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瓚書法是小楷,倪瓚是元末明初畫家、詩人。初名珽,字泰宇,後字元鎮,號雲林子、荊蠻民、幻霞子等。江蘇無錫人。倪瓚家富,博學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門。
元順帝至正初忽散盡家財,浪跡太湖一帶。倪瓚擅畫山水、墨竹,師法董源,受趙孟頫影響。早年畫風清潤,晚年變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曠逸,筆簡意遠,惜墨如金。以側鋒幹筆作皴,名為"折帶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數筆,逸氣橫生。書法從隸入,有晉人風度,亦擅詩文。與黃公望、王蒙、吳鎮合稱"元四家"。存世作品有《漁莊秋霽圖》《六君子圖》《容膝齋圖》等。著有《清閟閣集》。
魏體字的創造者是鄭道昭。鄭道昭,字僖伯,自稱中嶽先生,北魏開封人。累官至秘書監、熒陽邑中正,先後出任光州和青州刺史。他“少而好學,綜覽群書,好為詩賦。”對書法頗有研究。鄭道昭所處的南北朝時期,正是中國歷史上大動盪、大變化的年代,文字和書法也在這個時期逐漸地由漢隸向楷書演變,並且在演變過程中形成具有獨特風格的“魏碑”體。
魏體書法放縱雄肆、精神飛動,其主要特點是:
1、橫畫和捺畫保持隸書的特點,常伸展到字形邊界甚至超出邊界;
2、字形與隸書相比呈扁方形;
3、突出的特點是撇捺向兩側伸展,收筆前的粗頓以及抬峰,使整個字形厚重穩健略顯飛揚、規則中正而有動態,頗具審美價值。
朱屺瞻的書法是多種體的綜合。他早年打下了顏真卿書體的堅實功底,繼而學魏碑,轉而習米襄陽,再回過頭來參合顏體,終於形成酣暢而雄健、沉穩而活潑的書法風格。朱屺瞻的書法,以厚重朴茂,平和真率,古拙天趣,老而愈壯的卓具風格而橫絕藝壇。他的書法功力極深,北碑南帖,隸古行楷,他在方圓之間,不倦揮寫。 ...
學書法從楷書開始,由於唐代楷書的出色成就,也由於字型演變結束,楷書從此成為日常應用的基本書體,逐漸形成了一種觀念:楷書是書法的唯一基礎,也是最困難的書體。
書法,是中國及深受中國文化影響過的周邊國家和地區特有的一種文字美的藝術表現形式。包括漢字書法、蒙古文書法、阿拉伯書法和英文書法等。 ...
八體書法指的是楷體、行體、草體、隸體、篆體、章草、金文、顏體,也可以說是八種字型,且都是屬於漢字書法,是我國獨特的一門書法藝術,各種法體變化莫測、奧妙無窮。書法藝術能陶冶情操、修煉心境,歷來為名人、士大夫所喜好,且中國的書法藝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深受多人的追捧。 ...
溥傑書法是行書,初學虞世南,所作雋秀爽健,婀娜多姿。愛新覺羅·溥傑是清皇室成員,乳名“譽格”,字“俊之”,號“秉藩”,是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同母弟。溥傑生於北京清皇室醇親王府,溥傑的祖父為道光帝七子、咸豐帝之弟醇賢親王愛新覺羅·奕譞,伯父為光緒百帝。 ...
周恩來書法主要是以墨跡為主,還包括鋼筆、鉛筆字跡。手跡中如有繁體或異體字則首文後用宋體標明。
資料來源主要是外交部檔案館珍藏的數千件周恩來手稿、批示和社會上已出版的手跡,經反覆研究,從中精選優美的個體字跡進行放大、縮小或原大剪貼影印編輯而成。本字典基本按《現代漢語詞典》部首筆畫查字法編排。正文前編有部 ...
書法四體是“正”、“草”、“隸”、“篆”。正書不僅指楷書,還指魏碑。草書則指以張旭、懷素等為代表的狂草,也指大草;還指比狂草規範一些的草書,稱小草,以唐代孫過庭的《書譜》為之代表。另外,還有一種隸書的急寫,稱為章草。介於草正之間的則是行書。隸書產生於秦末漢初,開始主要用於抄寫公文。 ...
書法五大字型楷,篆,行。草。隸。篆書是大篆、小篆的統稱。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國文字,它們儲存著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小篆也稱“秦篆”,是秦國的通用文字。
在漢文字發展史上,它是大篆由隸、楷之間的過渡。篆書是最有內涵的,同樣寫起來也是最難的。一幅名家的篆書作品,掛在牆上是,它是在動的。它起源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