古稱“流沙澤”,《尚書·禹貢》“西”、“餘波入於流沙”之句,說明曾有河流名“弱水”,王國維、羅振玉合著研究居延漢簡的名著《流沙墜簡》,即由此得名。

  敦煌經卷

  敦煌經卷亦稱敦煌文書、敦煌遺書、敦煌卷子,是指在中國甘肅省敦煌縣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出土的4—11世紀多種文字的古寫本。自從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樂僔開鑿第一窟以後,寫經造像活動代代相沿。北宋仁宗時,西夏進攻敦煌,僧眾為避兵火,將大批文書藏於洞窟之復室中,然後砌一泥牆於外,並於其上繪畫,以此作為偽裝。此後,這些文書便被封存於該私室中達900多年,成為名聞中外的敦煌遺書。

中國飲食文化的意義,你知道嗎?

  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經過歷史歲月的沉澱,在中國飲食早已超出了它本身的意義。更具有深刻的文化意義。它不僅僅推動著民族間的相互融合,還能一定程度的代表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現在的中國人吃為的並不僅僅是滿足於生理的需要,吃的文化已經超過了吃的本身,有了更為深刻的社會意義。我們可以將其社會意義概括為精、美、情、禮四個字。這四個字反映了飲食活動過程中飲食品質、審美體驗、情感活動、社會功能等所包含的獨特文化意蘊,也反映了飲食文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密切聯絡。

  精是對中華飲食文化的內在品質的概括。孔子說: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這反映了古人對於食物求精的意識。這種精品意識作為一種文化精神卻越來越廣泛、越來越深入地滲透、貫徹到整個飲食活動過程中。在中國的宴席中,選料、烹調、配料乃至飲食環境都體現著一個精字。同時,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人已把精視為一種重視、尊重客人的表現。

  美是對中華飲食文化的審美要求的概括。中華飲食之所以能夠征服世界重要原因之一就在於它美。這種美是指中國飲食活動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統一,是指它給人們所帶來的審美愉悅和精神享受。

  食物不僅應該是味道美,其色、香都應該符合美的要求。晏氏春秋中說和如羹焉,水火醯醢鹽梅以烹魚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齊之以味,講的也是這個意思。美作為飲食文化的一個基本內涵,它是中華飲食的魅力所在,美貫穿在飲食活動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中。

  情是對中華飲食文化社會心理功能的概括。吃喝實際上是人與人之間情感交流的媒介,是一種具有特殊意義的社交活動。一邊吃飯一邊聊天可以做生意、交流資訊、採訪,有著達到某種目的的社會功能。朋友在一起小聚,都習慣於在飯桌上表達或訴說自己情感。

  在中國傳統的宴席上,大家圍圓桌筵席而坐,這就首先從形式上造成了一種團結、禮貌、共趣的氣氛。美味佳餚置於中心,人們相互敬酒讓菜,熱鬧非凡,這符合我們民族大團圓的普遍心態。而中國人也經常透過這種吃宴席的形式來達到增強親朋好友之間關係的目的。

  透過同桌共食來表現和睦、團圓,從而使飲食的社會功能得以充分發揮。中華飲食之所以具有抒情功能,是因為飲德食和、萬邦同樂的哲學思想和由此而出現的具有民族特點的飲食方式。對於飲食活動中的情感文化有個引導和提升品位的問題。我們要提倡健康優美、奮發向上的文化情調,追求一種高尚的情操。

  禮是指飲食活動的禮儀性。中國飲食講究禮,這與我們的傳統文化有很大關係。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禮數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不可缺少的品質。在宴席中,座位的安排方位、上菜的順序、器具的排列都是一種禮節的體現。

  我們談禮,不能簡單地將它看做一種禮儀,而應該把它看做是一種精神,一種中華民族的精神,它貫穿於中國的飲食活動之中,是一種文化傳承的表現,是中華文明的一部分。

  飲食文化是隨著人類社會的出現而產生,又隨著人類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發展而豐富的。源遠流長的飲食文化,既滿足了人們的物質生活,也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中國的飲食文化,不僅是一種生存手段,還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具有深刻的意義。因此,瞭解中國的飲食文化及其意義,對於中國文化的進一步傳承和弘揚必將產生積極的、有深遠意義的影響。

羌族文化遺產有哪些,你知道嗎?

  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象力,彰顯著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結晶。羌族人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了豐富的文化遺產,致使羌族文化更加豐富多彩。

  近年來,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大背景下,羌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從新中國成立到現在,屬於羌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成果有《羌語簡志》、《羌族民間故事》、《羌族民間故事集》、《羌族民間故事選》、《羌族民間文學資料集》;敘事詩有《木姐珠與鬥安珠》、《羌戈大戰》和《赤基格布》等。自從國家開始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以來,各級政府積極行動起來,取得了新的成就。

  2006年年初,阿壩州全面啟動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茂縣的“羌笛製作技藝及演奏”和羌族“瓦爾俄足節”(俗稱歌仙節)兩項羌族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公佈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2007年3月1日,羌族多聲部民歌、羌笛演奏及製作技藝、羌族羊皮鼓舞、羌年、羌族傳統刺繡工藝、蘇不士、羌族瓦爾俄足節等羌族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公佈為四川省人民政府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使羌族流傳千年的文化遺產遭遇致命性打擊。震後,州委、州政府審時度勢,始終堅持文化遺產“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指導方針,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明確職責、形成合力,長遠規劃、分步實施,點面結合、講求實效”的原則,正確處理好搶救、保護和利用的關係,堅持羌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真實性和整體性。在確保非物質文化遺產獲得有效保護的前提下,促進搶救、保護、利用的有機結合和協調統一,實現了羌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2008年6月7日,在公佈的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510項)和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充套件專案名錄(147項)中,汶川的羌族羊皮鼓舞和羌族刺繡、汶理茂三縣的羌年,松潘縣的羌族多聲部民歌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充套件專案名錄。羌年羌族瓦爾俄足節被推薦為民族傳統節日保護示範地,羌年列入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名錄。

  2009年10月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委員會宣佈,羌年被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第二個全國“文化遺產日”上,茂縣的羌族薩朗,茂縣、汶川縣羊皮鼓等羌族表演參加了在成都舉行的“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巡演。在第二屆中國成都非物質文化遺產節上,阿壩州派出“瓦爾俄足”參加巡迴演出,還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阿壩館內把阿壩州災後文化重建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成效全方位展示出來。


自貢有哪些文化遺產知道

  文化遺產是民族記憶的縮影,是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隨著社會的發展建設,許多古代建築相繼遭到破壞,因此將它們列為文化遺產,保護起來。自貢有哪些文化遺產,你知道嗎?一起來城市文化裡看看吧。   大山鋪恐龍化石   1979年末,四川省石油管理局下屬川西南礦區在這裡修建停車場時,暴露出大量恐龍骨骼化石,從而 ...

福建文化遺產有哪些知道

  福建文化遺產有的是古代人民靠自己的智慧與雙手建立起來的一些建築,也有的是大自然的產物,還有一些其他方面的遺產。總之,這些都是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福建文化吧!   1、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申請成功日期為:1999年12月1日   武夷山市位於福建省西北部,地理座標介 ...

中國飲食使用筷子的禁忌知道

  在我們的國家,米飯跟麵條是我們的主食,在吃飯跟面的時候我們都會經常運用到筷子。像我們平時吃飯不會講究那麼多,拿起筷子就開始吃飯吃麵。那麼,我們一起來中國飲食文化看看使用筷子的禁忌,你用對了嗎?   古時候人們把筷子叫做“箸”,一般我們在使用筷子時,正確的使用方法講究得是用右手執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 ...

四川四大醃菜都有什麼知道

  醃菜是吃飯喝湯都能夠常見的一種特殊菜餚,在韓國幾乎每頓都有著醃菜,各種各樣的醃菜簡直是吃不完。在四川也有著非常有名的四大醃菜。本期四川文化一起了解一下四川四大醃菜都有什麼。   涪陵榨菜:   涪陵榨菜歷經百年滄桑,是涪陵區乃至重慶市農村經濟中產銷規模最大、品牌知名度最高、輻射帶動能力最強的傳統支柱產業、 ...

中國南方福建名茶有什麼知道

  南方是我們熟知的茶葉盛產地,安溪的茶葉更是所有人都知道的極品的存在。南方地區的茶大多都是以觀音茶最好的,你知道福建有什麼名茶嗎?本期飲茶文化帶你瞭解一下福建名茶有什麼。   鐵觀音:鐵觀音傳統的衝飲方法非常講究。茶具要小巧精緻,水最好用山岩泉水。將水燒沸,先把茶壺燙熱,裝上大約佔壺容量十分之六七的茶葉,衝 ...

韓國飲食文化習慣是什麼知道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飲食習慣,就好比我們中國吃飯時,吃的是米飯而用的是筷子和勺子。但是西方國家卻更喜歡用刀叉吃西餐。那你知道在臨近我國的韓國,他們都有哪些飲食習慣呢?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韓國飲食文化吧!   韓國飲食的主要特點:高蛋白、多蔬菜、喜清淡、忌油膩,味覺以涼辣為主。韓國人自古以來把米飯當做 ...

中國近代飲食變化知道

  現在人們因為物質水平的不斷髮展和提高,對於飲食方面也不再是像從前那樣只注重於味道。隨著新的理念的形成人們對於飲食的要求更加趨近於平和,更加註重於健康。隨之而來的便是中國飲食文化結構的變化。   鴉片戰爭後,中國由原本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逐步過渡,社會飲食結構發生巨大的變革。   由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