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殊(1911年3月29日至1987年11月26日),本名袁學易,化名曾達齋,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活躍於上海文界、政界,身兼中共、中統、軍統、日偽、青紅幫五重身份,特工身份活動期間,曾提供德、蘇開戰部署及日軍二戰期間的準確戰略情報,1945年10月秘密轉移到蘇北解放區,1949年被李克農調到中央情報部門,負責日美動向的調研工作。
袁殊(1911年3月29日至1987年11月26日),本名袁學易,化名曾達齋,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活躍於上海文界、政界,身兼中共、中統、軍統、日偽、青紅幫五重身份,特工身份活動期間,曾提供德、蘇開戰部署及日軍二戰期間的準確戰略情報,1945年10月秘密轉移到蘇北解放區,1949年被李克農調到中央情報部門,負責日美動向的調研工作。
明臺是透過死而復生被救出的。他們利用梁仲春和汪曼春之間的不和,為梁仲春設計了一個揭露汪曼春做戲的戲碼,讓大家形成一種錯覺認為明臺是一個共產黨。汪曼春沒有殺他只是為了故意要賣面子給明鏡,想和明樓在一起。沒想到藤田為此起了疑心,揹著汪曼春讓梁仲春處死明臺。
在執行過程中,他們有機會讓明臺復活。他們把懷錶放在明臺的胸前,病裝上了血袋。然後讓明誠親自開槍殺死明臺。這樣看上去明臺好像被殺了,但那是假的。最後,他們派出共產黨秘密營救他。
偽裝者改編自小說,但與小說的情節和人物結構幾乎相同。上海明家的小兒子明臺,詩詞歌賦樣樣精通,還身手不凡,精通各種兵器。因為在飛往香港的飛機上,機緣巧合救了王天風被王天風被王天風綁架成為一名軍事間諜,並且為他取了一個代號為毒蠍。他是軍統上海站行動小組組長,後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個善於偽裝的雙面間諜。
然而,在他複雜的身份背後,卻是中共地下黨黨魁黎叔丟失的孩子。他徘徊在黑白之間,時而狡猾如狐狸,時而靈動如劍,時而潔淨如水,時而溫暖如光。儘管他的身份是沉重和偽裝的,但他從未沾染過骯髒的事情,他的愛國主義從未動搖。
1、《偽裝者》明臺的身世是是上海中共地下黨的領導人員黎叔的孩子,明臺兒時和媽媽逛街時,恰好遇上差點遭受車禍的明鏡和明樓,明臺的媽媽為了救兩人現場車禍身亡。過後,明鏡和明樓把明臺接來明家,當做自己的親弟弟撫養。
2、該劇取材於張勇的小說《諜戰上海灘》,本劇主要敘述了富家少爺明臺因一次意外而中斷求學之路受訓于軍統,明臺從一個懵懂無知、有些驕縱的少年成長為有勇氣、有擔當的出色特工。訓練結束後,明臺以軍統上海站行動組組長的身份回到上海潛伏,出色地完成了“粉碎計劃”、“鋤奸計劃”、“死間計劃”等秘密任務。明臺這一人物的亮點不僅在於他的愛國精神,還在於他在殘酷無情黑暗的環境下仍能保留最純淨的初心和浪漫情懷。劇中的明家四姐弟,都當得起“偽裝者”的名號,每一個人都具有兩種及以上的身份與面孔。整部劇最有意思的,就是四個人之間親情與身份的博奕。他們沒法判斷對方撕下的這一層面具是不是最終一層,他們也沒法判斷在撕下面具後他們還能否站在相同立場,可是恰巧,他們是最親的家人,他們相依為命,深愛彼此,體現了人性在家國與親情之間取捨的左右為難,充滿了悲劇性,充滿了不可為而為之的無奈。
3、《偽裝者》即使已經播出幾年了,但仍舊是觀眾心目中十分經典的一部諜戰劇,整部劇並沒有過多渲染衝鋒陷陣、浴血殺敵的場面,而是在細微處進行深入的表現,在生活細節中著力刻畫,表現了敵後生活的慘痛,劇中人物背景、權力、線索交織在一起,畫面的排程處理的都非常細緻,劇情節奏與觀眾的心理期待相輔相成、觀眾被順理成章地帶入戲劇情境中,與人物命運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