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顧茅廬:形容求才若渴,後用來比喻多次專誠拜訪。出自劉備與諸葛亮;
2、鞠躬盡瘁:形容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出自諸葛亮;
3、望梅止渴: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出自曹操;
4、七步之才:形容才學高超,文思敏捷。出自曹植;
5、樂不思蜀:比喻樂而忘本。出自劉禪;
6、顧曲周郎:形容欣賞音樂、戲曲很內行。出自周瑜;
7、吳下阿蒙:形容沒有學識的粗人。出自呂蒙。
1、三顧茅廬:形容求才若渴,後用來比喻多次專誠拜訪。出自劉備與諸葛亮;
2、鞠躬盡瘁:形容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出自諸葛亮;
3、望梅止渴: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出自曹操;
4、七步之才:形容才學高超,文思敏捷。出自曹植;
5、樂不思蜀:比喻樂而忘本。出自劉禪;
6、顧曲周郎:形容欣賞音樂、戲曲很內行。出自周瑜;
7、吳下阿蒙:形容沒有學識的粗人。出自呂蒙。
1、樂不思蜀:蜀:三國時期的蜀漢,始於昭烈帝劉備,終於漢懷帝劉禪。意為很快樂,不思念蜀國。原義指蜀後主劉禪甘心為虜不思復國。後比喻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該成語與三國時期的劉禪有關。
2、百步穿楊:比喻善射者,也形容箭法或槍法十分高明。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將軍黃忠箭法過人。該成語與三國時期黃忠有關。
3、鼎足之勢:比喻三方面並立的局面。原指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分天下。該成語與三國時期劉備,孫權,曹操有關。
4、初出茅廬:指初次出來做事,現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剛到工作崗位上,缺乏經驗。原指三國時期諸葛亮初出茅廬。該成語與三國時期諸葛亮有關。
5、偃旗息鼓:偃:仰臥,引申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軍時隱蔽行蹤,不讓敵人覺察。現比喻事情終止或聲勢減弱。該成語與三國時期趙雲有關。
1、望梅止渴。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該成語源於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
2、初出茅廬。比喻剛露頭角。後來多指初入社會,缺乏經驗。出自羅貫中《三國演義》。
3、七步成詩。意思是七步內就能完成一首詩。比喻有才氣,文思敏捷。源自《世說新語文學》。
4、三顧茅廬。原為漢末劉備去隆中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典出《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5、伯仲之間。比喻差不多,難分優劣。出自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