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佤族拉木鼓的起源與發展

佤族拉木鼓的起源與發展

  木鼓被佤族譽為“通天神器”,在佤族中有著非常特殊的含義,佤族人認為只有敲動木鼓,居住在天上的先祖就會下來保護他們。因此每到有祭祀活動期間佤族人民都會拉木鼓。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佤族文化吧!

  拉木鼓,是佤族重大的祭祀活動之一,是全寨子的大事。一般在農曆十一月(佤歷一月)舉行,持續六七天。中華人到拉木鼓的年份,寨子裡的窩朗、頭人、魔巴會提早商量拉木鼓的事,派人進山選擇做木鼓的樹——以紅毛樹或花桃樹最好,確定“主祭戶”——若自願報名戶數多則由頭人殺雞占卜確定,少者一戶,多者九戶。

  民共和國成立前,每個佤族寨子至少有一對木鼓(一公一母),供在木鼓房裡,除節日、祭祀和報警外,不許亂動。一般十年左右更換一次木鼓。因此拉木鼓顯得特別隆重和神聖。佤族寨子眾多,幾乎每年都有寨子拉木鼓。拉木鼓是祭祀祖先的節日。相傳,佤族有一位祖先安木拐,她知道戰勝洪水和野獸的許多辦法。

  有一天,一棵大樹倒在她住的巖洞前,這是一棵古老的大樹,樹心已經空了,敲擊時回發出“咚、咚、咚”的響亮聲音。安木拐白天敲響它,集合人們上山打獵和採集;晚上敲響它,領著大家圍著篝火唱歌跳舞。那時,人們只能用棍棒、石頭跟野獸搏鬥,白天人能打贏野獸,人獵野獸為食;晚上人打不贏野獸,野獸就吃人。

  自從安木拐敲響了古木,野獸聽到古木聲和人的歌舞聲,再也不敢來吃人了,人們才得以在大山裡生存下來。另一傳說,拉木鼓是祭祀“莫偉”神的。佤族認為,“莫偉”是人類祖先的化身。他平時住在天上,只有人們敲響木鼓,他才下到人間保護人們,並與人們共享歡樂。因此,佤族視木鼓為通天之物,無論哪一個部落,建寨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拉木鼓祭祖。

  您可能還喜歡:

  哈薩克族曲藝文化的珍珠:鐵耳麥

  多姿多彩的哈薩克民間舞蹈與民間樂器

  形式多種多樣仡佬族音樂與樂器

  妙趣橫生的哈薩克族阿肯彈唱

中國古代園林的起源與發展

   殷商時期

  園林的最初的形式是囿。囿是利用天然山水林木,挖池築臺而成的一種遊憩生活境域,供天子、諸侯狩獵遊樂,如周文王“靈囿”。

概述漢字的起源與發展演變過程

  一、漢字的起源

  漢字起源於圖畫,是可讀出來的圖畫,稱為“文字圖畫”或“圖畫文字”,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會晚期,漢民族先民就在各種器物上刻畫符號用來記事,後來圖畫越來越符號化,逐漸脫離圖畫,形成象形的漢字。

  二、 漢字演變的過程:

  1、甲骨文:是中國漢字的雛形,其發現是在動物的骨頭上,故而得名;

  2、金文:是商周青銅器時代鑄造在青銅器皿上的銘文;

  3、篆書:篆書是大篆、小篆的統稱。大篆具有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小篆是秦國時期的通用文字,是大篆的簡體;

  4、隸書:由篆書發展而來。起源於戰國時期,對後代的書法有很大的影響力;

  5、楷書:字形簡化,字型端正,是現在漢字的正體字;

  6、行書:分為行楷和行草,行書的出現彌補了楷書的書寫緩慢和草書字型不易辨認潦草,在實用性和藝術性都高於楷書和草書。


西方父權制的起源發展

  父權制是繼“母權制”之後的原始公社制度的一個階段   父權制的發展可以簡要地概括為:在母權制社會,女性地位是無可爭辯的但隨著生產力的提高和由此產生的所有權的出現,加上出現了生產剩餘價值的畜牧業,男性在經濟上、體力都佔據了優勢。他們認識到自已的財產和生產力,並建立了父權制家庭,以確保財產透過男方繼承,妻子則 ...

鞭炮的起源發展

  起源:鞭炮起源於古代的爆竹。爆竹也叫爆仗、炮仗,唐代時寫作爆竿,南方各地又稱之為紙炮、響炮。如果把許多單個的爆竹聯結成串,則叫作鞭炮、響鞭、鞭。   發展:唐初,有人將硝石裝入竹筒中燃放,這便是裝硝爆竹的最早雛形。以後火藥出現,人們將硝石、硫黃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內燃燒,產生了“爆仗”。唐代稱爆竹為“爆竿” ...

乒乓球的起源發展歷史是什麼

  1、乒乓球起源於19世紀末的英國,是由網球運動衍生而來的。其發展歷史是19世紀末起源於英國,1900年至1902年傳入日本,於1904年再傳入到中國上海,之後經過幾個重大發展階段,才發展成今日家喻戶曉的運動專案,也是奧運會比賽專案之一。   2、乒乓球名字的由來是由於原先的球拍柄較長,兩面貼著羊皮紙,並且 ...

舞龍的起源發展

  1、舞龍在起源於中國的傳統舞蹈。舞龍和舞獅,古時是在一年中的大型節日裡面節目之一。   2、因舞蹈者持中國傳說中的龍形道具而得名。龍的形象源於中國古代的圖騰,被視為中華民族的象徵,並把它看做能行雲布雨、消災降福的神物。因此有的地方久旱不雨時,便舞龍祈雨;有的地方插完秧,舞龍驅蟲。龍舞歷史悠久,漢代已有了形 ...

壽司的起源發展

  關於壽司的起源眾說紛紜,在古代東南亞、中國沿海都有和壽司製作工藝相似的食品,但形態卻不同。   在後漢年代,中國已開始流傳鮓這種食品,相傳由漢族發明。在辭典中的解釋為以鹽、醋、米及蒸熟的魚段腓制而成的食品。宋朝年間,中國戰亂頻仍,這正好為逃難的充飢食品,品種更多,由菜蔬類,魚類,肉類等組合捏製而成,但因為 ...

紋身的起源發展

  文身的前身是刺青,是在文身機還未出現時,用針沾墨水在身上一針一針把圖案刺上去,圖案多以兵將、龍虎為主,很多人是在監獄裡面做的,因為刺青只有黑色,不是專門的文身顏料,時間長了顏色會發藍髮青,所以又叫刺青,先秦時代以來黥刑就是在犯人臉上刺字作警示,在古代典籍中,曾出現文身和鏤身和扎青和點青和雕青等故事,如岳母 ...

漢語的起源發展

  漢字起源:上古時代的華夏族人所發明創制並作改進,目前確切歷史可追溯至約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再到秦朝的小篆,發展至漢朝才被取名為“漢字”,至唐代楷化為今日所用的手寫字型標準楷書。   漢字發展:   1、甲骨文,殷商時代。   2、金文,商、周、秦、漢都有這種文字,盛行於西周。   3、篆文,於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