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來源於三國演義的成語

來源於三國演義的成語

  1、三顧茅廬:形容求才若渴,後用來比喻多次專誠拜訪。出自劉備與諸葛亮;

  2、鞠躬盡瘁:形容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出自諸葛亮;

  3、望梅止渴: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出自曹操;

  4、七步之才:形容才學高超,文思敏捷。出自曹植;

  5、樂不思蜀:比喻樂而忘本。出自劉禪;

  6、顧曲周郎:形容欣賞音樂、戲曲很內行。出自周瑜;

  7、吳下阿蒙:形容沒有學識的粗人。出自呂蒙。

關於三國演義中人物的成語

  1、樂不思蜀:蜀:三國時期的蜀漢,始於昭烈帝劉備,終於漢懷帝劉禪。意為很快樂,不思念蜀國。原義指蜀後主劉禪甘心為虜不思復國。後比喻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該成語與三國時期的劉禪有關。

  2、百步穿楊:比喻善射者,也形容箭法或槍法十分高明。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將軍黃忠箭法過人。該成語與三國時期黃忠有關。

  3、鼎足之勢:比喻三方面並立的局面。原指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分天下。該成語與三國時期劉備,孫權,曹操有關。

  4、初出茅廬:指初次出來做事,現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剛到工作崗位上,缺乏經驗。原指三國時期諸葛亮初出茅廬。該成語與三國時期諸葛亮有關。

  5、偃旗息鼓:偃:仰臥,引申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軍時隱蔽行蹤,不讓敵人覺察。現比喻事情終止或聲勢減弱。該成語與三國時期趙雲有關。

三國演義中的著名成語

  1、望梅止渴。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該成語源於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

  2、初出茅廬。比喻剛露頭角。後來多指初入社會,缺乏經驗。出自羅貫中《三國演義》。

  3、七步成詩。意思是七步內就能完成一首詩。比喻有才氣,文思敏捷。源自《世說新語文學》。

  4、三顧茅廬。原為漢末劉備去隆中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典出《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5、伯仲之間。比喻差不多,難分優劣。出自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


三國演義成語及意思有哪些

  舉例如下:   1、髀肉復聲:形容長期清閒,事業毫無成就。   2、後患無窮:指給將來留下的禍患無窮無盡。   3、如魚得水:比喻得到了與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對自己非常合適的環境。   4、三顧茅廬:形容求才若渴,後用來比喻多次專誠拜訪。   5、初出茅廬:形容剛出來做事,缺乏實際經驗,比較幼稚。   6、 ...

三國演義的數字成語有什麼

  1、七擒七縱:比喻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歸順自己。   2、三顧茅廬: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3、一身是膽:形容膽量大,無所畏懼。   4、獨步一時:形容非常突出,一個時期內沒有人能比得上。   5、三足鼎立: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勢。   6、反戈一擊:掉轉武器向自己原來所 ...

出自三國演義成語有哪些

  張燈結綵、身不由己、舌戰群儒、青山不老、招兵買馬、光陰荏苒、身在曹營心在漢、賠了夫人又折兵、威風凜凜、氣宇軒昂、初出茅廬、胸懷大志、器宇軒昂、知遇之恩、詭計多端、養精蓄銳、笑容可掬。 ...

三國演義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望梅止渴: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三顧茅廬: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藉以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舌戰群儒:褒讚能言善辯者的口頭詞彙。出自《三國演義》諸葛亮舌戰群儒。如嚼雞肋:比喻對事情的興趣不大或少有實惠。單刀赴會:原意為關羽只帶一口刀和少數隨從赴荊州宴會,泛指一個人冒險 ...

三國演義出自該名著的成語有什麼

  張燈結綵、身不由己、舌戰群儒、青山不老、招兵買馬、光陰荏苒、身在曹營心在漢、賠了夫人又折兵、威風凜凜、氣宇軒昂、初出茅廬、胸懷大志、器宇軒昂、知遇之恩、詭計多端、養精蓄銳、笑容可掬、反戈一擊、孔孟之道、大吉大利、強詞奪理、搖搖欲墜、虛虛實實、無名小卒、勢不可當、大雨滂沱、赤膊上陣、物傷其類、錦囊妙計、淚流 ...

三國演義第十至第二十回成語

  先見之明、不共戴天、見利忘義、報仇雪恨、飛沙走石、死無葬身之地、絕處逢生、目不斜視、先禮後兵、冢中枯骨、何足掛齒、死不瞑目、鼎足之、面面相覷、將計就計、深根固本、捨本逐末、狐群狗黨、生擒活捉、出其不意、落荒而走、捲土重來、餓莩遍野、心驚膽戰、喪家之、眉清目秀、威風凜凜、不分勝負、棄暗投明、良禽擇木而棲,賢 ...

關於三國演義成語及解釋

  關於三國演義的成語及解釋如下:   執鞭隨鐙:比喻因敬仰而願意追隨左右;知遇之恩:給予賞識和重用的恩情;張燈結綵:掛上燈籠,繫上綵綢。形容節日或有喜慶事情的景象;有機可乘:有空子可鑽;隱介藏形:介:鱗甲。隱藏形體,使人看不見;以卵擊石:拿蛋去碰石頭。比喻不估計自己的力量,自取滅亡;衣架飯囊:裝飯的口袋,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