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傈僳族的傳統節日-闊時節

傈僳族的傳統節日-闊時節

  闊時節,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傈僳族的傳統節日。在傈僳語中,“闊”是“年”的意思,“時”是“新”的意思,譯成漢語,即“新年節”。每年12月20日是法定的傈僳族傳統節日“闊時節”。 1155815.com

  過闊時節形式與漢族的春節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按照傈僳族的傳統習慣,年前要用錐慄樹枝將屋內屋外打掃乾淨,一邊掃一邊唱,大意思:“掃除一切疾病,蕩盡全部患難,掃除痛苦和困難,掃淨貧困和飢餓……”祭掃完畢,要在大門前豎一棵青松,並鋪上松毛,以示祛病消災,全家人有如青松四季長青。“闊時節”的第一天,傈僳族人們都要穿上最好的新衣,歡聚一堂,相互祝賀,同時舉行傳統的民族文娛活動——打拽,進行賽歌賽舞,男女青年懷抱土琵琶、月琴或三絃琴扛著獵槍,挨家挨戶去拜年,他們每到一戶,便為主人跳舞、彈琴、吹笛子,吹口弦,表示祝賀,主人則為青年人祝福,恭賀後,主人敬酒並送糯米粑粑和瓜子、松子等食物、節日晚上,村上長輩帶領全村人唱“闊時節”歌(這是一部敘事長詩,平時不能唱。)

  中華民俗節慶網

  節日期間,舉行射弩、打陀螺、盪鞦韆、“上刀山、下火海”,對情歌,“沙灘埋情人“等活動,是傈僳族最隆重的節日。

傈僳族闊時節

  傈僳族的節日眾多,最隆重的要數闊時節,闊時,是“歲首”的意思,是傈僳族人非常重要的節日。傈僳人的闊時節,要準備很長的時間,約一個月左右,傈僳人的闊時節在每年的公曆12月20日舉行,連續多天,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節日習俗,在闊時節期間,傈僳人多舉行“上刀山、下火海”、射弩、盪鞦韆、打陀螺、對情歌,“沙灘埋情人”等活動。

  傈僳族過闊時節有諸多講究,殺豬宰羊準備好酒美食是必須的,節前還有諸多風俗,例如好好地清掃家裡,掃去家裡的穢氣。清掃時要念著吉利的“清掃詞”,最後還須把清掃出來的菸灰倒出去。另外還要在年前祭“三角架”神。

  闊時節期間,人們極盡歡娛,喝酒玩樂,唱起歡樂的調子“優葉”、“木刮”,唱起古老的“狩獵歌”、“婚嫁歌”、“尋親歌”,跳起歡樂的“牽俄舞”、“古戰舞”、“相親舞”,快快樂樂地過傈僳“闊時節”。怒江的傈僳族居住在怒江兩岸,住的是木板房,“闊時節”期間,人們在木板房上手拉手跳起很有氣勢的民族舞,江東江西,隨處可以聽見,只要一聽見這跳舞的聲音,人們就知道那裡正在過著快樂的“闊時節”。

  酒是傈僳族過年必不可少的,傈僳族人非常好客,他們認為“無酒不成禮”,酒是他們宴賓待客必不可少的東西。在節日到來前家家都要舂秈米粑,釀製香醇的杵酒,準備好醉人醇美的酒,絕對不怕酒不夠喝。酒的形式也多種多樣,有同心酒、團圓酒、獨龍江、相思酒、一條心、怒江第一灣、三江並流等。大家要狂喝酒,喝醉!

  等闊時節到來,如有遠方的客人來到,他們定會奉上傈僳族人的“布汁酒”、“杵酒”,奉上濃香可口的手抓飯,還要尊貴的客人共飲“貼面酒”,這也叫雙杯酒和同心酒,是傈僳族男女社交場面的一種嬉戲趣鬧的方式。他們常把自己釀的濃度高的酒藏與家中,留作款待客人。

  至於宴會歌舞較大的場合,則往往飲臨時釀製的水酒,以免喝醉。傈僳族飲酒時所的盛器,較原始的是竹筒,現在有時用陶瓷器皿。飲酒時,主人取一竹筒酒,與客人臉貼臉地一同喝光,不得有酒溢流滴地,否則就要從頭來過。飲“貼面酒”是絕對不避男女之嫌的,夫妻同宴,丈夫與其她女子貼面而飲,妻子也與其他男子來個“雙杯盡”,這都是正常的現象。

  初來乍到的外界人,往往被當地人灌得臉熱腹脹,而主人卻若無其事。原來,主客雙方喝“貼面酒”時,主人怕酒溢位,筒口稍向客人方向偏斜,客人怕酒溢位,自然“咕嘟咕嘟”的張嘴迎酒,主人卻少飲了酒量。不過,這種喝酒場面確實奇特難得,常給客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闊時節”期間,從初一到初三,一樣活也不幹,不出門,盡情地喝酒、吃肉,唱調子、古老的民歌“木刮”,盡情地享受。第四天開始,就相互往來,你家一天,我家一天,熬酒、吃肉、唱調子、跳“牽俄舞”,這樣從村頭到村尾,一家一家地轉,痛痛快快地過新年,歡歡樂樂過“闊時”節。第七天,女人一樣也不能做,只是休閒,第九天,男人什麼也不幹,也是好好地閒。第十一天後才下地幹活。

  福貢一帶的傈僳族青年還要舉行“頭頂射雞蛋的”射弩比賽。比賽時,男青年身背箭包,手持弩弓,自己的心上人頭頂扣一碗,碗底上置雞蛋一枚(或頭頂一木碗,碗中盛米、置雞蛋)為靶,站於幾米之外。比賽開始,男青年不慌不忙,拉弦搭箭,扣機擊發,只聽“啪”的一聲,蛋花飛濺,心上人則安然無恙,頓時,場上爆發出一片熱烈的掌聲。這是一項驚心動魄、扣人心絃的比賽,是比技術、賽膽量、見真情的活動。當然,技術不精的小夥子,寧可射不中雞蛋,也不會傷了心上人的。

  此外,怒江峽谷的傈僳族人民至今仍保留著“春浴”的風尚。凡沿江兩岸有溫泉的地方,都是人們歡聚沐浴的場所。春節期間,人們帶著年食、行李在離溫泉不遠的地方塔起竹棚,或找巖洞歇宿。在溫泉住上三五天,進行沐浴。溫泉分上池和下池,一般情況下男子在上池,婦女在下池,但距離較遠。有的每天洗五六次,他們認為只有反覆洗浴,才能消除疾病,增強免疫力,才能有充沛的精力投入新的一年的勞動生產。在六庫附近的溫泉地區,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形成了群眾性的“溫泉賽詩會”。屆時,數公里外的歌手們都要趕來賽歌對詩。每當這個時刻,溫泉附近點點白色的帳篷,日夜不熄的篝火邊擺著甘涼的米酒和香噴噴的年食,歌手們一面吟詩對歌,一面品嚐各自帶來的美酒佳餚。

傈僳族有什麼傳統節日

  闊時節,亦作盍什節,闊時是傈僳語音譯,歲首,新年之意,是傈僳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因過去多以對物候的觀察來決定日期,故各地沒有統一,確定的節期,1993年12月,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決定,每年12月20至22日為闊時節,以便讓各地傈僳族同胞能同迎新年,共慶佳節;收穫節,僳僳族收穫節大都在每年農曆九,十月間舉行,收穫節最大的活動是家家都釀酒和嘗新,有些人家甚至到地裡一邊收穫一邊煮酒,並伴以歌舞,常常通宵達旦,盡興方散;澡塘會,每年的農曆正月初一至初三的三天裡,散居在怒江各地的傈僳族人,舉行一年一度的澡塘會,洗浴的人們十分講究文明禮貌,男女之間彼此尊重,他們用聖潔的溫泉水洗去一年的汙穢,迎來吉祥。


傈僳族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刀杆節

  傈傈族的“刀杆節”流傳至今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在傈傈族文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一般知道“刀杆節”的人心中都會為那些表演者感嘆,他們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赤腳踏在刀山火海而泰然自若,需要怎樣的技巧才能在刀山火海中毫髮無損。這是個不解之謎,至今都沒人能解開這個謎,這是用科學無法解釋的現象。下面就來為大家介紹下勇士們的 ...

彝族和白族的傳統節日之火把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為彝族火把節;苗族在這一天祭“土地”神;農曆六月二十五日為白族火把節。   火把節是這兩個少數民族最為隆重的節日,家家戶戶焚香、祭祖、喝酒吃肉,村中扎一大火把,有的高12米,根據平、閏年扎12或13道麥秸,插滿香、糖、果,以示豐收和吉祥。   傍晚,大火把熊熊燃燒,男女老少載歌載舞。隨後小 ...

回族傳統節日之登霄節

  登霄,是阿拉伯語“米爾拉吉”的意譯,原意為“階梯”。   登霄節這天晚上,回族穆斯林聚集到本坊清真寺舉行禮拜、祈禱,以示紀念。這天晚上睡覺比較遲,一般都要聽開學阿訇講“沃爾茲”。   相傳,穆罕默德聖人在52歲時,伊斯蘭教曆紀元前一年(公元621年)七月二十七日夜晚,為了躲避一些反對派的攻擊和謀害,而到他 ...

回族傳統節日之阿舒拉節

  在伊斯蘭教歷正月十日舉行。阿舒拉源出希伯來文,意為“第十天”,一般指希吉來歷一月十日。相傳該日是阿丹、怒哈、易卜拉欣、穆薩等先知得救的日子。還傳說這一天安拉創造了人、天堂和火獄等,因此,把這一天看做神聖的日子。680年阿里之子侯賽因因在該日被倭馬亞王朝所殺,所以這一天又成為什葉派紀念侯賽因的哀悼日,後來發 ...

回族傳統節日之法圖麥節

  回族的法圖麥節在每年的齋月十四,即伊斯蘭教歷九月十四日。為紀念穆罕默德的女兒、阿里的妻子法圖麥,由回族婦女親自出動,收斂錢糧,選擇一個住宅寬敞的回民家裡,架幾個特大鐵鍋,熬幾大鍋雜豆粥,烙一些油香或炸油香,請阿訇唸經祈禱並讚頌聖女的事蹟,回民也叫“女聖紀”,之後,讓全“坊”的男女老少一起來吃。這雜豆粥是用 ...

回族傳統節日之聖紀節

  聖紀節,是伊斯蘭教三大節日之一,是紀念穆罕默德的誕辰和逝世的紀念日。   穆罕默德於伊斯蘭教曆紀元前五十一年三月十二日(公元571年4月21日)誕生於阿拉伯麥加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取名穆罕默德(意為“受到高度讚美的人”)。   玉溪市通海縣納古鎮2004年做“聖節”中“整裝待發”的牛肉   伊斯蘭教歷第十 ...

各民族傳統節日——朝鮮族節慶

  朝鮮節日與漢族基本相同。此外有三個家庭節日,即嬰兒誕生一週年,"回甲節"(六十大壽)、"回婚節"(結婚六十週年紀念日)。   朝鮮族一向崇尚禮儀,注重節令。每逢年節和喜慶的日子,飲食更加講究,所有的菜餚和糕餅,都要用辣椒絲、雞蛋片、紫菜絲、綠蔥絲或松仁米、胡桃仁等加以點綴。 ...