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信知生男惡下一句

信知生男惡下一句

  反是生女好。出自唐代詩人杜甫作品《兵車行》。

  全文: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溼聲啾啾!

  賞析:全詩以“道旁過者問行人”為界分為兩段:首段摹寫送別的慘狀,是紀事;次段傳達征夫的訴苦,是紀言。此詩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借征夫對老人的答話,傾訴了人民對戰爭的痛恨,揭露了唐玄宗長期以來的窮兵黷武,連年征戰,給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全詩寓情於敘事之中,在敘述次序上參差錯落前後呼應,變化開闔井然有序,並巧妙運用過渡句和習用詞語,造成了迴腸蕩氣的藝術效果。詩人自創樂府新題寫時事,為中唐時期興起的新樂府運動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

海上生明月的下一句詩是

  1、海上生明月下一句:天涯共此時。

  2、原文:《望月懷遠》

  【作者】張九齡 【朝代】唐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3、翻譯: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輪明月,此時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長,整夜裡不眠而把親人懷想。熄滅蠟燭憐愛這滿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涼。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給你,只望能夠與你相見在夢鄉。

知人知面不知心下一句

  “知人知面不知心”下一句,是最後一句,意思是平常在生活中認識一個人很容易,但是要實際去了解他的內心卻很難。這是在告誡我們不要輕易的去相信別人,當然在自己認為足夠了解他的時候,那就另當別論的,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不過做人做事還是要警惕一點的好。

  “知人知面不知心”造句:

  1、這人當面說好話,背後起歹心,原來我是錯看他了,知人知面不知心。

  2、知人知面不知心,我收留了這個人,不料他是個慣偷,竊了我半生積蓄,真是風中殘燭。

  3、每個人的缺點不寫在額角上,知人知面不知心。

  4、這傢伙知人知面不知心,都怪自己交友不善。

  5、你這卑鄙的傢伙,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


養兒方父母恩的

  1、養兒方知父母恩是沒有下一句的。養兒方知父母恩是中國的一句俗語,而並非一首詩。   2、原句為:當家才感柴米貴,養兒方知父母恩。意思是:自己成家立業以後,才知道生活艱辛的滋味。自己有了子女,才知道養育子女的不容易,從而感知、回報父母的恩情。 ...

兄弟登高處

  1、下一句是:遍插茱萸少一人。 出自:唐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原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2、釋義:獨自離家在外地為他鄉客人,每逢佳節來臨格外思念親人。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望遠時,頭上插茱萸可惜只少我一人。 ...

日照香爐紫煙

  1、日照香爐生紫煙下一句:遙看瀑布掛前川。該句選自《望廬山瀑布》,作者:李白。   2、全文: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3、《望廬山瀑布》譯文:   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遠遠望見瀑布似白色絹綢懸掛在山前。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 ...

疾風勁草的

  1、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知義,智者必懷仁。(唐·李世民《贈蕭瑀》)   2、此詩為古詩,非李世民創作。楊素替剛即位的隋煬帝平亡皇弟楊諒造反,煬帝致楊素的“感謝信”裡也引用這兩句詩。隋書楊素傳:“煬帝手詔勞素,引古人有言曰:‘疾風知勁草,世亂有誠臣。’”誠臣即忠臣,俱避隋諱改。   3、疾風知勁草 ...

人醉方酒愈濃是什麼

  下一句是不眠怎懂睡夢香,出自《陳情表》。   《陳情表》是三國兩晉時期文學家李密寫給晉武帝的奏章。文章從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寫起,說明自己與祖母相依為命的特殊感情,敘述祖母撫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應該報養祖母的大義;除了感謝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傾訴自己不能從命的苦衷,辭意懇切,真情流露,語言簡潔,委婉暢達 ...

疾風勁草的

  板蕩識誠臣。出自唐朝李世民《賜蕭瑀》: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譯文:疾風中可知哪是韌草,動盪裡可識誰是忠臣。勇猛之人豈能深識道義?只有智者才一定滿懷仁愛。   賞析:兩句詩使用了比興手法。詩人表達核心意思為“板蕩識誠臣”,讚美蕭瑀能在當年最緊要時刻擁護自己,謀得帝位。“疾風知 ...

應無所住而其心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下一句:不住即“皆是虛妄”。出自《金剛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來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經中可視為一個略本;本經說“無相”而不說“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風。本經六種譯本中,通常流通的是鳩摩羅什的初譯。   佛教誕生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