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年”,是侗族人民的傳統節日,也是經過政府有關部門認可的民族節日之一,時間在每年的農曆“冬至”前後。“侗年”,侗語是“吃冬”的意思,有的地方也叫“過侗年”。
“侗年”的來歷,目前學界認識不一,民間也有多種解釋。比較科學的說法是與農曆的“冬至”節有關。“冬至”是我國農曆節氣中的一個重要節氣,古代人們把“冬至”看做新年之始。侗族是古代越人的後裔,侗族先民主要分佈在長江和珠江中下游地區。侗族人不統一在“冬至”這一天過節,而是由各村各寨輪流過節。
侗族人民對魚情有獨鍾,酸湯魚是最常見的一種侗族食品。酸湯魚經過冷卻凝結成的魚凍,也是侗族人過“吃冬”時必備食品,因此侗人又稱之為“吃凍”節侗年是侗族傳統節日。流行於貴州錦屏縣九寨區一帶。每年農曆十一月三十日舉行。當地傳說,很久以前,有個德高望重的族首,因為拒絕向漢人進貢,漢人帶人包圍村寨。族首為了維護民族尊嚴和鄉親的安全,挺身而出,被漢人充軍戍邊。後來這位族首獲准從邊疆還鄉,此時正是農曆十一月三十日。當地人吹蘆笙,彈琵琶,敲鑼打鼓去看望這位族首。後人便把這一天成為侗年。節日裡,除打餈粑外,各家還殺豬宰羊表示慶賀。
侗年侗語稱凝甘,又稱冬節或楊節。冬節原為侗族楊姓節日。最初以楊節為侗年的是貴州黎平、榕江、從江三縣部分地區(每年十一月十九至二十二日之間)。後來互相仿效,過侗年的人逐漸多起來。
80年代初,經各地侗族代表人物商定,以農曆十一月初一為侗年。 [2]
節日期間,各家或殺豬宰羊,或殺雞殺鴨,請客訪友,宴飲作樂。節日前一天,備豆腐、魚蝦,當晚用酸水煮熟,經一夜冷卻成“凍菜”,節日當天便以“凍菜”祭祀祖先。
是日,侗家備好各種酸菜、凍魚、餈粑以饋親友,叫“吃楊粑”。過農曆大年時,對方要如數奉還,稱“還楊粑”。一般人家過侗年時殺雞宰鴨,宴請親友。
侗族人民認為在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一切農耕事務完畢的秋後,便是勞作的一年已經過去,新的一年到來的時候。因此,有些地方把農曆十一月當作新春的歲首,有的地方則視為舊年的終末。在這被認為是舊歲的終末。在這被認為是舊歲已去、新年到來、禾穀滿倉、禽畜滿圈之時,家家殺豬宰羊慶賀,年復一年而沿襲成侗族的新年吉慶。
榕江七十二寨一帶的侗寨於農歷十月底至十一月初舉行歡度新年的慶祝活動。這裡過侗年主要是花色品種祭老人,緬懷祖宗。新年之際,家家將房前屋後打掃乾淨,男女老少更換新裝,人們宰豬殺牛,春糯米耙,從十一月初一到初五,舉行大規模的踩塘跳蘆笙和鬥牛活動,有的青年人則趁此佳期舉辦婚慶禮儀,宴請親友。
七十二寨除了過十一月上旬的侗年以外,表演賽這兩次"陪年"。所謂"陪年",就是陪同附近侗族所過的陰曆十一月底的侗年以及漢族的春節。"陪年"是增強民族團結,增近各寨友誼的節目,無論從形式到內容,都非常隆重。
這一帶侗年的來歷有兩種說法;一說彥洞的龍姓侗族是最早落戶於此,後來羅、黃、王、龔等姓祖先相繼而來。羅姓祖先為村寨和睦,於十一月廿七殺豬宰牛、打糯米粑,宴請各姓親;十二月初一,其他姓家族也設宴答謝。另一傳說是因在戰爭兵亂的年月裡,羅姓祖先聽到有軍隊要過境的訊息,就提前於十一月廿七日殺豬宰牛過了年。後來其他姓的人家知道了,也於十二月初一過了年。從那時起,直到現在。種種傳說都顯示了祭祀祖先的節日內容。節日的禮儀體現了慶祝新春的氣氛。
“侗年”,是侗族人民的傳統節日,也是經過政府有關部門認可的民族節日之一,時間在每年的農曆“冬至”前後。“侗年”,侗語是“吃冬”的意思,有的地方也叫“過侗年”。
“侗年”的來歷,目前學界認識不一,民間也有多種解釋。比較科學的說法是與農曆的“冬至”節有關。“冬至”是我國農曆節氣中的一個重要節氣,古代人們把“冬至”看做新年之始。侗族是古代越人的後裔,侗族先民主要分佈在長江和珠江中下游地區。侗族人不統一在“冬至”這一天過節,而是由各村各寨輪流過節。
侗族人民對魚情有獨鍾,酸湯魚是最常見的一種侗族食品。酸湯魚經過冷卻凝結成的魚凍,也是侗族人過“吃冬”時必備食品,因此侗人又稱之為“吃凍”節。
臘月二十五,已是忙年時期。2021年臘月二十五是什麼節日?到了農曆十二月,就代表春節也快到了。農曆十二月有很多習俗和講究,想了解更多詳細內容,不妨來萬年曆看看。2021年臘月二十五是什麼節日?
農曆:二0二二年臘月二十五;公曆:2022年01月27日,星期四臘月二十五是中國春節傳統節日之一,這天的傳統民俗活動主要有接玉皇、照田蠶、千燈節、趕亂歲等。
臘月二十五,是臘月忙年準備豆腐的日子,中國民諺稱: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此外,還有二十五糊窗戶的說法,即臘月二十四掃完塵,二十五就該糊窗戶了,即貼窗花、貼福字、掛對聯等。臘月二十五有什麼習俗和風俗?
一、趕亂歲中國民間舊俗認為臘月二十三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間人間無神管轄,百無禁忌,中國民間多嫁娶,被稱為趕亂歲。
二、照田蠶在江南一帶的民間,也把臘月二十五這一天稱為燒田蠶、照田蠶、燒田財,人們將綁縛火炬的長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來占卜新年,火焰旺則預兆來年豐收。但也有些地方,在年三十才舉行這一活動。
三、接玉皇舊俗認為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后,玉皇大帝於臘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移動圖片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人們在這一天裡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豐收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嗎
中國農民豐收節,於2018年設立,節日時間為每年“秋分” 。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將極大調動起億萬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提升億萬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可以展示農村改革發展的巨大成就。
一個不一般的節日
這個節日可不是一般的節日, ...
篝火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篝火節的來源和意義
篝火節是鄂倫春族的傳統節日。每年篝火節的舉辦時間為每年陽曆6月18日。篝火節活動分為開幕式、傳統體育比賽、篝火娛樂晚會三部分,節日這一天,鄂倫春族不論男女老少,都要穿上節日盛裝,精心打扮,來到依山傍水的篝火廣場舉行篝火節開幕儀式。
篝火節的來歷
每年 ...
細數著時間前進的腳步,不知不覺又到了年底,很多人都想早點回到親人身邊,好好團聚一番,其中就有大大小小的節日等待著大家,比如小年夜就是重要的時機,這天過後,就意味著真正進入迎新春的階段了,眾人都開始忙碌起來。
2022年小年是幾月幾日
由於各地的風俗習慣不同,我國南北方過節的日期是不一樣的,比如北方 ...
1、掃塵。“尾月二十四,撣塵掃屋子”,這一風俗依靠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慾望和辭舊迎新的乞求.每逢春節到臨,家家戶戶都要掃除情況,清洗各類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天井,撣布撣子垢蛛網,疏通明渠陰溝。
2、貼對聯。對聯也叫門對、春貼、春聯、對子、桃符等,每逢春節,不管城市仍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年夜 ...
1、回族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
2、回族的齋月,是伊斯蘭教歷九月(萊麥丹月)。據《古蘭經》載,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40歲那年(伊斯蘭教歷九月),安拉開始把《古蘭經》的啟示給他。因此,回族視齋月為最尊貴、最吉慶、最快樂的月份。為了表示紀念,就在每年伊斯蘭教九月封齋一個月。齋月的起止日期 ...
1、農曆正月初一,民俗日也稱陰曆新年,即春節;
2、4月5日,植樹節。這一天,政府官員、教師、學生以及全國各地成千上萬的韓國人按照政府的重新造林計劃植樹;
3、5月5日,兒童節。這一天為兒童舉行各種慶祝活動,讓他們與父母一起盡情遊玩;
4、5月8日,父母節。這一天是父母的節日,為繼承和發展傳統 ...
道教的節日即道教特定的紀念、慶賀、朝誦、追薦之日辰儀式,主要包括:三元節、三清聖誕、五臘日、清明節、玉皇王母及各傳說人物的聖誕等節日。其中三元節即為熟知的大小清明節。
道教的習俗體現在其重視修齋,並且制定了一整套完整的齋法。主要包括:內齋和外齋。內齋包括心齋、坐忘、存思等; 外齋包括三篆七品,三篆指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