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侗族風雨橋

侗族風雨橋

  在貴州、廣西的侗鄉,有許多久負盛名的鼓樓和風雨橋。這些興時於漢末至唐代的古建築,結構嚴謹,造型獨特,極富民族氣質。整座建築不用一釘一鉚和其它鐵件,皆以質地耐力的杉木鑿榫銜接,拔地而起。風雨橋又稱花橋,是侗族建築中最具特色的民間建築之一。

  苗寨喜歡依山而立,侗寨則大多修在河溪兩旁,跨水而居。因此,侗寨就出現了石拱橋、石板橋、竹蔑橋等。而最富民族特色的便是風雨橋。坐落在廣西三江林溪河上的程陽橋是風雨橋的代表。因橋上建有廊和亭,既可行人,又可避風雨,故稱風雨橋這座橋建於1916年,是一座四孔五墩伸臂木樑橋。其結構以橋墩、橋身為主的兩部分。墩底用生松木鋪墊,用油灰沾合料石砌成菱形墩座,上鋪放數層並排巨杉圓木,再鋪木板作橋面,橋面上蓋起瓦頂長廊橋身。橋身為四柱抬樓式建築,橋頂建造數個高出橋身的瓦頂數層飛簷翅起角樓亭、美麗、壯觀。五個石墩上各築有寶塔形和宮殿形的橋亭,逶迤交錯,氣勢雄渾。長廊和樓亭的瓦簷頭均有雕刻繪畫,人物、山水、花、獸類色澤鮮豔,栩栩如生,是侗鄉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中國木建築中的藝術珍品。

鮮為人知的侗族風雨橋的傳說

  在侗族,一座古來的橋名叫風雨橋。在侗族也是眾所周知的。只是可能在其他中國的五十五個民族的人民裡,不一定會有很多人知道風雨橋的存在。但是沒有關係,本期侗族文化,帶你瞭解你不知道的侗族風雨橋的傳說。

  古老的時候,還沒有開闢平等大寨,侗家住在半山坡上,一個小山寨,只有十幾戶人家。有個小山寨裡有個後生,名叫布卡,娶了個妻子,名叫培冠。夫妻兩人十分恩愛,幾乎形影不離。兩人幹活回來,一個挑柴,一個擔草,一個扛鋤,一個牽牛,總是前後相隨。這培冠長得十分美麗,夫妻兩人過橋時,河裡的魚兒也羨慕地躍出水面來看他們。

  有一天早晨,河水突然猛漲。布卡夫婦急著去西山幹活,也顧不了許多,同往寨前的小木橋走去。正當他們走到橋中心,忽然刮來一陣大風,颳得布卡睜不開眼睛,培冠“哎呀”一聲跌落河中。布卡睜眼一看,妻子不見了,知道刮下河了,他就一頭跳進水裡,潛到河裡。可是,來回找了幾圈都沒有找到。鄉親們知道了,也紛紛趕來幫助他尋找,找了很長時間,還是找不到培冠。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河灣深處有一個螃蟹精,把培冠捲進河底的巖洞裡去了。一下子,螃蟹精變成一個漂亮的後生,要培冠做他的老婆,培冠不依,還打了他一巴掌。他馬上露出兇相威脅培冠。培冠大哭大罵,哭罵的聲音從河底傳到上游的一條花龍耳朵裡。

  這時風雨交加,浪濤滾滾,只見浪頭裡一條花龍,昂首東張西望。龍頭向左望,浪頭就向左打,左邊山崩,龍頭向右看,浪頭往右衝,右邊岸裂。小木橋早已被浪濤捲走了。眾人膽戰心驚。可是龍頭來到布卡的沙灘邊,龍頭連點幾下浪濤就平靜了。

  隨後,花龍在水面上打了一個圈,向河底衝去。頓時,河底“骨碌碌骨碌碌”的響聲不斷傳來,大漩渦一個接一個飛轉不停。接著,從水裡冒出一股黑煙,升到半空變成一團烏雲,那花龍緊追衝向半空,翻騰著身子,把黑雲壓下來,終於壓得它現出原形。

  原來是那隻鼓樓頂那麼大的黑螃蟹。黑螃蟹慌慌張張逃跑,爬到懸崖三丈高。花龍下到水裡翻跟頭,龍尾一擺,又把螃蟹橫掃下水來。這樣幾個回合,把螃蟹弄得精疲力盡,搖搖擺擺爬向竹林,想借竹子擋住花龍。

  可是花龍一躍而起,張口噴水,噴得竹林一片片倒下去,螃蟹又跌落河中。花龍緊緊追到水底後,浪濤翻滾著便順河而下,這時再也看不見黑螃蟹露面了。後來,在離河灣不遠,露出一塊螃蟹形的黑石頭,就是花龍把螃蟹精鎮住的地方。這塊石頭,後人稱它為螃蟹石。

  等到河面平靜之後,聽見對面河灘上有個女人的聲音在叫喚。布卡一看,那正是自己的妻子。布卡叫了幾個人馬上游水過去。上岸以後,培冠對布卡說:“多虧花龍搭救啊!”大家這才知道是花龍救了她,都很感激花龍。這時,花龍往上游飛回去了,還不時向人們頻頻點頭。

  這件事很快傳遍了整個侗鄉。大家把靠近水面的小木橋改建成空中長廊似的大木橋,還在大橋的四條中柱刻上花龍的圖案,祝願花龍常在。空中長廊式的大木橋建成以後,舉行了隆重的慶賀典禮,非常熱鬧。這時,天空中彩雲飄來,形如長龍,霞光萬道,眾人細看時,正是花龍回來看望大家。因此後人稱這種橋為回龍橋。有的地方也叫花橋,又因橋上能避風躲雨,所以又叫風雨橋。

最有特色的民間建築:侗族風雨橋

  我國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很多橋都是歷史悠久,就例如趙州橋,經歷百年風霜依舊聳立不倒。橋其實最大的作用就是人們的交通通途,其實在我國有一種既可以做交通要道,又可以休息的橋,你知道在哪嗎。那麼,小編帶你一起了解一下侗族文化中的建築史。

  基本介紹

  在貴州、廣西的侗鄉,有許多久負盛名的鼓樓和風雨橋。這些興時於漢末至唐代的古建築,結構嚴謹,造型獨特,極富民族氣質。整座建築不用一釘一鉚和其它鐵件,皆以質地耐力的杉木鑿榫銜接,拔地而起。風雨橋又稱花橋,是侗族建築中最具特色的民間建築之一。

  苗寨喜歡依山而立,侗寨則大多修在河溪兩旁,跨水而居。因此,侗寨就出現了石拱橋、石板橋、竹蔑橋等。而最富民族特色的便是風雨橋。坐落於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林溪鄉馬安寨的程陽橋是風雨橋的代表。因橋上建有廊和亭,既可行人,又可避風雨,故稱風雨橋。這是一座四孔五墩伸臂木樑橋。

  其結構以橋墩、橋身為主的兩部分。墩底用生松木鋪墊,用油灰沾合料石砌成菱形墩座,上鋪放數層並排巨杉圓木,再鋪木板作橋面,橋面上蓋起瓦頂長廊橋身。橋身為四柱抬樓式建築,橋頂建造數個高出橋身的瓦頂數層飛簷翅起角樓亭、美麗、壯觀。五個石墩上各築有寶塔形和宮殿形的橋亭,逶迤交錯,氣勢雄渾。長廊和樓亭的瓦簷頭均有雕刻繪畫,人物、山水、花、獸類色澤鮮豔,栩栩如生,是侗鄉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中國木建築中的藝術珍品。

  代表作品

  程陽橋又叫永濟橋、盤龍橋,是侗寨風雨橋的代表作,是目前儲存最好、規模最大的風雨橋,是侗鄉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中國木建築中的藝術珍品。始建於1912年,於1924年建成,1982年被列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這座橫跨林溪河的木石結構大橋,橋面架杉木,鋪木板,橋長77.76米,橋道寬3.75米,橋面高11.52米。為石墩木結構樓閣式建築,2臺3墩4孔。墩臺上建有5座塔式橋亭和19間橋廊,亭廊相連,渾然一,猶如羽翼舒展;橋的壁柱、瓦簷、雕花刻畫,富麗堂皇。整座橋雄偉壯觀,氣象渾厚,彷彿一道燦爛的彩虹。它的建築驚人之處在於整座橋樑不用一釘一鉚,大小條木,鑿木相吻,以榫銜接。全部結構,斜穿直套,縱橫交錯,卻一絲不差。橋上兩旁還設有長凳供人憩息。遊人坐在凳上向遠處放眼,只見林溪河蜿蜒而來,橋的兩邊,茶林滿坡,翠木簇擁;田園耕地,農夫勞作;河邊水庫,緩轉灌溉。

  奇特精巧的風雨橋,高大雄偉的鼓樓,別具風格的民居,和四周映襯著的青山綠水,組成了一幅幅秀麗的風俗畫卷。程陽不僅以風雨橋而聞名中外,程陽八寨的風景是濃縮了侗族文化的精華。在程陽橋旁的山坡上可以看到,一架架巨大的水車的慢慢轉動,車水之聲不絕於耳;不遠處的侗家吊腳樓依山傍水,鱗次櫛比,連成一片,層層而上。許多人不遠千里來到程陽風雨橋,憑欄聆聽流水聲,感受侗家的別樣情懷。如今,程陽永濟風雨橋上,當地侗族農民製作的手工藝品,讓前來觀光的遊客們大開眼界。

  您可能還會喜歡:

  摩梭族的民風民俗有哪些?

  四川摩梭族走婚的由來

  傳統文化:起源久遠的漢民族茶文化

  漢族民族文化傳承之根本:漢語


程陽風雨侗族

  程陽風雨橋,形式和結構具有侗族獨特的藝術風格。橋上有五座亭閣,亭閣之間長廊相接,長廊之中雕樑畫棟,光彩奪目,栩栩如生,充分顯示了侗族勞動人民非凡的創造才能。1965年,我國著名詩人郭沫若曾為程陽風雨橋題了詩:   豔說林溪風雨橋,   橋丈廿丈四尋高;   重瓴聯閣怡神巧,   到底橫流入望遠。   竹木 ...

侗族民間故事之風雨的歷史淵源是什麼

  沒經歷過風雨怎麼能看見彩虹?夫妻之間大多隻有一起共患難才能夠相持到老,而這些愛情故事在歷史上並不少見,在侗族也有著獨有的風雨橋見證的愛情。   那麼,本期民族故事瞭解風雨橋的歷史淵源是什麼。   還想了解》》滿族的歷史故事   古老的時候,還沒有開闢平等大寨,侗家住在半山坡上,一個小山寨,只有十幾戶人家。 ...

風雨在哪裡

  1、風雨橋是橋樑的一個種類,流行於南方部分地區,多建於交通要道。   2、風雨橋方便行人過往歇腳,也是迎賓場所。歷來由民眾集資、獻工、獻料建成,橋頭立石碑,鐫刻捐資、獻工料者姓名。塔、亭建在石橋墩上,有多層,簷角飛翹,頂有寶葫蘆等裝飾,被稱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議橋樑之一。因為行人過往能躲避風雨,故名風雨橋。 ...

三江風雨有多久歷史和背景

  1、歷史:三江風雨橋建於1916年,至今已有102年曆史,是一座四孔五墩伸臂木樑橋。其結構以橋墩、橋身為主的兩部分。坐落在廣西三江林溪河上的程陽橋是風雨橋的代表。   2、背景:因橋上建有廊和亭,既可行人,又可避風雨,故稱風雨橋。三江風雨橋都是以杉木為主要建築材料,建橋時,不用一顆鐵釘,只在柱子上鑿通無數 ...

風雨是哪個民族的

  風雨橋是侗族。風雨,又稱花橋、福橋,壯語叫“廳噠”,為侗族建築“三寶”之一,是壯侗瑤民族的一種交通風俗之一,也是杆欄式建築發展及延伸,還是侗族人民引以自豪的又一民族建築物。   風雨橋,塔、亭建在石橋墩上,有多層,簷角飛翹,頂有寶葫蘆等裝飾,被稱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議橋樑之一。   風雨橋,流行於南方部分地 ...

琉璃:拉薩廊百年風雨

  一座橋樑一個夢。在中國的浙江、福建、江西、安徽、湖南、貴州、廣西等地都有著許多美麗的、富於東方情調的中國廊橋。這些不同構造、不同風格的廊橋不僅標誌著橋樑建築的工藝成就,並且每座橋樑都承載著這一方地域歷史的“舊夢”、“新夢”。   琉璃橋,這是拉薩最美的廊橋。今天,我們站在這裡,追尋屬於曾經的歷史與舊夢。 ...

響水怎麼來的?

  響水橋橫跨楊溪鋪鎮卜家河口,原是一座單孔石拱橋,因其河水流動時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響,幾里外都可聽到而得名。       ,寬3米年,鄖縣人民在原拱橋上游重新修建了載重量為20,寬9米。此橋是連線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